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文化经济论文 >

从艺术体制理论看艺术管理

发布时间:2018-06-15 15:04

  本文选题:乔治·迪基 + 艺术体制理论 ; 参考:《艺术设计研究》2014年01期


【摘要】:艺术管理变得日益重要,这一方面是管理学发达的结果,另一方面是艺术发展自身的要求。根据迪基的艺术体制理论,某物是否是艺术,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艺术体制的认可。与传统艺术相比,当代艺术的重要变化,便是管理因素的突出。尽管艺术管理既不是艺术作品的形式,也不是艺术作品的内容,但它却是决定形式和内容是否为艺术作品的因素,它就像一种非外显的氛围在艺术界中弥漫。艺术家不再是在工作室里潜心创作的老大师,也不是走向街头的革命者,而是井然有序的管理者。
[Abstract]:Art management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which is the result of the development of management on the one hand, and the requirement of art development itself on the other. According to Dickie's theory of art system, whether something is art or not depends to some extent on the recognition of the art system. 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art, the important change of contemporary art is the outstanding factor of management. Although art management is neither the form of art works nor the content of works of art, it is a factor that determines whether form and content are works of art. It is like a kind of non-explicit atmosphere in the art world. The artist is no longer an old master in the studio, nor a revolutionary on the street, but an orderly manager.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
【分类号】:J11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福芦;;艺术管理的伦理价值及其理论陷阱——原理性探究与实践观察的初步探讨[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9年04期

2 葛雪松;;浅析艺术管理与商业化的关系[J];美与时代(下);2010年05期

3 程姝;;艺术管理教育现状与发展的思考[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4 李志榕;;交响乐奏响和谐之音——论艺术管理教育复合型人才的培养[J];科技信息;2009年22期

5 李敏;;中国艺术管理生态现状[J];艺术市场;2009年09期

6 冀福记;;艺术管理心态简论[J];当代戏剧;1989年03期

7 赵志红;包筱玲;;搭建学界和业界互通的桥梁——“第四届中国艺术管理教育年会暨艺术管理国际论坛”在南京艺术学院成功举办[J];艺术教育;2009年06期

8 董峰;;对艺术管理的解读[J];艺术探索;2010年06期

9 ;卷首语[J];天津美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10 成乔明;艺术管理纵横谈[J];东南文化;2004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隋欣;陈军;;高校艺术管理学课建设的发展趋势[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其他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2 马华维;;艺术管理者职业胜任的心理特征[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6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易建芳;;欲望中的艺术[A];2006年当代艺术与批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田亚洲;杨维民;;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到哪里去?——对当代流行艺术的反思[A];2005年当代艺术与批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惠波;;从语境角度论当代艺术作品的价值判定[A];2006年当代艺术与批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武沛;;徘徊于两性之间的美——解读艺术作品中“中性”身体的符号[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08年

7 付晓东;;“不靠谱青年”的趣味转向——谈70一代精神症候特征的艺术呈现[A];2006年当代艺术与批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李艺;;艺术欣赏教学的特征与实践性[A];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研究[C];2003年

9 宋蒙;;从历史语境中看艺术活动的现代转换[A];美学在中国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胡菁娜;;理想的读者——对“共鸣”理论的反思[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勇;寻找我省艺术管理的突破口[N];湖北日报;2003年

2 焦波;英国调整艺术机构津贴引争议[N];中国文化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明慧;构建中国艺术管理的合理体制需过四道关[N];中国改革报;2007年

4 杨绍林;国有文艺演出院团 深化改革须突破发展瓶颈[N];中国文化报;2009年

5 柏玉华;倡导“求同存异” 保持“和而不同”[N];中国文化报;2008年

6 本刊驻天津记者  李健新;培养艺术管理人才的新模式[N];中国艺术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陈建强 本报通讯员  王从锋;好风凭借力[N];光明日报;2006年

8 黎宏河;艺管人才培养,当以需求为纲[N];中国文化报;2007年

9 商尔刚;中国艺术管理思想体系亟待建立[N];中国电影报;2007年

10 梁海砚;打造文化品牌 推动大连文化发展[N];大连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华侨;艺术存在论的争议及其方法[D];中国美术学院;2009年

2 曹砚黛;亚瑟·丹托艺术哲学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3 孙利军;作为真理性内容的艺术作品[D];中国人民大学;2004年

4 金敬姬;艺术—无意识的象征产物[D];中国美术学院;2008年

5 匡骁;西方艺术体制理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6 张震;理解的真理及其限度[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袁新;论“文学译本是‘气韵生动的生命形式’”[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8 赵华森;山寨式沉浸体验与艺术作品的互涉[D];中国美术学院;2013年

9 黄伟;返回艺术的生存之源[D];四川大学;2006年

10 倪万;数字化艺术传播形态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世葵;艺术管理中的主客体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2 韩雪;艺术材料—超越于时空的前奏与淹没于时空的休止[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3 张广涛;艺术作品自身价值与时代的关系[D];中国美术学院;2012年

4 李迪;浅析艺术作品中的“故事性”[D];中央美术学院;2013年

5 杨芳菲;商业与艺术的合作模式初探[D];中央美术学院;2009年

6 成乔明;论艺术中介的管理[D];东南大学;2004年

7 李舵;当代装置艺术的本土化与全球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8 胡尹萍;“能量”的再认识[D];中央美术学院;2010年

9 郑涌颖;关于高校艺术管理专业建设现状的调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10 贺静;山艺术文教基金会收藏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2年



本文编号:20224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whjj/20224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81c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