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智慧城市发展指数的我国智慧城市分类评价模型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智慧城市发展指数的我国智慧城市分类评价模型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太原科技大学》 2014年
基于智慧城市发展指数的我国智慧城市分类评价模型研究
张明柱
【摘要】:智慧城市是继工业城市、信息城市、数字城市之后城市发展的更高阶段,是人类科技与社会相互作用的产物,并被认为是人类城市发展所面临诸多问题的有效解决途径。为了抢占建设智慧城市的制高点,世界各城市纷纷投入到智慧城市的建设当中。近几年来我国大批城市纷纷启动智慧城市的发展建设,将智慧城市的建设列入政府工作规划当中。但智慧城市建设状况评价尚缺乏有效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文在对国内外大量文献进行了梳理和归纳的基础上,基于城市系统工程、城市可持续发展、城市生态学、城市信息化测度等理论,研究了我国智慧城市发展的总体状况。在规范理论和系统科学方法的指导下,,提出了采用智慧城市发展指数对我国智慧城市发展水平进行综合测度,并从“智慧基础设施”、“智慧应用”、“智慧产业”、“智慧治理”、“智慧保障力”五个角度构建了我国智慧城市发展指数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统计方法对我国50个城市及城区的智慧城市发展指数及分指数进行了比较评价和聚类分析,在此基础上通过相关性分析和象限法构建了一整套我国智慧城市分类评价模型,并参照模型给出了不同类型智慧城市的发展模式及策略。 研究表明:智慧城市建设涉及城市发展的各个方面,对智慧城市发展水平进行评价要充分体现城市智慧化的整体水平和各方面的优劣情况;构建智慧城市分类评价模型对城市智慧化水平进行评价符合我国智慧城市发展的总体现状,解决了通过聚类分析或者各方面在数值上简单相加的方法对智慧城市发展水平进行评价的不科学性和片面性。对我国50个城市及城区的智慧城市发展指数及分指数进行的比较评价,可以使各城市和地区充分了解自身智慧城市建设的优劣情况,并根据自身发展情况,因地制宜,采取适合自身发展的模式和实施路径。因此分类评价模型具备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研究成果对各类别智慧城市根据自身特点找到智慧城市建设的切入点,推动智慧城市朝着健康、科学的方向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重要的实践指导价值。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太原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F49;F299.2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巫细波;杨再高;;智慧城市理念与未来城市发展[J];城市发展研究;2010年11期
2 陈铭;王乾晨;张晓海;张晓伟;;“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以“智慧南京”建设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1年05期
3 骆小平;;“智慧城市”的内涵论析[J];城市管理与科技;2010年06期
4 李松志;董观志;;城市可持续发展理论及其对规划实践的指导[J];城市问题;2006年07期
5 李贤毅;邓晓宇;;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电信网技术;2011年10期
6 胡小明;;从数字城市到智慧城市资源观念的演变[J];电子政务;2011年08期
7 邓贤峰;;“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发展研究;2010年12期
8 陈立;李春香;李志勇;;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城市的内涵、特征与要素构成[J];硅谷;2012年09期
9 宋刚;邬伦;;创新2.0视野下的智慧城市[J];城市发展研究;2012年09期
10 李健;张春梅;李海花;;智慧城市及其评价指标和评估方法研究[J];电信网技术;2012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文霞;党玲博;朱忠业;;基于可持续理论的旧住宅改造策略——以夏热冬冷地区旧住宅改造为例[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3期
2 钱之佳;萧玲;;科学发展观:社会发展的新范式[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3 唐建生;关于可持续发展观的伦理思考[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4 黄云峰;;城市的生态化建设在中国[J];安徽建筑;2007年06期
5 李静;张浪;陶务安;;景观外貌生态内涵——合肥瑶海公园植物景观规划构思剖析[J];安徽农学通报;2006年07期
6 张道海;;我国城市森林植物配置存在问题与应遵循原则[J];安徽农学通报;2008年09期
7 郑凯;丁久玲;;浅谈草坪类植物在城市中的作用[J];安徽农学通报;2008年15期
8 李晓霞;;中部地区城镇化战略实证研究——以河南省南阳市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8期
9 苏美岩;;生态安全意识及其建构[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1期
10 王一;张法瑞;;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观光旅游农业[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烁;;浅谈土壤中铅污染的防治[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1年
2 王东;;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来源、哲学基础与四大难题[A];“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张海滨;;气候变化与中国国家安全[A];北京论坛(2009)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危机的挑战、反思与和谐发展:“危机影响下世界格局的变化与调整”国际关系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9年
4 魏文娟;;浅析科技创新与社会发展的关系[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5 曹桂红;;低碳创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博弈论[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一卷)[C];2010年
6 金克镇;;绿色发展的实质是可持续[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6分会场-绿色经济与沿海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时军;;公众环境意识对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作用[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白廷举;;法治——生态公平的理想与现实——以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律制度选择为例[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王星泽;;我国湿地保护法律问题研究[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杜辉;陈德敏;;论资源法变革的现实性、重点与目标[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莉;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我国电源结构优化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张静;深圳湾水环境综合评价及环境容量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3 刘卫先;后代人权利论批判[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吕当振;O_2/CO_2燃烧方式下煤中S析出行为及其与Ca相互作用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姚宇;我国产业低碳化经济发展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沈铁冬;中国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及配套措施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7 王强;马克思主义环境利益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张伟;产业集群与循环经济的关系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9 安永刚;休闲城市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10 吴敏;广州市青山绿地—城市林带林区生态功能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阮晓毅;我国柑橘产业化中的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廉靖;基于社区发展的我国农村矛盾化解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李富;佳木斯市生态城市建设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肖兴;环境权入宪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5 詹洁;矿产资源的刑事保护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6 王满玉;沈阳市沈河区初中生命教育现状调查和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任立研;大环江沿岸典型污染区土壤改良技术及对芥菜品质的影响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8 宋慧;广西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9 王力国;城市地段空间生态设计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10 王芸;中国碳交易现状与实例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毛艳华;钱斌华;;城市土地资源研究:基于城市经营理念下的思考[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2 马立平;统计数据标准化──无量纲化方法──现代统计分析方法的学与用(三)[J];北京统计;2000年03期
3 王如松;城市生态位势探讨[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1988年01期
4 王如松,刘建国;生态库原理及其在城市生态学研究中的作用[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1988年02期
5 宋永昌,戚仁海,由文辉,王祥荣,祝龙彪;生态城市的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1999年05期
6 刘岩,张珞平,洪华生;城市规划与城市可持续发展[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0年06期
7 王树功,陈新庚;珠海生态示范区建设与城市可持续发展对策[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1998年02期
8 汤茂林;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原则[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1999年02期
9 张旭;;2009~2010年度中国公共服务小康指数:71.5 公共服务满意度调查:沪、杭、穗居前三[J];小康;2010年03期
10 宋刚;唐蔷;;现代城市及其管理——一类开放的复杂巨系统[J];城市发展研究;2007年02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萧琛;[N];中华工商时报;200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利;我国国立科研机构分类评价的理论与实践[J];中国科技论坛;2004年04期
2 许丽敏;;《中国科教评价网》隆重上线[J];评价与管理;2009年04期
3 肖利;试论国家科技项目的分类评价、目标评价和程序规范[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4年03期
4 郑晓娜,孙继寅,王莹;对建立贷款质量分类评价指标体系的设想[J];城市金融论坛;1998年08期
5 周建明;旅游资源分类评价的规划学研究[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1999年03期
6 温淑萍;赵晓明;张洪铭;张冬;;农业科技成果分类评价网络信息系统[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2期
7 刘刚;;基于熵方法的供应商分类评价及分类管理策略[J];系统管理学报;2010年06期
8 董宏林;温淑萍;杨晓洁;;不同类型的农业科技成果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J];农业科技管理;2006年02期
9 刘志强;穆春舟;刘芳;;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分类评价[J];工业技术经济;2006年10期
10 杨齐;;国有企业绩效评价模式改进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1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虹;孙哓君;崔宝臣;刘波;;炼油企业清洁生产评价体系的研究[A];第二届全国环境化学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4年
2 许浩;;三种体重评价法的初步比较探讨[A];体质研究与健康促进论文集[C];2006年
3 樊政军;柳建华;马勇;;塔河油田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测井识别技术[A];中国地球物理第二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闫靓;陈克安;;一种新的环境声质量评价方法[A];中国声学学会2003年青年学术会议[CYCA'03]论文集[C];2003年
5 权佳;欧阳志云;徐卫华;苗鸿;;自然保护区管理有效性评价方法比较与应用进展研究[A];第五届中国青年生态学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高和香;吴伯乐;张梅;;抗青光眼术后脉络膜脱离的临床分析[A];2005年浙江省眼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7 李千目;戚湧;侯君;;一种高校科研竞争力的测度方法[A];全国第十届企业信息化与工业工程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李晔;林航飞;;城市交通运行状况月年报编制系统研究及应用[A];第一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朱明;;基于结构的高等学校学术评审机制探讨[A];第五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暨研究会理事会论文集[C];2009年
10 黄志甲;张旭;竞峰;;空调冷源的生命周期环境影响评价[A];上海市制冷学会二○○三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沈大雷;[N];中国教育报;2011年
2 记者 曲德辉;[N];期货日报;2011年
3 记者 曲德辉;[N];期货日报;2011年
4 中国国际期货 韩伟强;[N];期货日报;2011年
5 翟文武 谢啸林;[N];人民法院报;2005年
6 记者 张欢;[N];上海证券报;2011年
7 李更雷 王素峰 张庆辉;[N];石家庄日报;2010年
8 蒋志军;[N];中国保险报;2011年
9 记者 张欢;[N];上海证券报;2011年
10 证券时报记者 吴清桦;[N];证券时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仁义;高校教师科技绩效评价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2 王海燕;呼和浩特市10种主要园林树木生理生态特性与生态效益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9年
3 李莉;大庆外围油田注水开发综合调整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2006年
4 刘成川;新场气田沙溪庙组多层致密气藏开发调整方案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7年
5 赵书祥;我国体育领域中综合评价理论与方法及实证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8年
6 柴方源;提高聚合物驱开发效果研究及经济效益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7 邓兴梁;塔里木盆地塔中油气田碳酸盐岩油气地质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8 张亚杰;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财务状况评价及预测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0年
9 熊伟;低渗透油藏有效开发基础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2011年
10 徐姗;北京观光农业园区规划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明柱;基于智慧城市发展指数的我国智慧城市分类评价模型研究[D];太原科技大学;2014年
2 关海鹰;属性数据的质量问题探讨[D];山东科技大学;2004年
3 李中超;濮城油田沙二上2+3油藏流动单元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4 李明;基于遗传算法改进的BP神经网络的城市人居环境质量评价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5 王韬;高等学校院系绩效评价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6 裘莉;黑龙江省外贸竞争力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7 李洪伟;大安红岗阶地控制与预测储量分类评价[D];东北石油大学;2013年
8 黎鹏;马井气田蓬二气藏储层特征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9年
9 贾红;河北省近海海域质量分类评价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10 吴娟娟;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盒1段致密砂岩气层评价[D];成都理工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基于智慧城市发展指数的我国智慧城市分类评价模型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763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xxjj/1763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