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企业经济论文 >

中部地区工业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评价及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2 08:15

  本文关键词:中部地区工业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评价及对策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工业企业 科技创新 因子分析 政策建议


【摘要】: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6省,是推进“中国制造2025”的重点区域,是工业发展极具潜力的区域,中部地区的崛起是新时期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推动力。而在推动中部崛起的过程中,科技创新是促进经济发展源源不断的动力。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着力实施创新发展战略,促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提高实体经济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只有持续深入推进创新战略,培养壮大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才能为供给侧改革插上腾飞的翅膀。供给侧改革的实质是创新,提升新技术在支撑企业“换挡提速”发展中的比重是大势所趋。工业企业是地方经济的重要支柱,其科技创新能力代表了区域企业的科技创新水平,其发展速度和质量决定了地区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本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对中部地区工业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进行研究,并获得提高工业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一些对策建议。本文在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对相关理论进行综述后,针对中部六省工业企业,从科技创新投入、科技创新活动、科技创新产出、科技创新潜力四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结合多年的面板数据对各省工业企业进行了横向和纵向的分析,探讨了其工业企业发展的整体趋势。在此基础上本文选取了4个一级指标和16个二级指标建立了工业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体系,并确定采用因子分析法进行基于省际的比较。通过实证分析,得出了影响工业企业科技创新的三大主因子,将其概括为投入产出因子、研发机构活动因子、外部环境因子。依据因子模型,对涵盖了东中西部的20个省级单位进行了计量分析并排名,结果显示,中部地区中安徽排名首位,但六省内部分化严重,部分省份排名较为落后。结合实证分析,本文提出了针对中部地区提高工业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发展对策,包括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加强产学研结合、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同时结合各省情况提出了针对各省的建议。这些措施既有利于为各级政府提供科学的决策参考,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又有利于各工业企业结合自身情况提高科技创新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工业企业 科技创新 因子分析 政策建议
【学位授予单位】:南昌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273.1;F425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9
  • 第1章 绪论9-20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9-11
  • 1.1.1 研究背景9-10
  • 1.1.2 研究意义10-11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1-16
  • 1.2.1 国外研究现状11-12
  • 1.2.2 国内研究现状12-16
  • 1.3 研究内容、方法、技术路线16-18
  • 1.3.1 研究内容16-17
  • 1.3.2 研究方法17
  • 1.3.3 技术路线17-18
  • 1.4 本文的创新之处18-20
  •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20-25
  • 2.1 工业企业的界定20
  • 2.2 区域科技创新的概念20-23
  • 2.2.1 区域科技创新的内涵与特征21-22
  • 2.2.2 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构成要素22-23
  • 2.3 企业科技创新能力23-25
  • 2.3.1 企业科技创新理论23
  • 2.3.2 企业协同创新理论23-25
  • 第3章 中部地区工业企业科技创新现状评价分析25-37
  • 3.1 中部地区工业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特点25-26
  • 3.2 科技创新投入分析26-29
  • 3.2.1 科技活动经费投入情况26-28
  • 3.2.2 科技创新人力资源投入情况28-29
  • 3.3 科技创新活动分析29-32
  • 3.4 科技创新产出分析32-34
  • 3.5 科技创新潜力分析34-37
  • 第4章 区域工业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37-42
  • 4.1 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37-38
  • 4.1.1 系统性原则37
  • 4.1.2 可比性原则37-38
  • 4.1.3 弱相关性原则38
  • 4.1.4 可操作性38
  • 4.1.5 动态评价与静态评价相结合的原则38
  • 4.2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38-42
  • 第5章 中部地区工业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的模型建立与实证分析42-54
  • 5.1 评价方法的确定42-43
  • 5.2 因子分析法的基本原理43
  • 5.3 因子分析的数学模型43-44
  • 5.4 因子分析的基本步骤44-45
  • 5.5 评价样本选取及数据准备45
  • 5.6 计量分析45-54
  • 第6章 提高中部地区工业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54-61
  • 6.1 加大科技创新投入54-55
  • 6.2 加强科技成果转化能力55
  • 6.3 加强产学研结合55-56
  • 6.4 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56-57
  • 6.5 针对各省情况的对策建议57-61
  • 6.5.1 针对山西省的对策建议57-58
  • 6.5.2 针对河南省的对策建议58
  • 6.5.3 针对安徽省的对策建议58-59
  • 6.5.4 针对湖北省的对策建议59
  • 6.5.5 针对湖南省的对策建议59-60
  • 6.5.6 针对江西省的对策建议60-61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61-63
  • 7.1 结论61-62
  • 7.2 展望62-63
  • 致谢63-64
  • 参考文献64-68
  • 附录A 各评价对象指标数据68-6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闫荣国,赵关维;甘肃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统计分析与综合评价[J];兰州商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2 谷国锋,滕福星;区域科技创新运行机制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2003年04期

3 邓达宏;;现代企业科技创新与知识产权档案建设[J];亚太经济;2007年04期

4 陈文君;;国外知识产权战略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J];价格月刊;2007年05期

5 梁栩凌;徐钧;;山东省企业科技创新的现状与对策[J];理论学刊;2007年08期

6 范维;王新红;;科技创新理论综述[J];生产力研究;2009年04期

7 宋明;孙凌云;曲红;;黑龙江省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现状及对策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09年10期

8 毕亮亮;施祖麟;;长三角城市科技创新能力评价及“区域科技创新圈”的构建——基于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模型的初探[J];经济地理;2008年06期

9 汪寅;黄翠瑶;;科技创新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进展综述[J];科技管理研究;2009年06期

10 陶四海;赵国杰;韩彩欣;张卫东;;区域科技创新评价体系的建构[J];科技与管理;2009年04期



本文编号:6083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xmjj/6083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288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