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企业经济论文 >

企业传播:目标、能力与评价

发布时间:2021-12-19 17:55
  企业传播是指以企业为主体、面向各类利益相关者的战略性传播活动。全球联系复杂化、社会存在多元化、媒介选择自主化的当代环境变动,催生中国企业全球身份的外部转向和公民身份的内部转向,进一步要求企业在理论研究与实践操作上提升传播工作的战略高度与专业能力。企业传播能力的战略、体系、技巧的3S分析框架认为企业传播的核心目标是塑造企业声誉,可以从经营业绩、创新能力、社会责任和战略传播四大维度建立企业声誉评价体系,采取自我测评、合作测评和外部测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企业传播效果监测,推动企业传播战略的建立与实施,使企业拥有好业绩、好行为和好声音。 

【文章来源】: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0,49(06)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9 页

【部分图文】:

企业传播:目标、能力与评价


中国企业传播发展进程

企业传播,分析模型


既有文献对企业传播能力提升的关注角度较为具体和多元,如在社会环境层面关注全球化趋势[4]和新媒体技术革新[8]带来的传播背景变化,在管理体系层面关注组织架构[9]和主体资源整合[10]带来的传播效率提升,在实践操作层面关注决策者风格[11]和话语方式[12]带来的传播效果优化等,这些视角丰富了企业传播能力的研究,也体现了企业传播能力提升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本文基于传播学、管理学等学科的专业视角,基于企业的一手调研和案例,从战略能力、体系能力、技巧能力的三个维度,提出以服务企业声誉塑造为目标的、具有规律性、整体性的企业传播能力3S(Strategy-System-Skill)分析框架,希望以一种简洁的理论框架来为企业传播能力研究与实践提供有效的分析工具,见图2。1.战略能力(Strategy):企业传播的整体规划

企业传播,战略,机制,动态


体系建设是传播战略顺利施行的保障,重点关注组织结构和工作机制两方面能力提升。因企业传播分涉不同垂直领域的工作内容整合,因此在体系建设上,既要加强专业化队伍打造,也要发挥协同视角下的各职能部门分工合作。组织结构即企业内部成员间的业务关系,包括股东会、董事会在内的高层结构,和中基层在内的执行层结构,用以明晰各机构的职能结构(关键工作范围)、权责结构(权责分工及相互关系)、层次结构(纵向层级划分)、部门结构(横向人员安排)及相关组合形式[18]。作为非直接盈利的业务范畴,传播职能在不同类型企业中定位和作用不同,一般可根据投入人数、预算配比等定量数据,及其所属部门、负责领导人位阶的“中心—外围”等定性特征,来判断其处于战略地位还是支撑补充地位。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企业动态能力形成路径研究——基于创新要素及创新层次迁移视角的案例研究[J]. 张军,金露.  科学学研究. 2011(06)
[2]企业社会责任的基本内涵、理论基础和责任边界[J]. 李彦龙.  学术交流. 2011(02)
[3]企业社会责任概念范畴的归纳性分析[J]. 徐尚昆,杨汝岱.  中国工业经济. 2007(05)
[4]公司治理、内部控制、组织结构互动关系研究[J]. 程新生.  会计研究. 2004(04)
[5]企业战略性经营业绩评价研究[J]. 罗宏,朱开悉.  生产力研究. 2002(01)



本文编号:35448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xmjj/35448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cc5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