消费信贷政策传导机制及其有效性评价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02 01:44
【摘要】: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至今,世界经济步入深度调整和转型发展期,在这一期间,金融危机前期累积的泡沫和风险在缓慢消化,同时拉动经济增长的新旧动力面临转换接续,整体来看,世界经济仍处于弱复苏周期内。加之国际贸易格局持续分化、金融市场动荡、地缘政治局势紧张、恐怖主义威胁等不确定性因素都将影响消费者和投资者的信心,抑制国际间经贸往来进而导致世界经济持续低迷增长态势,在此背景下中国的出口贸易形势不容乐观,此为“外患”;在此同时,中国经济也面临粗放型投资型增长模式不可持续、资源环境约束持续增强、结构调整压力不断加大等严峻挑战。近年来,中国各项经济指标宏观参数在外需疲软、内需不足及深层次结构扭曲等力量的联合作用下持续回落,经济总体下行压力面临持续加大态势,此乃“内忧”。“内忧外患”语境下中国经济趋冷态势的纾困解难之法在于经济驱动引擎的合理调协与转换,消费驱动型经济增长模式的核心在于提振消费以稳定经济增长。基于此,央行与市场博弈之举——消费信贷政策的研究广受关注。当前,中国正处于经济增速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与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三期叠加”阶段,消费信贷政策能否有效助力消费驱动型经济增长模式的诉求?基于这一疑问,本文研究的核心内容为探究消费信贷政策传导机制的作用机理及其有效性评价。在消费驱动型经济发展模式的构建体系中,消费信贷政策是居民消费制度的组成,其操作的着力点是引导金融机构对居民的消费行为进行信贷支持,进而实现政策最终目标。本文将消费信贷政策从货币政策中分解独立出来,将其传导过程重构为一套完整的作用系统,可以将作用路径划分为空间主体传导模式和时间变量传导模式。由以上角度出发,本文提出以下科学问题:从空间主体传导模式来看,消费信贷政策涉及的经济主体有中央银行、金融机构和居民家庭三层,是否三层经济主体之间在政策执行阶段出现了阻滞,从而导致大力推行的消费信贷政策未能如期实现政策效果?如果出现阻滞,又是在三层经济主体两阶段传导过程中的哪一阶段出现?以及金融机构在两阶段传导过程中是否可以起到良好的中介作用?从时间变量传导模式来看,消费信贷政策刺激消费以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是否仍能实现?况且时移势易,中国经济“新常态”背景下,经济增长“量”的扩张已然步入下行通道,应该更予注重经济增长提质增效与转型升级,即“质”的提升,应该如何评价经济增长的“质”?以及消费信贷政策又能否最终作用于经济增长的“质”呢?如果可以,那么政策传导时滞和对于不同维度的“质”的影响效应又存在什么区别呢?(1)本文研究的核心内容为探究消费信贷政策传导机制的作用机理及对传导机制的有效性进行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设定消费信贷政策传导机制理论分析框架。主要任务是在理论借鉴与文献综述的基础上,建立消费信贷政策传导机制的理论分析框架,引导后续实证部分研究的开展。通过对消费信贷政策、政策传导机制、经济增长质量概念的界定,将消费信贷政策传导机制区别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重新归纳为一个整体体系进行研究讨论。进一步对消费信贷政策传导机制的系统架构进行分解,从空间传导路径和时间传导路径两个维度的传导模式,辨别空间主体传导模式和时间变量传导模式的动态作用关系,通过这一部分的研究,梳理消费信贷政策传导机制的结构特征,其中涉及经济主体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及经济变量变动产生的影响在传导网络中的具体体现。其后,结合消费信贷政策传导机制的相关概念、系统架构和传导模式推导消费信贷政策传导机制的数理模型,为后文研究夯实理论基础。2构建消费信贷政策传导机制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主要任务是在理论分析消费信贷政策传导机制系统架构和作用模式的基础上,对不同作用模式的评价标准进行刻画、量化与测度。以政策梳理为主线回顾消费信贷政策发展的历史变迁与轨迹,结合消费信贷政策传导机制系统架构的复杂性(内部关联性、等级结构性)与动态性(发展态势)特点,针对消费信贷政策传导机制的空间主体传导和时间变量传导两种模式,进行有效性评价指标的筛选、刻画与量化,在指标量化过程中,对单一指标“合成”以综合测度评价指标,为后文实证部分奠定分析基础。3实证检验消费信贷政策传导机制两种作用模式有效性。主要任务是运用宏观数据和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实证测度两种传导模式下的传导有效性以及作用程度。第一,对于空间主体传导模式来说,强调消费信贷政策传导过程的有效性检验,对消费信贷政策传导机制中中央银行到居民消费行为的传导过程划分为两个主要阶段:中央银行到各金融机构、各金融机构到居民,对这两个阶段分别进行影响关系与效应的检验。这部分研究主要侧重两点:首先,两阶段传导中能够有效传导是后续研究的前提,因此要识别消费信贷政策容易在哪一阶段出现效果弱化;其次,各金融机构在两阶段传导过程中呈承上启下作用,因此需要对其是否具有良好的中介能力进行检验。第二,对于时间变量传导模式来说,强调消费信贷政策传导结果的有效性检验,这一部分的研究中主要针对消费信贷政策带动的信贷条件变化最终作用于实体经济的效果如何,结合经济增长质量概念的引入,也就是要分析消费信贷政策传导机制作用于经济增长质量的传导效果,经济增长质量又可细分为经济稳定、经济安全、结构优化等不同维度,着重探究消费信贷政策作用于经济增长不同维度下的作用效率和传导速度。4提出完善消费信贷政策传导机制的主要思路与对策建议。主要任务是为消费信贷政策传导有效性的提升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通过对消费信贷政策传导机制不同模式的实证检验,对实证结论进行评价与分析,探究消费信贷政策传导机制中不同模式下可能存在的阻滞因素,从两种传导模式着手,遵循传导机理从现实层面推进消费信贷政策传导机制有效性的完善,针对消费信贷政策传导机制系统架构五种组分对具体的政策操作思路提出构想。(2)本文按照“提出科学问题——理论分析推演——实证分析检验”的逻辑思路展开研究,运用了持久性收入假说、流动性约束假说、金融约束理论、信贷配给理论等一系列理论,将消费信贷政策传导机制从货币政策传导渠道中单独分解出来,重构为一个完整统一地分析框架,考察消费信贷政策传导系统各组分之间的影响机制与作用模式。综合运用面板回归、中介效应检验和FAVAR模型检验等研究方法,从消费信贷政策空间主体传导模式和时间变量传导模式的不同渠道进行实证检验消费信贷政策的有效性并进行评价。通过理论分析与实证的分析,研究结论表明:1消费信贷政策的传导模式又分为空间传导路径和时间传导路径两个维度,两种传导模式是互动且交织的,研究角度和侧重点有所差别。空间主体传导模式也作为时间变量传导模式的“因”,时间变量传导模式则为空间主体传导模式的“果”。空间主体传导模式的作用路径可以如下表述:中央银行确定消费信贷政策的调控目标和最终目标,并根据调控目标和最终目标运用相应的政策工具,消费信贷政策信号传递至各金融机构,这是空间主体传导模式的第一阶段;在第二阶段中,各金融机构根据消费信贷政策信号调整信贷投向行为和规模,进一步作用于居民,居民接受信号并调整自身消费行为,最后实现消费信贷政策的调控目标以及最终目标。消费信贷政策传导机制时间变量传导模式的作用路径可以表述为:中央银行操作信贷政策工具,影响的经济变量主要是基础货币量和基准利率,基础货币量的变化在货币乘数的作用下直接影响货币供给量的变化,而基准利率的变化一方面通过金融机构存贷款数量的变化影响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另一方面基准利率的变化引导整个利率体系发生变化,这些变化将共同引起居民消费水平的变化并进一步作用于实体经济,引起总产出的变化。2以熵值法对经济增长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测度,发现在2007第1季度~2017第4季度期间,中国的经济稳定指数、结构优化指数、创新驱动指数、资源环境指数、民生改善指数呈周期波动中上升趋势,其中创新驱动指数在2013年~2015年呈下滑趋势,资源环境指数于2008年~2014年阶段的波动幅度更大。另外,经济安全指数和产业升级指数呈平稳上升趋势,质量效益指数呈下滑趋势,质量效益指数由全社会劳动生产率、农业土地产出率、企业总资产贡献率、工业综合产能利用率、国内生产总值税负率和GDP与固定资产投资之比进行合成,这一研究结论说明以上6个基础指标必然存在阻滞与下滑。3中国的经济发展、金融发展都具有突出的地区特点,从四大经济区域的发展现状来看,东部、中部地区更优,而东北部与西部地区则相对滞后。金融从属经济增长论认为经济增长会带动金融发展,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会增加金融资源的支配效率,实体经济的扩张必然导致金融产业的发展。遵从这一观点,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下消费信贷政策的空间传导畅通性必然存在不同,理论上金融高效发展地区的消费信贷政策传导机制理应更为畅通。论文通过面板数据模型考察了消费信贷政策空间主体传导模式两阶段的效率,计量模型回归结果表明,在第一阶段空间传导过程中,全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传导路径是畅通的,而东北地区则存在梗阻;在第二阶段空间传导过程中,全国和四大经济区域的传导路径皆是畅通的。4消费信贷政策空间主体传导模式的作用路径是中央银行确定消费信贷政策的调控目标和最终目标,并根据调控目标和最终目标运用相应的政策工具,消费信贷政策信号传递至各金融机构,各金融机构根据消费信贷政策信号调整信贷投向行为和规模,居民接受信号并调整自身消费行为,最后实现消费信贷政策的调控目标以及最终目标。因此,中央银行的宏观调控行为是金融机构具化执行的影响因素,而金融机构具化执行是居民家庭行为反应的影响因素,同时,金融机构具化执行是联结中央银行宏观调控和居民家庭行为反应的中介影响因素。根据中介效应检验结果,各金融机构信贷投放行为皆存在显著的中介效应,表明各金融机构信贷投放行为在消费信贷政策空间传导中具有纽带与桥梁作用。其中,东北地区各金融机构信贷投放为唯一的中介效应,而全国与其他三大经济区域为互补的中介效应。根据中介效应衡量指标的检验结果,东北与中部地区金融机构的中介能力更强,东部金融机构中介能力低于全国水平,西部地区金融机构的中介能力较差。5以FAVAR模型测算消费信贷政策与经济增长质量各指数之间的作用关系,从模型的估计效果的模型贡献度与拟合优度来看,消费信贷强度对经济增长质量产生影响的贡献度较高,从模型的可决系数来看,拟合程度尚可,因此证实以消费信贷政策影响经济增长质量的路径切实存在。从消费信贷政策时间变量传导模式的作用效率来看,主要影响在初期即产生影响,说明经济增长质量对消费信贷政策的传导存在较高的敏感度。消费信贷政策于初期对经济稳定质量、经济安全质量、产业升级质量、资源环境质量和民生改善质量呈正向促进效应,对结构优化质量、质量效益质量和创新驱动质量呈负向抑制效应;消费信贷政策于总体对经济稳定质量、经济安全质量、结构优化质量、产业升级质量、资源环境质量和民生改善质量存在正向促进效应,对质量效益质量和创新驱动质量存在负向阻滞效应。从消费信贷政策时间变量传导模式的传导速度来看,主要的动态变化在1年内可以完成,另外经济安全质量、结构优化质量、产业升级质量和民生改善质量对于消费信贷政策的传导反应周期较长,在2年内仍存在响应。这一结论表明消费信贷政策影响经济增长质量的反应期较长,并且基本不存在滞后传导性。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F832.4
【图文】:
消费、资产、可支配收入和利率, 为时间偏消费与未来不确定性收入之间不存在影响关系1989)提出,随机游走假说的问题在于收入为随行修正,发展了流动性约束假说(Liquidity Co引发消费者当期消费对可预测收入会发生变动情形下,消费者可能在当期收入不足时也不选信贷条件下,也只能通过分配现期收入和储蓄进径是受到限制的,具体可见图 2 1。CA
市场经济国家的货币政策的四on channels for monetary peconomy countries用角度看,可以归纳为以下几对美国 1867~1960 年间数据进主要是源于货币供应量增长率inberg(2000)等学者也从不同检验。第二,VAR 模型、扩展
本文编号:2737571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F832.4
【图文】:
消费、资产、可支配收入和利率, 为时间偏消费与未来不确定性收入之间不存在影响关系1989)提出,随机游走假说的问题在于收入为随行修正,发展了流动性约束假说(Liquidity Co引发消费者当期消费对可预测收入会发生变动情形下,消费者可能在当期收入不足时也不选信贷条件下,也只能通过分配现期收入和储蓄进径是受到限制的,具体可见图 2 1。CA
市场经济国家的货币政策的四on channels for monetary peconomy countries用角度看,可以归纳为以下几对美国 1867~1960 年间数据进主要是源于货币供应量增长率inberg(2000)等学者也从不同检验。第二,VAR 模型、扩展
本文编号:27375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touziyanjiulunwen/2737571.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