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设计驱动式创新为理论背景,旨在探讨企业如何通过持续的意义创新推动产品进化、业务创新;并探讨这一过程中的意义生成路径以及意义与技术的相互作用。创新是创造全新社会价值的活动,但许多企业将价值等同于功能价值,即表现为规格、价格等量化指标的价值。但功能价值有其局限性,它易被模仿,普及后将使企业陷入价格战(森永2014);且易引起产品性能超出客户需要的现象(延冈2008)。随着功能价值的局限性日益明显,产品的意义价值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它是一种体验价值,指的是用户在使用产品过程中的主观感受或通过使用享受到的切实利益。意义价值难以量化因而不易被模仿,与潜在需求关系密切。随着意义价值重要性增强,设计活动作为一种意义赋予活动也开始受到重视。在此背景下,Verganti在2009年提出设计驱动式创新理论。设计驱动式创新认为创新来源于新的意义,而新的意义可以通过设计活动产生。该理论提出意义这一新维度来讨论创新,区别于以往的技术、市场。Verganti认为以技术为创新动力时需要重点把握科技发展方向,而以意义为创新动力时需要重点把握社会文化发展方向;与技术变化类似,意义变化也分为渐进变化与根本变化两种。设计驱动式创新即在意义维度上发生根本性变革的创新。同时将在技术与意义两个维度同时发生根本性变革的创新命名为"技术顿悟"。指出设计驱动式创新在实践中分为意义探索、意义诠释、意义表达三阶段。设计驱动式创新存在的问题有:1诠释阶段的意义生成路径不明确。2缺乏对持续实现意义创新的研究。3缺乏对技术顿悟中技术和意义互动关系的研究。Verganti侧重于对设计驱动创新概念的提出,对其实现过程并未详细论述,只是将其简单分为探索、诠释、表达三个阶段。但是能否在诠释阶段创造出具有独创性的新意义才是设计驱动创新能否成功的关键。缺乏对意义生成路径的说明,企业就难以真正运用设计驱动式创新。现有文献列举的设计驱动式创新的案例涉及多个行业、各类产品,但几乎都是针对某一企业某一产品在特定时点的一次设计驱动式创新进行,侧重于考察实现设计驱动式创新的静态要素。缺乏对企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如何持续实现意义创新的动态研究。技术顿悟发生时,技术与意义都发生了颠覆式变化,创新的影响力更加巨大。研究此时技术与意义两者的相互关系,也有益于将技术推动创新的研究成果运用于设计驱动式创新之中。为回答以上问题,本文选取陶瓷卫浴厂商T0T0作为案例,将研究限定于其马桶产品,但拉长时间跨度,研究其自上世纪80年代至今的进化过程。TOTO进行了 4次意义创新。(1)如厕方式上,以水洗颠覆纸擦,具体实现手段为卫洗丽技术。(2)空间含义上,以"清洁舒适"颠覆"污秽",具体实现手段为智洁技术、智净技术、智清技术。(3)环保理念上,以"环保与舒适兼得"颠覆"环保即忍耐",具体实现手段为超漩冲洗技术、漩动力双效冲洗技术、超级节水技术、水流回旋按摩技术。(4)始于马桶功能开发的超亲水光触媒技术,最终被赋予"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意义,使得T0T0实现了业务领域的拓展与战略转型。本文主要结论如下:1.技术驱动式创新中的诠释活动可通过如下的设计路径实现:发现现有意义中的不足→通过将其否定创造新意义→将新意义设定为产品开发的目标→构思具体解决方案。意义诠释活动有以下要点:(1)企业管理层重视意义诠释活动,在企业内部对诠释活动的重要性达成共识,实现各部门对于研发活动的配合。(2)打破企业内部各部门的壁垒,在产品开发过程中引入多种视点。(3)提升技术精细化程度,完善品质管理,确保产品意义能够准确传达给用户。2.意义发展也存在成熟化的过程,企业需要通过创造新意义实现意义的进化,这一过程需要经营层的支持。3.在技术顿悟中,除设计以外,技术也可以成为新意义产生的源泉。采用此种方式时,企业需对技术的本质意义进行长期探索,注重人才培养。科研人才通过三种方式在技术顿悟中发挥作用:(1)把握产业发展动向,识别有前景的新技术;(2)将技术与社会文化发展相融合;(3)为企业提供研发人才网络的入口,使其能随时接触到尖端技术与人才,便于交流合作。技术顿悟不仅可以作为产品创新的手段,还可以作为进入新市场、创新商业模式的手段。本文学术意义在于充实了设计驱动式创新的理论框架,提出了一条意义生成的路径,将设计研究成果应用于创新研究之中。实践意义在于提示中国企业在创新活动中,不应仅满足于在技术上赶超对手,更应重视设计活动和产品服务的意义价值,以更好应对变化的竞争环境。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F273.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Cindy Babski;;能力驱动式策略[J];新营销;2012年10期
2 陈劲;陈雪颂;;设计驱动式创新——一种开放社会下的创新模式[J];技术经济;2010年08期
3 章剑林;江锦祥;;高职产学研结合的探索与实践——“项目驱动式”培养模式[J];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4 陈雪颂;;设计驱动式创新机理研究[J];管理工程学报;2011年04期
5 刘淑敏;;管理必须是驱动式的[J];通信企业管理;2013年05期
6 ;荐读[J];董事会;2014年06期
7 王艳;侯倩;;设计驱动式管理中的文化因素分析[J];山东纺织经济;2013年07期
8 殷美;;《网络营销》课程中项目驱动式教学法的探索与实践[J];现代计算机(专业版);2012年28期
9 ;液压驱动式发动机[J];船舶物资与市场;2006年02期
10 雷朝阳;陈永秀;陈利兵;李霞;;基于BTEC思维的《营销策划》课程项目驱动式教学应用研究[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顾向阳;;玉米中耕除草机旋转机构关键参数确定[A];第十五次全国农机维修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刘坤;论“项目驱动式”教学法[N];吉林日报;2014年
2 平安集团副总兼首席信息官 罗世礼;实施“服务驱动式”IT管理,支持集团化发展[N];中国保险报;2008年
3 许展华;防火墙有“三难防”[N];解放军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陈雪颂;设计驱动式创新机理与设计模式演化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2 陈永华;波浪驱动式海洋要素垂直剖面测量系统关键技术[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陈俊杰;协同创新网络视角下设计驱动式创新的实现路径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5年
2 霍晓东;高中化学“问题驱动式导学案”的教学设计与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6年
3 王聪;关于设计驱动式创新实现路径的研究[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7年
4 李松;新型三相径向驱动式啮合电机结构设计与仿真[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5 陈智;绳驱动式多指机械手的研究与应用[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6 李海鹏;高速精密直线驱动式静压气浮平台的运动特性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2年
7 王进;水压驱动式打桩机系统动力学建模与仿真分析[D];湖南科技大学;2013年
,
本文编号:
25755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xmjj/25755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