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信息经济论文 >

我国智慧城市群的系统架构、建设战略与路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8 14:06

  本文关键词:我国智慧城市群的系统架构、建设战略与路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智慧城市 城市建设 智慧城市群


【摘要】:智慧城市群作为一种区域发展新模式,已经成为国内一些地区未来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在分析智慧城市群的内涵和系统架构的基础上,对智慧城市群建设战略和关键机制作了理论分析,并提出了我国智慧城市群建设路径。
【作者单位】: 宁波市智慧城市规划标准发展研究院;
【关键词】智慧城市 城市建设 智慧城市群
【基金】: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重大项目“我国智慧城市建设若干关键问题研究”(2011GXS2D036)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立项课题“浙江建设智能型城市的意义与路径对策研究”(11YD57YB)
【分类号】:F299.2;F49
【正文快照】: 一、引言城市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国家的信息化和现代化是依赖城市的信息化和现代化实现的;城市的信息化水平不仅决定了该国或该地区的现代化水平,而且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融入全球化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近年来,通过实施信息化战略,用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陈博;高光耀;;智慧城市的建设路径、核心和推进策略研究[J];管理现代化;2013年01期

2 陈博;;新型城镇化离不开信息化[J];信息化建设;2014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汪大海;何璐;;跨越“非智慧化”城镇化陷阱:实现智慧城镇化[J];发展研究;2014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我国网格化管理中社区自治能力培育研究[A];第八届(2013)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选编)[C];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钱学森;;一个科学新领域——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及其方法论[J];城市发展研究;2005年05期

2 陈劲;;绿色智慧城市(一)[J];信息化建设;2010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章国兴;试论重庆中心城市群网络系统的构建[J];重庆工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2 ;金华市构筑群体优势 培育浙中城市群[J];浙江经济;2002年10期

3 刘艳军;孙迪;李诚固;;城市群发展的产业集群作用机制探析[J];规划师;2006年03期

4 李文博;;浙中城市群区域一体发展的动力机制及提升路径研究[J];宜宾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5 游志鸿;王东;;辽中南城市群职能分工分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6年18期

6 许连君;支炳义;刘卫东;;浙中城市群的经济功能联系[J];浙江经济;2006年21期

7 李平;;促进城市群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J];税务研究;2007年02期

8 边季言;;京津冀城市群发展要有新理念[J];领导之友;2007年03期

9 张攀;徐长乐;;城市群整合与发展战略研究[J];改革与战略;2008年08期

10 陈柳钦;;城市群:城市化健康发展的主体形态[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鞠立新;;从国外经验看我国城市群一体化协调机制的构建——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一体化协调机制建设为例[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10)[C];2010年

2 刘海莺;张华新;;辽宁中部城市群资源环境一体化问题研究[A];2006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经济高速增长与中国的资源环境问题专辑[C];2006年

3 陈雁云;朱丽萌;;论城市群与产业集群的耦合发展[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暨“全球化与中国区域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李莉;;长株潭城市群城市化模式选择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张汉江;李海霞;;构建和完善产业生态系统,促进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A];科技支撑 科学发展——2009年促进中部崛起专家论坛暨第五届湖北科技论坛文集[C];2009年

6 何春阳;史培军;李景刚;陈晋;潘耀忠;李京;卓莉;一之p,俊明;;基于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的环渤海城市群地区城市化空间模式和过程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7 姜乃力;;辽宁中部城市群发展的SWOT分析[A];中国法学会经济法学研究会2005年年会专辑[C];2005年

8 秦尊文;;长江中游城市群的整合与发展前景[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暨中国区域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李丽萍;;城市群、城市带与国际城市的形成[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暨“全球化与中国区域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朱丽萌;陈雁云;;基于省级行政区域城市群构建的思考——以江西为例[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暨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丰晓原 陆旭升;在推进浙中城市群建设上下工夫[N];金华日报;2006年

2 吉明亮;让浙中城市群成为新经济增长极[N];金华日报;2008年

3 苏明;浙中城市群建设推进区域协调发展[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8年

4 傅淞巍;向最具影响力的城市群迈进[N];辽宁日报;2011年

5 ;在东大门上为青海东部城市群打造靓丽风景[N];西海农民报;2011年

6 记者马献忠;世界核心国家要拥有顶级城市和城市群[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7 ;专家献策“第6城市群”[N];国际金融报;2004年

8 刘静玉 程善光;城市群形成的驱动机制[N];河南日报;2004年

9 李根荣;加快建设浙中城市群[N];金华日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 李跃云 锁华媛;用活政策 敢为人先[N];云南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谷海洪;基于网络状主体的城市群区域规划政策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2 章志刚;现代物流与城市群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3 郭凤城;产业群、城市群的耦合与区域经济发展[D];吉林大学;2008年

4 裴tq;中心城市与周边城市的分工与产业整合[D];复旦大学;2005年

5 王永刚;中国城市群经济规模效应研究[D];辽宁大学;2008年

6 张冀新;城市群现代产业体系形成机理及评价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7 朱克敏;泛珠三角大都市带发展战略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8 孟祥林;城市化进程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6年

9 王圣云;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福祉空间地理学透视[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10 崔大树;区域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宁;山东半岛城市群结构及发展动力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尹亮;中国国际城市和城市群发展分析[D];汕头大学;2002年

3 李兴建;西部地区城市集群化发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4年

4 冯意刚;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模式与政府调控机制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4年

5 何剑;长株潭城市群结构特征与结构优化研究[D];湖南大学;2004年

6 徐鹏;关中城市群内部差异及协调发展研究[D];西北大学;2004年

7 游细斌;长株潭城市群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与结构优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8 吴丽丽;成德绵城市带战略规划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9 赵春雷;城市群视阈下“联合政府”内的合作方式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10 肖金平;长株潭城市群发展与长沙的核心作用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9362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xxjj/9362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219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