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投融资论文 >

我国影子银行与正规信贷的动态效应分析

发布时间:2020-12-12 19:22
  随着金融创新的发展和金融监管的趋严限制,“非正规金融”、“灰色金融”的概念随之产生。影子银行体系应筹资者需求而生,不仅拓宽了社会资金池的“融资通道”,也加速了资金的流动,提高了资金的使用率和活跃度。影子银行作为社会实际融资需求与规避部门监管双重需要的产物,受到信贷周期、经济周期等直接的影响。当信贷市场上融资门槛提高,作为正规化信贷补充的影子银行业务规模会随之扩张,正规信贷资金可得性较小的部门会转而通过信贷型影子银行业务渠道筹集资金。但不同于发达经济体中以资产证券化为核心的影子银行业务体系,国内的影子银行业务发展主要由商业银行搭建融资平台,实现信用创造、金融工具的创新,从而绕开监管约束、降低资金信贷门槛。具体而言,我国的信贷型影子银行业务主要包括委托贷款、信托贷款、未贴现银行承兑商业汇票等。相互交叉关联的影子银行业务由商业银行传统信贷业务衍生而来,对于信贷波动的联动性较强,与我国的正规信贷的发展联系紧密。银监会先后发布多项管理办法和规定,积极整顿、规范我国的“核心”影子银行业务,来消除监管盲区,填补监管空白。作为正规信贷的重要补充,探究信贷市场中影子银行与正规信贷之间的动态效应,能够为我... 

【文章来源】:山东大学山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我国影子银行与正规信贷的动态效应分析


图1-1主要影子银行业务规模??巴曙松(2009)通过比较国际间影子银行业务和国内影子银行业务,认为由??

非利息收入,商业银行,净利润,占比


商业银行作为中国金融体系的中坚力量和重要角色,承担了绝大部分的资??金融通任务。具有信贷需求的企业和部门主要是通过正规化信贷渠道进行资金的??通。然而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在金融监管的限制和约束的夹缝中逐渐生存发展,??高了资金的整体使用效率,加速资金流动,为资金流动注入新的活力,并且逐??显现出对正规化信贷的补充作用。所以依靠商业银行传统信贷业务衍生出的金??创新工具,借助商业银行这一平台进行资金供给双方的交流,凭借商业银行供??的最初资金来源,更多地表现出“商业银行影子”的特征。??李波、伍戈(2011)认为对监管部门的规避诱导了我国影子银行系统的发展,??乏证券化过程和完善的金融衍生品市场,根本上起到了对商业银行业务的补充??扩张作用。商业银行为了追求更高的收益而逐渐推动表外业务的创新,摆脱“吸??存款——发放贷款”的传统盈利模式。周莉萍(2012)则认为,我国影子银行??系的构建过程并不涉及复杂的金融衍生品,仅仅是一种银行信贷业务的转移,??从银行资产负债表内移向表外,其产品创新要少于制度创新。??

影子,运作模式,银行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展势头迅猛。??(4)创新型离岸贷款融资??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金融深化程度的加深不仅加速了海外资金本土化投资??运转,也使得国内相关金融监管政策的冲击波及到海外贸易双方,影响力度加深、??面积扩大、时间缩短。因此以海外银行和本土银行为中介,通过跨国贸易相联结??的海外企业和内地企业之间的外汇贷款结算、承兑汇票、信用证等信贷项目就转??嫁成银行间贷款,未能详尽地反映在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上,进而逃离金融监管机??构的约束,游离于监管体制之外。??基于上述分析,我国的影子银行体系的发展基于相关影子银行业务的繁荣,??而国内的影子银行业务由于发展的特殊性,依附于商业银行这一中介平台,缺少??完善的资产证券化平台和发达的衍生品交易市场,更多地表现为“银行的影子”。??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信贷约束、影子银行与货币政策传导[J]. 高然,陈忱,曾辉,龚六堂.  经济研究. 2018(12)
[2]影子银行与中国经济波动——基于DSGE模型的比较分析[J]. 庄子罐,舒鹏,傅志明.  经济评论. 2018(05)
[3]中国委托贷款弥补了正规信贷不足吗?[J]. 钱雪松,徐建利,杜立.  金融研究. 2018(05)
[4]影子银行风险传染机理及测度研究[J]. 陈永明,张海应,杨正荣,李双红,张武浩.  西部金融. 2016(07)
[5]货币政策、影子银行发展与风险承担渠道的非对称效应分析[J]. 胡利琴,陈锐,班若愚.  金融研究. 2016(02)
[6]关系、正规与非正规信贷[J]. 孙永苑,杜在超,张林,何金财.  经济学(季刊). 2016(02)
[7]基于复杂网络的中国影子银行体系风险传染机制研究[J]. 林琳,曹勇.  经济管理. 2015(08)
[8]影子银行风险防范及监管[J]. 程贵.  中国金融. 2015(06)
[9]影子银行、信贷渠道与货币政策非对称效应[J]. 毛泽盛,许艳梅.  财经论丛. 2015(03)
[10]影子银行业务的风险传染与审计免疫机制研究[J]. 王家华,蔡则祥.  经济问题. 2014(08)



本文编号:29131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touziyanjiulunwen/29131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e4c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