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实行移动号码携带的经济可行性分析及实施建议
发布时间:2020-10-18 05:04
本文对移动号码可携带业务在世界各国和地区的开展情况进行了介绍,并着重分析了欧洲各国的开展情况;提出了移动号码可携带能够促进市场竞争、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约码号资源和社会成本、保护和提高消费者利益、推动3G发展的观点;对在我国引入移动号码携带的经济可行性进行了探讨,定量分析了总利益和总成本,得出总利益大于总成本的结论;并对在我国引入移动号码可携带业务的运营模式和成本分摊提出了建议。
【学位单位】:北京邮电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8
【中图分类】:F626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目的及方法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方法
1.3 研究内容
1.3.1 制定利益成本计算模型
1.3.2 进行利益分析
1.3.3 进行成本分析
第二章 国际上基于理论分析的研究成果及焦点问题
2.1 利益与成本
2.2 间接利益与成本
2.3 转换成本
第三章 国际上引入移动号码携带的情况
3.1 欧洲实施概况
3.1.1 政府监管的作用
3.1.2 技术解决方案选择
3.1.3 移动号码携带管理
3.1.4 效果与经验
3.2 国际上关于MNP的经验分析和结论
第四章 我国引入移动号码携带的经济可行性探讨
4.1 利益与成本分析原则
4.2 基础数据
4.3 利益分析
4.3.1 类型1a利益的估算
4.3.2 类型1b利益的估算
4.3.3 类型2利益的估算
4.3.4 类型3利益的估算
4.4 成本分析
4.4.1 类型1成本(建立成本)
4.4.2 类型2成本(附加的转接成本)
4.4.3 类型3成本(每个用户的建立成本)
4.4.4 类型4成本
4.5 结论
第五章 我国引入移动号码携带的建议
5.1 运营模式
5.2 在我国MNP实施中成本分摊的建议
5.2.1 关于成本分摊的理论
5.2.2 关于建立成本(1类成本)的分摊
5.2.3 关于附加的转接成本(2类成本)的分摊
5.2.4 关于每个用户的建立成本(3类成本)的分摊
5.2.5 关于其它成本(4类成本)的分摊
5.3 关于资费不透明的问题
5.4 结论
致谢:
文献:
【引证文献】
本文编号:2845843
【学位单位】:北京邮电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8
【中图分类】:F626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目的及方法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方法
1.3 研究内容
1.3.1 制定利益成本计算模型
1.3.2 进行利益分析
1.3.3 进行成本分析
第二章 国际上基于理论分析的研究成果及焦点问题
2.1 利益与成本
2.2 间接利益与成本
2.3 转换成本
第三章 国际上引入移动号码携带的情况
3.1 欧洲实施概况
3.1.1 政府监管的作用
3.1.2 技术解决方案选择
3.1.3 移动号码携带管理
3.1.4 效果与经验
3.2 国际上关于MNP的经验分析和结论
第四章 我国引入移动号码携带的经济可行性探讨
4.1 利益与成本分析原则
4.2 基础数据
4.3 利益分析
4.3.1 类型1a利益的估算
4.3.2 类型1b利益的估算
4.3.3 类型2利益的估算
4.3.4 类型3利益的估算
4.4 成本分析
4.4.1 类型1成本(建立成本)
4.4.2 类型2成本(附加的转接成本)
4.4.3 类型3成本(每个用户的建立成本)
4.4.4 类型4成本
4.5 结论
第五章 我国引入移动号码携带的建议
5.1 运营模式
5.2 在我国MNP实施中成本分摊的建议
5.2.1 关于成本分摊的理论
5.2.2 关于建立成本(1类成本)的分摊
5.2.3 关于附加的转接成本(2类成本)的分摊
5.2.4 关于每个用户的建立成本(3类成本)的分摊
5.2.5 关于其它成本(4类成本)的分摊
5.3 关于资费不透明的问题
5.4 结论
致谢:
文献: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李盖;丛珊;何柳;;号码可携带的法律分析[J];科技信息;2012年1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扬;MNP对顾客忠诚作用机理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8458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xxjj/28458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