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论视角下的移动互联网产业链纵向优化整合研究
本文关键词:博弈论视角下的移动互联网产业链纵向优化整合研究
【摘要】:在信息化时代,移动互联网的蓬勃兴起极大地丰富了居民生活。那么,如何使移动互联网产业链上的各个参与主体实现收益最大化,最大限度的满足移动互联网用户的需求成为了本文的研究出发点。在此基础上,本文梳理和归纳了国内外移动互联网产业的发展背景及发展现状,阐述了我国移动互联网产业链的发展演进及特点。依据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及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公布的最新数据,本文着眼于移动互联网产业链的纵向发现:(1)越来越多的服务提供商开始兼做内容提供商,服务提供商看到内容提供商巨大的获利机会,开始抢占内容提供商市场;(2)随着移动互联网市场上各种APP应用的盛行,电信运营商面临“管道化”困境,从产业链上占绝对主导的地位逐渐蜕变为核心主体的地位;(3)终端制造商获得的补贴进一步减少。因此,缩短移动互联网产业链,节约各参与主体的交易费用,将产业链进行纵向优化整合势在必行。在博弈论思想的指导下,运用文献研究法、博弈分析法、案例研究法等方法,对移动互联网产业链上四大核心主体在独立决策、部分联盟及全部联盟三种不同组织模式下的收益进行理论推算,借助Matlab软件将各种组织模式下博弈主体的分配收益进行仿真模拟,得出每个博弈主体从独立决策到部分联盟再到全部联盟是一个帕累托改进的过程,产业链上各博弈主体之间进行相互合作或部分联盟甚至全部联盟,可以逐步实现自身收益最大化,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同时文中以淘宝的成功为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最终提出我国移动互联网产业链纵向优化整合模式。
【关键词】:博弈论 移动互联网 产业链 仿真 优化整合
【学位授予单位】:江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224.32;F626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1 引言7-19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7-9
- 1.1.1 研究背景7-8
- 1.1.2 研究意义8-9
- 1.2 相关概念的界定9-11
- 1.2.1 产业链9-10
- 1.2.2 移动互联网及其产业链10
- 1.2.3 博弈主体——移动互联网产业链核心主体10-11
-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11-16
- 1.3.1 与产业链整合相关的研究11-13
- 1.3.2 移动互联网产业链研究现状13-15
- 1.3.3 利用博弈论分析产业链的研究15-16
- 1.3.4 国内外文献述评16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16-17
- 1.4.1 研究内容16
- 1.4.2 研究方法16-17
- 1.5 研究的特色与创新之处17-19
- 1.5.1 研究的特色17-18
- 1.5.2 研究的创新之处18-19
- 2 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的剖析19-29
- 2.1 国外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背景及现状19-21
- 2.1.1 美国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背景及现状19
- 2.1.2 日本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背景及现状19-20
- 2.1.3 韩国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背景及现状20-21
- 2.2 我国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21-28
- 2.2.1 我国移动互联网产业及其产业链的发展21-25
- 2.2.2 我国移动互联网产业链核心主体发展分析25-27
- 2.2.3 我国移动互联网产业链存在的问题27-28
- 2.3 移动互联网产业链纵向优化整合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28-29
- 2.3.1 移动互联网产业链纵向优化整合的必要性分析28
- 2.3.2 移动互联网产业链纵向优化整合的可行性分析28-29
- 3 移动互联网产业链纵向优化整合的博弈模型:理论分析29-38
- 3.1 研究基础及假设29-30
- 3.1.1 研究基础29
- 3.1.2 研究假设29-30
- 3.2 博弈主体间的竞合关系30-32
- 3.2.1 内容提供商与服务提供商之间的博弈模型30
- 3.2.2 服务提供商与电信运营商之间的博弈模型30-31
- 3.2.3 电信运营商与终端制造商之间的博弈模型31-32
- 3.3 博弈主体纵向组织模式下的收益32-33
- 3.3.1 博弈主体独立决策时的收益32
- 3.3.2 博弈主体部分联盟时的收益32-33
- 3.3.3 博弈主体全部联盟时的收益33
- 3.4 基于Shapely值的收益分配协调机制33-38
- 3.4.1 博弈主体在独立决策、部分联盟和全部联盟模式的总收益33-35
- 3.4.2 博弈主体在部分联盟及全部联盟时的总收益及分配收益35-38
- 4 移动互联网产业链纵向优化整合的仿真分析:实践验证38-48
- 4.1 博弈主体独立决策时收益的仿真分析38-39
- 4.2 博弈主体在不同组织模式下总收益的仿真分析39-40
- 4.3 博弈主体在不同组织模式下分配收益的仿真分析40-44
- 4.3.1 内容提供商在不同组织模式下的收益仿真分析40-41
- 4.3.2 服务提供商在不同组织模式下的收益仿真分析41-42
- 4.3.3 电信运营商在不同组织模式下的收益仿真分析42-43
- 4.3.4 终端制造商在不同组织模式下的收益仿真分析43-44
- 4.4 典型案例——淘宝的成功之道44-48
- 5 移动互联网产业链纵向优化整合模式48-53
- 5.1 “内容+服务”的纵向优化整合模式48-49
- 5.2 “平台+终端”的纵向优化整合模式49-50
- 5.3 “内容+服务+平台”的纵向优化整合模式50-51
- 5.4 “内容+服务+平台+终端”纵向一体化模式51-53
- 6 结论与展望53-55
- 6.1 主要结论53
- 6.2 研究的不足之处53-54
- 6.3 未来的研究展望54-55
- 参考文献55-58
- 附录1 三种不同组织模式下收益的演算过程58-70
- 附录2 基于Shapely值的收益分配过程70-76
- 附录3 仿真代码76-80
- 致谢80-81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8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阳洁;关于互联网产业风险投资的经济学思考[J];南方金融;2000年12期
2 谭克;我国互联网业的问题、影响及对策[J];经济问题探索;2000年10期
3 王华莹,罗嗣红;中国互联网产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0年05期
4 顾纪瑞;美国互联网产业的崛起、特征和前景[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0年03期
5 张西明;“入世”后中国互联网业发展需要新的战略思路[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0年09期
6 王志东;互联网:泡沫还是黄金[J];改革先声(新视点);2000年04期
7 方兴东;互联网与中国未来[J];经贸导刊;2000年11期
8 方兴东;互联网与中国未来[J];开放导报;2000年08期
9 黄培,陈俊芳;互联网企业的商业模式[J];企业改革与管理;2000年10期
10 ;网信评述:谁在操纵互联网企业?[J];网络与信息;200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林青;;互联网在资源整合中的作用[A];中国传媒大学第一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7年
2 闫彦;;移动互联网发展模式探讨[A];中国通信学会信息通信网络技术委员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3 张先祥;;中国互联网行业发展综述[A];四川省通信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二)[C];2006年
4 邸菁;贺博;汤刚;;我国移动互联网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A];宽带中国战略与创新学术研讨会(30)论文集[C];2012年
5 郑宏剑;;我国无线互联网发展策略探讨[A];四川省通信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汪旭东;;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科普新模式研究[A];安徽首届科普产业博士科技论坛——暨社区科技传播体系与平台建构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7 许泽聘;郑会颂;;一个移动互联网产业链演变的系统动力学模型[A];社会经济发展转型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8 郗杰英;;深入研究“网络一代” 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A];网络时代的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报告——第六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10)[C];2010年
9 王红梅;;移动互联网现状与趋势浅析[A];中国通信学会信息通信网络技术委员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10 张思宁;;第二十一讲 青少年网络成瘾心理分析[A];辽宁省社会科学普及系列丛书5——辽海讲坛·第三辑(家教卷)[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楠;互联网产业100强首次诞生[N];人民日报;2005年
2 ;中国互联网即将遭遇投资危机[N];经理日报;2006年
3 耀文;深圳:出资35亿元扶持互联网产业[N];中国电子报;2009年
4 维依;深圳大力布局互联网产业[N];中国电子报;2009年
5 记者 杨阳腾;深圳大力扶持互联网产业发展[N];经济日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钟良;深圳勾勒2000亿互联网产业蓝图[N];21世纪经济报道;2009年
7 记者 朱宏印;西北首家互联网协会成立[N];人民邮电;2001年
8 本报记者 邓淑华;人大代表关注互联网 首提产业立法议案[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1年
9 周天鸿 (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政协副主席、暨南大学副校长) 冯建华 采访整理;促进我国互联网产业可持续发展[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10 胡延平;互联网:让平庸投资者走开[N];山西发展导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宇;移动互联网时代电信运营商商业模式创新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4年
2 刘茂红;中国互联网产业组织实证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3 胡志兵;互联网生产和消费三个模式的微观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8年
4 王婷;互联网服务业创新模式与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5 梁美妍;话语民主与微观权力:虚拟公民社会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2年
6 王延青;产业价值链理论研究及其在我国互联网电话产业的应用[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7 杨庆丰;互联网骨干网互联互通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7年
8 林翔;互联网时代媒体经济发展研究[D];武汉大学;2013年
9 董正浩;基于支持向量机的移动互联网用户行为偏好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4年
10 汪明峰;网络空间的生产与消费[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娟;老年人应用互联网的动因、特征及中国老年互联网产业发展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2 刘超群;互联网产业的税收问题研究[D];吉林财经大学;2014年
3 赖世茜;我国互联网产业的溢出效应分析[D];北京邮电大学;2015年
4 闫梦晓;互联网保险产品创新的案例分析[D];暨南大学;2015年
5 黄芮;我国互联网金融的风险与防范[D];辽宁大学;2015年
6 欧阳锋;移动互联网时代广州电信的转型策略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
7 马金伟;济南市互联网视听节目监管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5年
8 夏聪聪;方正金融互联网发展模式探析[D];河北金融学院;2015年
9 薛宏资;互联网金融视阈下我国商业银行转型发展问题研究[D];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2015年
10 张臣;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中国互联网企业融资风险评估[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7696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xxjj/7696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