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信息经济论文 >

福建移动手机支付应用市场与运营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13 06:47
   手机是现代电子支付的表现形式之一,它通过手机提供支付服务,完成银行转账、缴费和购物等商业活动;它也是一项跨行业的服务,是金融行业与移动通讯行业相结合的新兴事物。尽管仍处于发展阶段中,具体的种类和表现形式仍各不相同,但手机支付这一新兴形式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因此取得了世界范围内的高速发展。 从世界各国发展手机支付的经验来看,移动运营商,尤其是强势的移动运营商通过自上而下的产业链整合,与金融机构等相关利益方共同协作,是促进手机支付体系的建立,将手机支付渗透到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的有力推手。手机支付产业的发展,与移动运营商在内的产业链各方的实力和运营政策密切相关。 近年来,我国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技术环境日趋成熟,手机支付的应用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和普及。2008年中国手机支付的应用领域正从小额支付、缴费支付等传统应用领域开始向电子商务、商场购物、交通购票等更大范围的领域扩张。 在这一过程中,产业链上的金融机构、移动运营商和第三方支付商基于自身优势与谈判实力,形成复杂的利益关系。经过多年发展,中国移动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电信运营商,在技术、运营和市场运作上都取得了长足进步。现阶段传统通信服务收益日渐萎缩,通信市场竞争加剧,中移动发展手机支付业务的内外驱动因素日趋成熟,无论是从自身利益出发还是推动社会信息化水平,中移动当前都面临发展手机支付业务的迫切需求,需要重新规划、调整手机支付业务的战略定位。而中移动通过技术储备及开发、应用环境拓展、业务设计和推广等方面具体策略及商业模式的创新,能使手机支付能较好的服务于中移动当前的竞争需求和长远战略目标的实现,并推动手机支付应用的迅速规模化和产业化。 将中国移动发展手机支付业务的战略与地方具体环境相结合,福建移动在立足自身资源、影响力优势,加强与地方政府的合作,扩大与地方企事业单位的联盟方面积极探索、创新,不断将手机支付业务应用于新的领域,推动了业务的普及和区域信息化水平的提升。
【学位单位】:北京邮电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0
【中图分类】:F626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目的
    1.2 研究对象
    1.3 研究方法
        1.3.1 数据/信息采集方法
        1.3.2 PEST环境分析法
        1.3.3 核心竞争力理论
    1.4 内容框架与安排
第二章 手机支付产业概述
    2.1 手机支付的定义
    2.2 手机支付的特点
    2.3 手机支付业务的分类
    2.4 手机支付产业链构成
第三章 国外手机支付应用领域及发展经验借鉴
    3.1 日本:强势运营商主导产业链的发展路径
    3.2 韩国:运营商与金融机构和谐共存的发展路径
    3.3 欧洲:多样、曲折的手机支付发展路径
    3.4 美国:路径依赖延缓手机支付发展步伐
    3.5 小结:对我国发展手机支付业务的借鉴意义
第四章 我国手机支付产业发展情况
    4.1 我国手机支付当前发展环境PEST分析
        4.1.1 政策
        4.1.2 经济
        4.1.3 社会
        4.1.4 技术
    4.2 我国手机支付现有市场规模及应用情况
        4.2.1 手机支付现有发展规模
        4.2.2 当前手机支付主要应用领域
    4.3 我国手机支付产业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利好因素
        4.3.1 手机支付发展存在的问题
        4.3.2 手机支付发展的利好因素
    4.4 我国手机支付发展的未来规模预测
第五章 运营商主导推动手机支付产业发展
    5.1 当前我国推动手机支付发展的几种模式
    5.2 运营商主导手机支付产业发展的优势
    5.3 推动手机支付发展是运营商实现战略转型的需要
    5.4 运营商推动手机支付产业发展的策略关键点
    5.5 中国移动进一步推动手机支付业务发展的策略建议
第六章 基于福建移动实践的手机支付业务发展分析
    6.1 福建移动发展手机支付业务的环境分析
    6.2 福建移动手机支付业务的当前情况
    6.3 福建手机支付业务需求领域分析
    6.4 福建移动推动手机支付业务的策略建议
第七章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引证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南思;通信运营商的手机支付市场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8818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xxjj/28818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a46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