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文化经济论文 >

艺术与文化创意产业在中国宏观经济调控政策中的行为影响

发布时间:2019-01-18 21:44
【摘要】:艺术与文化产业同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价格行为一样,在对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宏观经济调控中,与社会经济消费指数,社会消费结构,以及平衡社会储蓄率都存在着价值行为和影响。在经历了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2007年席卷全球的美国次贷危机,中国现有的宏观经调控政策已处于了体制转型期,GDP的高速增长放缓,储蓄额居高不下,人均消费水平还是处于初级阶段,进出口以及对外贸易形势也不容乐观,为应对各种危机的挑战,作为全球重要的经济体大国有必要也必须做出调整。文章从艺术与文化的角度,对当前社会中国经济总体特征的成因分析,重点关注社会消费群体,文化产业企业和政府分部门的创意产业规划以及国民收入的份额比重在宏观经济调控中向消费转向的影响,从开放的视角对艺术产业行为影响以及有效社会消费率到资本积累再到高经济增长宏观经济机制进行探讨。关于中国目前的文化创意产业的行为特征现状和影响的分析,则主要运用宏观经济学内外平衡理论和调控政策分析法,结合艺术与文化产业的特色,分析经济运行的变化与经济政策的联系。
[Abstract]:The art and cultural industries are the same as the price behavior under the market economy. In the macro-economic regulation and control of China after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the art and cultural industries are associated with the social economic consumption index and the social consumption structure. And balance the social savings rate has the value behavior and the influence. After the financial crisis of Southeast Asia in 1997 and the subprime mortgage crisis sweeping the whole world in 2007, China's existing macro-economic adjustment and control policies have been in the period of institutional transformation, the rapid growth of GDP has slowed down, and the savings rate remains high. The level of per capita consumption is still in its infancy, and the situation of import and export and foreign trade is not optimistic. In order to cope with the challenges of various crises, it is necessary and necessary to adjust as a major economy in the world.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art and cultur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auses of the overall characteristics of China's current society and economy, and focuses on the social consumption groups. The influence of the creative industry planning of cultural industry enterprises and government subsectors and the proportion of national income to consumption in macroeconomic regulation and control, From an open perspectiv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influence of art industry behavior and the effective social consumption rate, capital accumulation and macroeconomic mechanism of high economic growth.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influence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in China, we mainly use the theory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balance in macroeconomics and the analysis of regulatory policies, combin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rts and cultural industries. Analyze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change of economic operation and economic policy.
【作者单位】: 江苏大学;
【基金】:江苏省镇江市以高校为载体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构建与发展思路研究(项目编号RK2013024)
【分类号】:G124;F123.1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蔡f ;王德文;;经济增长成分变化与农民收入源泉[J];管理世界;2005年05期

2 包群,阳小晓,赖明勇;关于我国储蓄—投资转化率偏低的实证分析[J];经济科学;2004年03期

3 宾国强;实际利率、金融深化与中国的经济增长[J];经济科学;1999年03期

4 陈利平;高储蓄率并非需求不足的根源[J];经济研究;2001年03期

5 宣烨;李思慧;;江苏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及制约因素分析[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12年05期

6 袁家菊;;我国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空间演化的动力和策略[J];社会科学家;2014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燕武;薛蕾;;我国储蓄投资相关性的实证分析[J];北方经济;2007年02期

2 单俏颖;我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3 彭志远;经济增长和实际利率的关系分析[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4 侯宝婷;“金融发展论”的货币需求分析[J];商业研究;2002年01期

5 郭福春;实际利率 货币供应 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J];商业研究;2002年15期

6 郝文杰;市场出清与经济增长——国民收入模型中一个结论的修补及其意义[J];商业研究;2002年19期

7 柴学武;中国利率体制的形成逻辑、绩效评价与改革方向——兼析利率市场化改革[J];财经科学;2002年01期

8 柴学武;中国利率体制的形成逻辑、绩效评价与改革方向——兼析利率市场化改革[J];财经问题研究;2002年02期

9 赵进文,高辉;中国市场化利率形成机制的模型实证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5年01期

10 何帆;唐岳华;;中国三部门储蓄与投资相关性的经验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07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赵彦云;谭英平;;首都金融深化的统计理论与影响分析[A];北京市第十三次统计科学讨论会论文选编[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宏观经济的总体特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曹珂;中国金融发展与比较优势:外部融资视角[D];南开大学;2010年

3 李树培;我国的加速工业化战略与内需不足[D];南开大学;2010年

4 李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美贸易不平衡的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崔健;银行、信用货币创造和经济周期波动[D];南开大学;2010年

6 尹学群;农村金融制度创新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7 张淑萍;我国粮食增产与农民增收协同的制度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8 陈文俊;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9 钱良信;金融发展、资本形成与经济增长[D];安徽大学;2011年

10 朱映凤;中国通货膨胀的门限效应及主要影响因素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鸣杰;基于企业高储蓄的分析谈扩大消费问题[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2 张红娟;我国公共文化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分析[D];兰州大学;2011年

3 董慧婧;技术—经济范式的中国经济增长路径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1年

4 马文赫;农村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1年

5 何月冰;广东省产业转移中的金融支持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6 罗玉辉;产业结构调整视角下的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非农就业问题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1年

7 陈艳红;农村人力资本对于经济增长贡献的作用分析[D];辽宁大学;2011年

8 龚少珍;二元金融视角下我国宏观经济的“双缺口”悖论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9 熊友云;县域尺度下农村居民收入构成时空演变差异[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孙士金;安徽省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D];安徽工业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永忠;黄舒怡;林明华;;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形成路径与演化机理[J];中国工业经济;2011年08期

2 胡祖六;东亚的银行体系与金融危机[J];国际经济评论;1998年Z3期

3 王重远;;都市创意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与政策选择[J];贵州社会科学;2011年10期

4 顾江;胡静;;江苏文化产业发展综合竞争力研究[J];江苏社会科学;2008年04期

5 何娣;朱U,

本文编号:24111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whjj/24111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b6e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