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企业年金投资绩效持续性及规模效应分析
本文选题:企业年金 + 投资绩效 ; 参考:《审计与经济研究》2017年04期
【摘要】:利用2012—2016年第二季度我国企业年金集合计划投资组合(权益类、固定收益类)的数据,采用了多种方法评价其投资绩效,包括基于超额收益和风险调整收益的评价以及基于DEA模型的效率分析,在此基础上,分别从时间维度考察了绩效的持续性,从"空间"维度检验了其规模效应。Spearman秩相关系数、双向表法及计量回归结果显示:固定收益类组合绩效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持续性(正相关关系)和显著的规模效应,而对于权益类组合,我们很难得出此种结论。最后,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政策建议。
[Abstract]:Based on the data of China's corporate annuity aggregate plan portfolio (equity, fixed income) in the second quarter of 2012-2016, this paper uses a variety of methods to evaluate its investment performance. It includes the evaluation based on excess return and risk-adjusted return and the efficiency analysis based on DEA model. On this basis, the persistence of performance is investigated from the time dimension, and the scale effect. Spearman rank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is tested from the "space" dimension. The results of bidirectional table method and econometric regression show that the performance of fixed income portfolio shows a certain degree of persistence (positive correlation) and significant scale effect. Finally, on the basis of empirical research, the policy recommendations are put forward.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3&ZD042)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4JZD027)
【分类号】:F275;F842.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检查企业年金经办情况的通知[J];中国劳动;2002年06期
2 ;加快建立我省企业年金制度——全省企业年金工作座谈会在邵武召开[J];福建劳动和社会保障;2002年08期
3 牟达泉;李宇;;企业年金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J];中国社会保障;2003年03期
4 凌波;促进企业年金市场的发展——“中国企业年金财税政策与运行”课题简评[J];中国金融;2003年22期
5 金雁;我国企业年金发展的制度环境分析[J];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南京市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6 张峻源 ,孙清岩;我国企业年金发展突破口[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3年11期
7 赵建华;关于加快发展我国企业年金的对策建议[J];北方经贸;2003年06期
8 刘燕生;企业年金的定位[J];经济研究参考;2003年15期
9 姚林元,张洪菊;企业年金呼之欲出——建立石油企业年金制度展望[J];中国石油企业;2003年08期
10 蔡文武;郭济莺;王国强;;企业年金从基础起步[J];中国社会保障;200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薛梅;;企业年金的企业契约性质及制度供给研究[A];改革开放三十年:保险、金融与经济发展的经验和挑战——北大赛瑟(CCISSR)论坛文集·2008[C];2008年
2 岳文瑞;;科学管理与决策是理事会建设的核心内容[A];铁路企业年金管理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3年
3 郑琼;;浅谈规范铁路企业年金日常管理[A];铁路企业年金管理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3年
4 茹静;;关于企业年金档案管理的思考[A];铁路企业年金管理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3年
5 庹国柱;朱俊生;;关于企业年金几个问题的探讨[A];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保险与社会保障的角色——北大CCISSR论坛文集·2004[C];2004年
6 陈华良;贾蓓;;现行企业年金模式的受益人权益保护框架初探[A];变革中的稳健:保险、社会保障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北大CCISSR论坛文集·2005[C];2005年
7 钱振伟;丁江萍;;创新我国企业年金监管制度研究——基于全球金融危机的警示[A];中国保险学会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薛仲;;企业年金集合计划——国际经验与我国改革实践[A];中国保险学会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王一飞;;企业年金客服渠道建设与优化[A];中国保险学会第二届学术年会入选论文集(实务卷)[C];2010年
10 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资金营运部课题组;曹琦;徐圣钧;;企业年金管理模式研究[A];中国金融学会第八届优秀论文评选获奖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苗燕;企业年金“三冷”“三热”现状堪忧[N];北京现代商报;2005年
2 全国总工会保障工作部副部长 刘海华;推行企业年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N];中国工业报;2005年
3 北京首放;企业年金三大投资偏好[N];证券日报;2004年
4 深圳证券信息公司 赵 迪;由401K条款想到企业年金[N];证券日报;2005年
5 马玉荣;企业年金的快乐童年[N];证券日报;2005年
6 本报记者 齐心;相关标准仍未出笼 企业年金合规入市尚待明年[N];财经时报;2004年
7 本报记者 崔帆;千亿企业年金投资如何取向[N];财经时报;2005年
8 记者 董凤斌;企业年金操作稳健[N];中国证券报;2005年
9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郑秉文;企业年金治理的标尺[N];中国证券报;2005年
10 记者 董凤斌;企业年金大幅减仓A股 平稳过渡或已开始[N];中国证券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维全;中国企业年金绩效评估体系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9年
2 祁新娥;我国企业年金筹资、投资模式选择及其会计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3 孟宁;我国银行企业年金业务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4 陈静;企业年金会计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5 洪娟;企业年金受益人理论、模型及应用[D];东华大学;2012年
6 林晓红;中国企业年金运营协同理论与实证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4年
7 彭雪梅;企业年金的税收政策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4年
8 高战胜;企业年金法律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9 郭磊;中国企业年金投资战略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10 姜蕾;中国企业年金发展研究[D];辽宁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陶似玉;我国企业年金发展的动力体系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2 张军;我国企业年金运作模式及法律问题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3 芮秋会;信托型企业年金监管制度探析[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4 刘洁;我国企业年金运作模式的优化选择[D];复旦大学;2008年
5 程冰冰;新会计准则下企业年金会计问题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6 介晋芳;我国中小企业年金设计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09年
7 李彦彬;我国企业年金法律制度研究[D];南昌大学;2008年
8 李萍萍;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企业年金业务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年
9 田萍;我国企业年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10 陈翔宇;我国企业年金问题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8584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xmjj/18584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