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企业经济论文 >

家族企业两权分离度、外聘CEO与非效率投资

发布时间:2020-01-21 20:40
【摘要】:筹资活动、投资活动、资金营运活动、收益分配活动是企业的四大日常活动,其中投资活动是企业财务决策的起点,是未来现金流量增长的基础,决定着一个企业的生死存亡。投资效率是衡量一个企业投资决策有效程度的指标,当企业的投资规模偏离最佳投资规模时,就会造成非效率投资,即出现投资不足或者过度投资的情况。经理人代理对企业投资具有重要的影响,现代企业中,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职业经理人会趋向于将企业做大,过度投资情况时有发生。但是也有学者认为职业经理人会追求私人利益最大化,当公司的利益与私人利益具有冲突时,职业经理人就会偷懒,导致投资不足。家族企业由于特殊的所有权结构、企业治理模式及家族成员涉入企业经营的特点,造成了家族企业更加严重的非效率投资问题。因此,在此情况下,研究CEO,特别是外聘CEO对家族企业非效率投资的影响有着更加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发现,家族企业两权分离度的存在——现金流权与控制权,也会对非效率投资水平产生影响,而且,随着两权分离度的提高,外聘CEO与家族企业非效率投资之间的负相关关系也在增强。本文先对家族企业、现金流权、控制权、两权分离度及非效率投资等概念进行了界定,然后基于中国深圳中小板市场2010-2015年家族上市公司样本,重点关注家族上市公司外聘CEO对公司非效率投资水平的影响,借以来探讨家族上市公司不同来源的外聘CEO产生的经济后果。文章着重关注了前十大非家族自然人股东担任CEO时,家族上市公司的非效率投资水平,同时也研究了两权分离度对家族上市公司的非效率投资水平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之上,加入了两权分离度这一变量,以此来研究两权分离度对CEO为前十大非家族自然人股东与家族上市公司非效率投资水平关系的影响。本文将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研究:(1)借鉴Richardson(2006)模型,用模型的残差判断样本家族上市公司非效率投资水平;(2)将Richardson(2006)模型残差的绝对值作为因变量,建立动因模型,实证检验家族上市公司中,前十大非家族自然人股东担任CEO、两权分离度对非效率投资的影响,并使用前十大非家族自然人股东担任CEO与两权分离度的交互项,以分析两权分离度、CEO为前十大非家族自然股东与非效率投资水平三者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3)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家族上市公司中不同行业、地区、年度中,前十大非家族自然人股东担任CEO与非效率投资水平之间的关系情况有所不同。同时本文通过两权分离度的测量,即两权分离度=控制权-现金流权,认为两权分离度等于零时,是不存在两权分离度,不为零时,是存在两权分离度。将家族上市公司样本分为存在两权分离度和不存在两权分离度两个子样本,分类论证了无论两权分离度存在与否,CEO为前十大非家族自然人股东对非效率投资水平具有影响,但是影响程度有所不同。本文得出了三个研究结论:(1)家族上市公司中,前十大非家族自然人股东担任CEO与非效率投资水平之间呈现负相关关系;(2)家族上市公司中,两权分离度与非效率投资水平之间呈现正相关关系;(3)随着两权分离度的提高,CEO为前十大非家族自然人股东与家族上市公司非效率投资水平负相关关系会加强。这表明,前十大非家族自然人股东担任CEO,降低了上市公司家族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股东与经理层之间的委托代理、信息不对称程度及不完全契约带来的高成本,从而降低了家族上市公司的非效率投资水平。
【图文】:

苏宁,控股股东,现金流权,两权分离


图 2 苏宁云商的控股股东控制链条图根据上述对现金流权、控制权及两权分离度的定义,可以计算求得苏宁云商的控股股东张近东的现金流权为 37.6626%(48.10%*14.60%+100%*4.20%+26.44%=37.6626%),控制权为 45.24%(14.60%+26.44%+4.20%),两权分离度为 7.5774%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F275;F272.9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雪燕,宋国学,郐海娜;中国的家族企业方兴未艾[J];湖南经济;2000年03期

2 宋素娟;家族企业一定要退出历史舞台吗[J];经济师;2000年10期

3 唐震,杨晨;家族企业文化根基的探讨[J];北方经贸;2000年06期

4 高军,王沪军,邓霆;香港家族企业的生长环境[J];上海综合经济;2000年01期

5 关锐;;家族企业的公众化之路[J];中国经济快讯;2001年34期

6 曲力秋;;家族企业能走多远?——丁学良告诫家族企业[J];新经济;2001年10期

7 王连娟;家族企业制度变迁亟待国家有所作为——由“黄河事件”引发的思考[J];管理现代化;2001年01期

8 张亚;家族企业需建立家族成员退出机制[J];宏观经济研究;2001年11期

9 张亚国;家族企业应重视退出机制的建立[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1年06期

10 王连娟;家族企业制度变迁——由“黄河事件”引发的思考[J];经营与管理;200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卢玮;;浅谈家族企业核心竞争力[A];中国高等院校市场学研究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刘伟才;;试论非洲华人家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A];第九届中国世界民族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3 梁磊;杨鲲鹏;邢欣;;家族企业组织演进的进化博弈模型[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研究新进展——第7届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4 秦美琴;;我国家族企业岗位设置初探[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研究新进展——第8届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5 徐莉莉;;中部六省家族企业发展中的典型矛盾分析与对策研究[A];首届中部地区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7年

6 陈云娟;;我国家族企业管理模式的现状及转型研究——以浙江家族企业为例[A];浙商研究 2010[C];2011年

7 辛金国;;家族企业治理结构对代理成本的影响研究——基于上市家族企业数据的实证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审计专业委员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韩晓舟;万国强;;辽宁家族企业公司治理现状分析[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夏春玉;王鑫文;;论我国中小家族企业的三项修炼[A];中国中小企业改革与发展研讨会暨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2001年年会论文集[C];2001年

10 孟艳丽;李建德;;家族企业定义探析[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厚义(社会科学院教授);家族企业之我见[N];北京科技报;2002年

2 文斋;民营家族企业 蜕变从良时代[N];北京科技报;2002年

3 胡永进;“两权合一”造就家族企业生命力[N];北京科技报;2003年

4 石志勇 瘳君;上市家族企业路在何方[N];中国财经报;2002年

5 王洋;家族企业应该提倡[N];中国工商报;2002年

6 黄岩;家族企业渐渐落伍[N];中国工商报;2002年

7 欧倍德亚洲区总裁 李凤江;家族企业如何实现持续发展[N];证券日报;2003年

8 张燕;家族企业前景广阔[N];国际金融报;2001年

9 周凡;全球家族企业榜单公布[N];国际金融报;2003年

10 实习生 程慧编译;欧美家族企业能否薪火相传且看近五年[N];国际金融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秋兰;东亚家族企业的制度分析[D];吉林大学;2005年

2 赵瑞君;利益相关者视角下中国家族企业权力传承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3 林宽;中国家族企业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4 王晓婷;基于家庭视角的家族企业传承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5 文革;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绩效动力模型及实证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6 刘学方;家族企业继承计划模式对继承绩效影响及作用机制实证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7 刘平青;转轨期中国家族企业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3年

8 吴斌;家族企业理论与当代中国家族企业成长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9 肖艳;家族企业的制度结构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10 余立智;家族企业的成长机理与变迁路径[D];浙江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玮娜;家庭产权安排与家族企业[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年

2 王玉艳;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家族企业文化问题的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3 孔凡强;影响家族企业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4 林艳红;家族企业女性成员面临的困境及对策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5 黄梓棋;家族企业传承问题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6 李晶;家庭观在意大利家族企业发展中的作用[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8年

7 刘东皇;家族企业:融资和治理结构基于我国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分析[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8 冯卫华;我国家族企业融资难成因分析与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9 胡同元;我国家族企业发展的政府“三位”制因探究及其对策[D];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10 尹湘炎;家族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动因分析与对策思考[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5717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xmjj/25717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cbf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