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企业经济论文 >

在位企业如何开拓新技术市场:商业模式与组织身份共演视角

发布时间:2020-02-04 16:42
【摘要】:新技术带来了新机遇,在位企业能否成功把握成为生存关键。采用单案例研究方法,以软件企业为案例研究对象,探索在位企业如何通过商业运营实现新技术市场开拓。研究发现:(1)商业模式与组织身份共演过程中,涌现了惯性思路-身份转移、整合思路-身份延伸、修补思路-身份增补3种演化形式;(2)战略导向变化是商业模式与组织身份演化的动因,出现了由内向外、混合导向和由外向内3种变化;(3)演化中组织身份匹配于商业模式,表现为嫁接匹配、重塑匹配和扩充匹配3种机制。扩展了在位企业应对技术变化的研究视角,丰富了组织身份的动态变化研究,深化了商业模式与技术发展间关系的研究,可为在位企业商业实践提供借鉴。
【图文】:

在位企业,案例选择,技术变化,框架


上述理论分析可以发现,已有研究大多从技术和组织层面进行探讨,而对于商业运营关注不够,对于在位企业这一特殊群体关注也不够。商业模式作为企业竞争的重要工具,在新技术市场开拓中的作用不容忽视。但是,商业模式能否成功运用,不仅依赖于商业模式的设计与实施,而且需要其它管理策略配合。事实上,在开拓新技术市场时,在位企业常常面临组织身份既有认知带来的负面标签劣势,进而对商业模式实施带来影响。因此,本文基于已有文献,以动态性视角,从商业模式和组织身份演化入手,研究在位企业如何应对技术变化,如图1所示。2研究方法2.1方法选择本文采用探索性案例研究方法主要是基于以下原因:①本文试图解答在位企业如何开拓新技术市场,而探索性案例研究方法适合解决此类问题[16];②本文旨在研究商业模式与组织身份的共演机制,它是涉及组织多方面内容的复杂过程,扎根于特定的组织环境中,这使得案例方法较其它方法更为合适[17]。图1在位企业应对技术变化研究分析框架2.2案例选择本文选择中标软件公司作为案例研究对象,基于以下原因:①中标软件公司具有代表性。它是操作系统和办公软件产品提供商和服务商,自主掌握云计算技术,在云操作系统和虚拟化等领域拥有诸多技术专利;②中标软件公司经历了从传统桌面系统转向云计算的技术变化,,成功开拓了新技术市场,这与本文研究主题相符。2.3数据收集与分析本文遵循了三角检验原则,采用人员访谈、实地观察、文献资料和档案记录相结合的资料收集方法,突出数据的多渠道来源。2011-2015年,笔者与研究团队分别访谈中标软件公司10多人次(含再次访谈的追加数据收集),包括高层管理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道荣;企业竞争优势是市场竞争致胜之本[J];经济师;2000年03期

2 陈国华;企业竞争的计策谋略[J];工厂管理;2000年02期

3 赵智敏;企业竞争获取优势十强策[J];会计之友;2000年11期

4 陈绍辉,曲强;企业竞争十策略[J];企业研究;2000年05期

5 杨娟;企业竞争新方式——合作竞争[J];邵阳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2期

6 孙选中;占有“商机”:企业竞争的制高点[J];中国工商;2000年03期

7 昊宪和;;围绕核心能力创造企业竞争优势[J];市场营销导刊;2000年03期

8 杨娟;企业竞争新方式——合作竞争[J];理论探讨;2001年01期

9 高慧,毕飞;论网络经济时代企业竞争优势的建立[J];情报杂志;2001年09期

10 白亚鹏;人才竞争:企业竞争的核心[J];创造;2001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易;夏自谦;;企业竞争模拟在经济管理实训中作用思考[A];北京高教学会实验室工作研究会2010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10年

2 吴建利;;创建学习型企业的切入点[A];科学发展观与成人教育创新——2004年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年会论文集(Ⅰ)[C];2004年

3 于淑娥;丁金胜;;对企业创新的思考[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4 陈丽洁;;加入世贸组织对我国企业的影响和对策[A];《WTO法与中国论坛》文集——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年会论文集(一)[C];2002年

5 王鹏;;新时期对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思考[A];中国企业运筹学[C];2009年

6 徐鸣;;论企业中的虚拟资本及其管理创新[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7 黄易;夏自谦;;企业竞争模拟在经济管理实训中作用思考[A];北京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会2010年年会优秀论文[C];2011年

8 卢欣荣;;浅谈“以人为本”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A];陕西省改革发展研究会2009优秀论文集[C];2010年

9 殷越男;;企业理念是企业致胜的法宝[A];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全国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1999年

10 林志扬;;第2章 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本质认识[A];核心竞争力与企业管理创新研讨会暨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2002年年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易方达科汇、行业领先基金经理 冯波;回归企业竞争的本质[N];证券时报;2012年

2 毛建国;企业竞争不应异化为“招待竞赛”[N];广州日报;2013年

3 刘凌林;企业社会责任不同阶段有不同内涵[N];中国企业报;2003年

4 王茂林;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强化企业社会责任[N];中华工商时报;2005年

5 闫夫军;企业需打造的七大核心能力[N];中国文化报;2006年

6 何志毅;企业与和谐社会[N];经济观察报;2006年

7 郝文书 北京市人大代表、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理事、北京靠山居集团董事长;呼唤中国企业的社会责任![N];人民政协报;2007年

8 陈丹;企业大学成企业发展战略武器[N];通信信息报;2007年

9 天水长城电工器材厂 刘斌;试论构建和谐企业的几个问题[N];甘肃经济日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詹青青 通讯员 徐刚 史玉梅;竞争力真正强的企业仍是少数[N];亚太经济时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志岩;企业创新能力的重构:增长与迭代[D];浙江大学;2015年

2 乔德健;民营企业适应力及对企业绩效影响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3 曾永江;基于企业家能力的企业成长论[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4 石高宏;企业的性质:从企业家角度的透析[D];西北大学;2004年

5 董俊武;企业的本质、性质与企业成长的理论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6 黄如良;企业与居民关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7 李钢;基于企业基因视角的企业演化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8 吴光飙;企业发展分析:一种以惯例为基础的演化论观点[D];复旦大学;2003年

9 侯丽敏;企业社会责任的价值创造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10 张军;企业成长的系统控制论[D];四川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晓青;动态环境下我国自主品牌车企竞争行为的实证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2 贾长敏;风险视角下企业的资产与负债分析[D];河北大学;2015年

3 黎莹;中国横向整合企业的区域市场之间关系的影响因素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4 塔娜;管理变革、知识更新、认知模式改变与公司CFO转型[D];内蒙古大学;2015年

5 蒲娟;消费者低碳偏好对企业竞争下减排策略的影响[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6 祖君丽;中小型零售企业员工激励机制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7 周长;G企业ERP实施的问题及解决方案[D];苏州大学;2015年

8 聂婷婷;企业内部要素协同和创新绩效[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9 王金晶;民营企业的员工社会责任与员工满意度的关系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5年

10 周丽君;中国企业转型的路径依赖与超越路径依赖[D];上海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5763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xmjj/25763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2ef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