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企业经济论文 >

企业家导向与联盟管理实践获取:基于竞合视角的三项交互研究

发布时间:2018-01-13 04:30

  本文关键词:企业家导向与联盟管理实践获取:基于竞合视角的三项交互研究 出处:《管理评论》2016年07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企业家导向 联盟管理实践 竞合视角 合作 冲突


【摘要】: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管理知识,联盟管理实践(Alliance Management Practices)是企业用以管理联盟的一整套方法、流程和技术。本文在对这一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探讨了联盟企业的企业家导向对其从合作伙伴处获取联盟管理实践的影响,并在竞合视角下,进一步分析了伙伴间的合作与冲突对上述关系的单独与共同调节作用。采用205家联盟企业的双源数据进行的实证分析表明,企业家导向显著地促进了企业联盟管理实践的获取,伙伴间合作正向调节上述关系,但冲突的调节作用不显著。此外,三项交互的结果表明,合作与冲突的不同匹配对企业家导向与联盟管理实践获取的关系产生差异化影响。
[Abstract]:As a special type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alliance management practice (Alliance Management Practices) is a set of management methods for enterprise alliance, process and technology. In the base of defining the concept, discusses the alliance business entrepreneurs to guide the management practice from the impact of acquisition of alliance partners. And in the competition perspective, further analyzes the conflict and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partner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dividual and the common regulation. Empirical analysis using dual source data of 205 alliance enterprise has shown that entrepreneurial orientation has significantly promoted the acquisition of enterprise management practice, cooperation partners positively regulate the relationship, but the regulation of conflict not significant. In addition, the three interaction shows th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btaining cooperation and conflict of different matching of entrepreneurial orientation and alliance management practice production Influence.

【作者单位】: 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过程控制与效率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272134) 高等学校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专项资金(201280)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
【分类号】:F272
【正文快照】: 引言近年来,许多企业通过组建战略联盟的方式获取合作伙伴的知识、技术和管理技能,系统地开发并修正其联盟运作路线和方式[1],以增强企业的联盟管理能力并保证联盟的最终成功[2]。实践中,许多联盟企业都拥有一些独特的联盟管理经验、方法和技能,用以指导企业管理人员处理有关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江,戴林;中国企业家精神与企业家行为理性化[J];管理世界;2000年05期

2 叶常林,徐德信;改革呼唤制度企业家[J];经济问题探索;2000年06期

3 吴奕湖,侯先荣;创新、合作、敬业——企业家的三种精神[J];经济纵横;2000年03期

4 张剑;论影响企业家成就的非智力心理因素[J];江西社会科学;2000年01期

5 刘传;谁是中国的“企业家”?[J];经营与管理;2000年10期

6 安新华,杨迎新;制度、传统与企业家精神[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7 吴新国 ,詹虎;机制:企业家职业化的前提[J];决策探索;2000年12期

8 张军;真正的企业家从何而来[J];安徽决策咨询;2000年01期

9 姚平;“无知之勇”和“弱势心理”──民营企业家捂在心口的痛[J];北京经济了望;2000年08期

10 ;2000年世界经济论坛精彩观点——企业、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J];宁夏科技;200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植根民族传统文化培育企业家精神——在2007企业家精神论坛上的讲话[A];《中国长城博物馆》2008年第1期(许嘉璐会长文化论谈专辑)[C];2008年

2 马蔚华;;中国转轨时期的企业家精神[A];2004年全国企业家活动日大会论文集[C];2004年

3 黎江;;浅谈企业家精神与企业先动战略[A];天津市电视技术研究会2013年年会论文集[C];2013年

4 王大刚;闫晋斐;;影响企业家成长因素的研究综述[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5 王成荣;;儒家伦理与企业家精神的冲突与融合[A];商业文化精品文库[C];2001年

6 满慧;;浅谈我国国企企业家制度供给约束及企业家市场化[A];国有经济论丛2001——“企业家与专家高层论坛:国企改革新思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7 楼明;;在西进中升华——企业西进中的企业家精神[A];与时俱进创伟业——浙江省经营管理研究会2003年年会论文汇集[C];2003年

8 张晖明;范宪;;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与企业家因素作用[A];当代中国:发展·安全·价值——第二届(2004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文集 (中)[C];2004年

9 马新建;;关于企业家资源若干理论问题的探讨[A];2006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上)[C];2006年

10 王成;刘莉;;企业家精神与中国中小企业持续成长的关系[A];中国企业持续成长问题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2007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周其仁;新经济下的企业家精神[N];中国企业报;2000年

2 吴岳;企业家精神的塑造[N];中国人事报;2002年

3 樊纲/郭凡生;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N];经济观察报;2003年

4 ;企业家精神:一个崭新的时代主题精神[N];中国航空报;2007年

5 王冰 (作者系华中科大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怎样看政府为企业家免费体检?[N];长江日报;2007年

6 李高超;企业家精神成为第四生产力[N];国际商报;2006年

7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研究院院长 李安民;在转型中落实企业家精神[N];人民邮电;2007年

8 中国一航总经理 林左鸣;弘扬企业家精神 实现民族复兴[N];中国企业报;2008年

9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研究院;用企业家精神推进企业文化建设[N];人民邮电;2008年

10 杨洁;社会需要“企业家精神”[N];四川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潘慧;中国企业家心理与企业发展[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张琦;员工感知的企业家精神对员工行为的影响研究[D];西北大学;2015年

3 刘亮;企业家精神与区域经济增长[D];复旦大学;2008年

4 劳铖强;企业家行为与现代企业成长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5 任洲麒;多维分析框架下的企业家成长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6 刘文华;涌现视角的企业家机会的生成机理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7 王雪;中国企业家成长机制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8 袁凌;中国企业家行为的制度分析[D];江西财经大学;2004年

9 阮德信;亚企业家论[D];四川大学;2004年

10 郑江淮;企业家行为的制度分析[D];中国人民大学;199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文龙;企业家精神与企业成长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2 闫晋斐;企业家社会资本与企业成长关系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3 王安全;公司企业家精神与公司经营业绩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4 许兵;论两个根本性转变中企业家精神的培养[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5 韩萍;企业家形象塑[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6 王峥;企业家精神培育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07年

7 何树贵;企业家成长制度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8 杜沁源;试论我国女企业家人格及其塑造[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李欣;企业家精神对内蒙古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5年

10 李雪;熊彼特的企业家创新与创业劳动理论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4174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xmjj/14174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49b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