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及影响因素分析
本文选题:战略性新兴产业 + 产业集聚 ; 参考:《统计与决策》2017年14期
【摘要】:文章在对我国29个省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度和发展水平进行测算的基础上,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的影响因素以及区域差异特征。结果显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程度区域分异明显,东部地区的集聚程度最高,中西部地区的集聚水平较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趋势呈现集聚与扩散并存的现象;信息基础设施服务水平和人力资本水平的提升对于我国东、中、西部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均有促进作用,经济发展水平、规模经济、城市化率对东部地区的促进作用较大,资本存量的提升则有助于中西部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集聚。
[Abstract]:Based on the measurement of the concentration and development level of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 in 29 provinces of China, the paper analyzes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regional differences of the development of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 by using panel data model.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gional differentiation of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 is obvious in China, the agglomeration level in the east is the highest, the concentration level in the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 is low, and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coexistence of agglomeration and diffusion. The promotion of service level of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 and the level of human capital can promote the agglomeration of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 in the east, middle and west of China, and the leve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economy of scale and the rate of urbanization play a greater role in promoting the eastern region. The promotion of capital stock is helpful to the centralization of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 in the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
【作者单位】: 天津城建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国土资源部不动产登记中心;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4BJY043) 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2014GXS4D086)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3YJC790051) 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TJGL15-021) “十二五”天津市高等学校创新团队培养计划项目(TD12-5063)
【分类号】:F276.4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艳琳;张恒;;全球视角下服务业与城市化互动关系研究——基于22个国家1960-2013年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年11期
2 王冠孝;梁留科;;山西省城市旅游发展潜力评价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5年09期
3 周克;;国际产业发展模式及四川省产业发展现状分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5年08期
4 王欢芳;陈建设;宾厚;;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发展的对策研究[J];经济纵横;2015年06期
5 刘晖;刘轶芳;乔晗;胡毅;;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效率研究[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5年09期
6 曹辉;;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的特征与趋势分析[J];学术交流;2014年05期
7 周圣强;朱卫平;;产业集聚一定能带来经济效率吗:规模效应与拥挤效应[J];产业经济研究;2013年03期
8 涂文明;;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集聚的发展路径与实践模式[J];现代经济探讨;2012年09期
9 熊勇清;曾铁铮;李世才;;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和成长环境:评价模型及应用[J];软科学;2012年08期
10 张军,吴桂英,张吉鹏;中国省际物质资本存量估算:1952—2000[J];经济研究;2004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艾明晔;刘桂希;孙薇;;中国石化行业能耗为何持续增加?——回弹效应及要素替代视角[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05期
2 穆学英;刘凯;任建兰;;中国绿色生产效率区域差异及空间格局演变[J];地理科学进展;2017年08期
3 周杰琦;汪同三;;外资特征、环境规制与环境效率——理论与中国经验[J];当代财经;2017年08期
4 马艳艳;逯雅雯;;不同来源技术进步与二氧化碳排放效率——基于空间面板数据模型的实证[J];研究与发展管理;2017年04期
5 杨志江;朱桂龙;;技术创新、环境规制与能源效率——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J];研究与发展管理;2017年04期
6 王淑英;屈莹莹;;国家中心城市的金融集聚对经济效率的影响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17年08期
7 杨志才;柏培文;;要素错配及其对产出损失和收入分配的影响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7年08期
8 许岩;尹希果;;技术选择:“因势利导”还是“适度赶超”?[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7年08期
9 郭炳南;曹国勇;;中国各省份碳排放效率与减排潜力测度研究——基于Undesirable-SBM超效率模型的实证分析[J];生态经济;2017年08期
10 宾厚;游园;王欢芳;陈艳霞;;湖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创新模式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年15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曹兴;黄玲雁;;基于DEA的湖南省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研究[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5期
2 王珏辉;;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集聚和区位优势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14年06期
3 冯志军;陈伟;;中国高技术产业研发创新效率研究——基于资源约束型两阶段DEA模型的新视角[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4年05期
4 曲永军;毕新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的实践误区及对策[J];经济纵横;2014年05期
5 于斌斌;胡汉辉;;产业集群与城市化共生演化的机制与路径——基于制造业与服务业互动关系的视角[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4年03期
6 吕岩威;孙慧;;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4年01期
7 陈凯华;官建成;寇明婷;康小明;;网络DEA模型在科技创新投资效率测度中的应用研究[J];管理评论;2013年12期
8 曾国平;吴明娥;;服务业的集聚与城市化——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空间计量分析[J];城市问题;2013年12期
9 王学峰;张辉;;区域旅游发展潜力评价体系构建及应用研究——以西部地区为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3年12期
10 李逢春;李程骅;;现代服务业推动城市转型发展:实践、验证及路径[J];上海经济研究;2013年1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发展鲜花茶前景看好[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03年02期
2 高天;铝轮廈正成为中国充满活力的新兴产业[J];铝加工;2004年05期
3 周良洛;;以新兴产业来激发地区创造活力[J];前线;2006年12期
4 ;新兴产业发展也要严防“过剩”[J];现代电子技术;2009年18期
5 ;特色:新兴产业发展之魂[J];宁波经济(财经视点);2009年09期
6 朱克江;;依靠科技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实践与思考[J];江苏科技信息;2010年02期
7 ;领导、专家“把脉”战略性新兴产业[J];中国科技产业;2010年05期
8 潘利;;广东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要选准突破口[J];广东经济;2010年06期
9 ;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J];新湘评论;2010年11期
10 ;连云港市新兴产业快速发展[J];江苏建材;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浙;;加快天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思路与对策[A];2010年度京津冀区域协作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韩影;贝绍军;赵亮;;辽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问题及对策研究[A];第九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经济管理与人文科学分册)[C];2012年
3 赵瑾璐;李梓伊;;北京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经济学分析[A];2010年度京津冀区域协作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于刃刚;;河北打造环京津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的意义、条件与对策[A];2010年度京津冀区域协作论坛论文集[C];2010年
5 郑春东;张露露;;区域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识别与评价[A];2010年度京津冀区域协作论坛论文集[C];2010年
6 张海涛;田东山;陈龙;;武汉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A];“两区”同建与科学发展——武汉市第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赵延年;;关于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若干问题的思考[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郭小波;;基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若干思考[A];2011年中国航空学会管理科学分会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C];2011年
9 黄学仁;范益民;;加快培育和发展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建议[A];2010当代海南论坛文集(上)[C];2011年
10 丁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理论基础与研究现状[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刘娟;抢占新兴产业发展制高点[N];大庆日报;2009年
2 江苏省科技厅厅长 朱克江;依靠科技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实践与思考[N];科技日报;2009年
3 童海华;期待战略性新兴产业之花新年绽放[N];中国经济导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宋时飞;新兴产业撬动新增长点[N];中国经济导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王世玲 王晓明;刘峰:新兴产业是否过剩,资本会自行选择[N];21世纪经济报道;2010年
6 郑英;市政协举行新兴产业发展情况政情交流会[N];江阴日报;2010年
7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 郭铁成;从新兴产业的规律出发制定有效政策[N];科技日报;2010年
8 中共广东省委党校教授 蔡兵;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要有国际视野[N];南方日报;2010年
9 中山大学教授 王s,
本文编号:19283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xmjj/19283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