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组织惯性的表现架构:来源、维度与显现路径
本文关键词:企业组织惯性的表现架构:来源、维度与显现路径
更多相关文章: 组织惯性 表现架构 组织变革 跨案例比较研究
【摘要】:本文采用跨案例比较研究方法,选取产业环境巨变中未能成功实施变革而迅速衰落的胶卷产业的柯达、消费电子产业的索尼、手机产业的诺基亚三家企业为案例研究对象,综合运用内容分析与典型事件分析对企业组织惯性的来源载体、表现维度与显现路径进行研究。具体而言,企业组织惯性仅当企业组织发生变革时得以显现,其源自于企业组织在决策层面、资源层面、执行层面、网络层面以及文化层面变革的对象载体。在此基础上,沿着"条件→行动→结果"的逻辑分析思路,识别出对应于五个层面上的认知惯性、战略惯性、资源惯性、制度惯性、流程惯性、惯例惯性、结构惯性、关系惯性和文化惯性九类企业组织惯性的具体表现形式。结合企业组织惯性的来源载体和表现形式,基于组织变革的过程视角,发现企业组织惯性沿着"决策层面→资源层面→执行层面→网络层面"顺次显现出认知惯性、战略惯性、资源惯性、制度惯性、流程惯性、惯例惯性、结构惯性和关系惯性,文化惯性则贯穿于组织惯性显现路径的全程。在此基础上,本文构建了包含来源载体、表现形式和显现路径的企业组织惯性表现架构。
【作者单位】: 大连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
【关键词】: 组织惯性 表现架构 组织变革 跨案例比较研究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开放式创新生态系统中的创业耦合与非协奏成长研究”(批准号71572026)
【分类号】:F272.9
【正文快照】: 一、问题提出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使得那些曾经盛极一时的行业巨头,如世界电信(World Com)、安然(Enron)、宝丽莱(Polaroid)等,都在激烈的行业变革中折戟沉沙。为什么这些业内公认的具有极强核心竞争能力的企业没能持续辉煌,曾经的竞争优势成为变革发展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宏均;创建学习型企业组织[J];经济导刊;2004年11期
2 孙景华;;责任价值观如此重要[J];全国新书目;2004年08期
3 沈哲峰;;企业组织为何需要变革?[J];人才资源开发;2006年05期
4 王庆功;;范式的重构、有益的探索——评《竞争合作范式与网络化企业组织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10年03期
5 李雪靖;习树江;;企业应对组织信任危机的人力资源管理策略[J];现代经济信息;2010年17期
6 阎勤民;论企业组织中人的管理[J];经济问题;1988年01期
7 肖牧;企业组织和结构的改革[J];管理科学文摘;1995年07期
8 陈云卿;企业组织活动的分析[J];管理科学文摘;1996年07期
9 郭美斌;企业面对急剧变化的组织环境的对策[J];广西大学梧州分校学报;1997年01期
10 剑萍;企业重组──在企业组织和领导的新模式中究竟存在些什么呢?[J];管理科学文摘;1998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农;;网络经济对企业组织的冲击[A];发展的信息技术对管理的挑战——99’管理科学学术会议专辑(上)[C];1999年
2 李辉文;;企业组织的演变——联合产权制度阶段演化论下的分析[A];第十二次资本论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陈传明;;知识经济与企业组织的结构化改造[A];跨世纪的中国企业改革和发展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4 刘善堂;刘洪;王成城;刘芳;;企业组织领导力研究综述[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公共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5 ;加快企业组织化进程走集约化经营之路[A];“连运杯”商业企业集约化经营与提高经济效益研讨会论文集[C];1996年
6 冯曲;;科斯的市场——来自转型中市场替代企业组织生产的案例[A];人文社会科学与当代中国——上海市社会科学界2003年度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7 郑季良;杨肖鸳;;先进制造系统及企业组织的变革[A];人才、创新与老工业基地的振兴——2004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充分发挥企业组织在协调劳动关系中的作用[A];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第六届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理事会会议材料[C];2008年
9 刘云强;;企业组织的路径依赖[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系统管理与复杂性科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10 钱勇;曹志来;;从脱嵌入到再嵌入:企业组织转型的过程[A];2010年中国产业组织前沿论坛会议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再城;创建学习型企业组织是大势所趋[N];大众科技报;2003年
2 方传新;网络经济改善企业组织[N];中国纺织报;2002年
3 哈尔滨师范大学 陈军;揭开企业组织绩效之谜[N];哈尔滨日报;2008年
4 华玫;企业组织需要变革[N];安徽经济报;2006年
5 王翔;网络经济改变企业组织[N];中国商报;2001年
6 刘栋;企业的责任[N];中国现代企业报;2007年
7 刘晋军;当代企业组织的儒孝文化价值观[N];中国电力报;2011年
8 孙景华;蔑视制度的“问题企业家”[N];中国经营报;2005年
9 [美]保罗·尼文;实施平衡计分卡的十大问题[N];中国经营报;2003年
10 李纪兵;企业组织关系中的法律链[N];国际商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蕾;企业组织惯域理论研究与应用[D];南京理工大学;2003年
2 林金忠;企业组织的经济学分析[D];厦门大学;2002年
3 杨洋;企业组织循环结构及基本运行机理[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4 王相林;企业组织模块化的经济分析[D];厦门大学;2007年
5 孙利平;企业组织德行领导的内容结构及其相关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6 张江峰;企业组织惯性的形成及其对绩效的作用机制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7 陈小宁;企业组织响应及其与组织绩效的关系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8 刘兴国;基于耗散结构的球队型企业组织结构模式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3年
9 王爱民;基于信息技术的企业组织再造工程理论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10 陈军;企业组织绩效评估模型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明;“互联网+”在农业企业组织中应用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2 汪薇;我国企业组织“以人为本”实现问题的哲学反思[D];昆明理工大学;2012年
3 尹碧波;企业组织的演变[D];湘潭大学;2005年
4 杨静;定制型生产企业组织评价研究及应用[D];重庆大学;2012年
5 李宝;企业组织脆弱性生成机理与评价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6 刘丽刚;我国企业组织内信任与员工沉默关系的实证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7 黄廖乐;企业组织诊断研究[D];广西大学;2004年
8 郎倩倩;关于企业组织价值观体系的中日比较[D];鲁东大学;2013年
9 孙智慧;企业组织内部协同定性计算方法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9年
10 关卓轶;高承诺企业组织及其对中国企业管理实践的借鉴意义[D];吉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5486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xmjj/5486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