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综合评价研究
本文关键词: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综合评价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工业化 信息化 城镇化 农业现代化 协调发展 耦合协调度模型
【摘要】:目前,我国正处于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实现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目标,就必须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协调发展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近期出台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又制定了相关激励政策。因此,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已成为改革的内在要求,需要理论研究的指导。 论文通过文献调研和研究,梳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相关概念和理论研究成果,运用定性分析的方法,初步构建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进而选择江苏省作为本论文的研究对象,运用2007-2012年江苏省相关指标数据对指标体系进行了二次筛选确定了最终的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采用熵值法对指标进行权重的确定,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江苏省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水平作实证评价分析。同时,将2012年江苏省“四化”协调发展水平与其他20个省市进行了横向比较分析。 根据综合评价分析结论,论文总结归纳得出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度低、城镇化发展较慢、农业现代化发展滞后和“四化”抗风险能力差等江苏省在“四化”协调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据此提出了在发挥信息化优势地位、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以及健全应急机制四个方面的对策建议。论文研究成果为江苏省乃至全国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协调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工业化 信息化 城镇化 农业现代化 协调发展 耦合协调度模型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F427;F49;F299.27;F327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1
- 第一章 绪论11-21
- 第一节 选题背景11-12
- 第二节 研究目的及意义12
- 第三节 研究现状12-18
- 第四节 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18-21
- 第二章 基础理论与方法21-37
- 第一节 四化理论体系21-29
- 第二节 四化”协调相关理论29-33
- 第三节 协调发展评价方法33-36
- 第四节 本章小结36-37
- 第三章 “四化”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37-51
- 第一节 指标体系选取的原则与方法37-39
- 第二节 指标体系的构建39-47
- 第三节 指标解释47-50
- 第四节 本章小结50-51
- 第四章 江苏省“四化”协调发展综合评价51-67
- 第一节 江苏省“四化”发展基本情况分析51-59
- 第二节 江苏省四化协调发展综合分析59-63
- 第三节 全国 21 省市四化协调发展横向比较分析63-66
- 第四节 本章小结66-67
- 第五章 江苏省“四化”协调发展对策与建议67-73
- 第一节 江苏省四化协调发展存在的问题67-69
- 第二节 江苏省四化协调发展对策建议69-73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73-75
- 第一节 总结73
- 第二节 局限性和展望73-75
- 参考文献75-79
- 致谢79-80
-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80-81
- 附录 A81-8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根宝;德法两国农业现代化发展对我们的启示[J];中国农机化;2000年01期
2 任金玉;提高农民素质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首要任务[J];中国农机化;2000年03期
3 谷文晓;遵循客观规律 推进农业现代化[J];宏观经济研究;2000年08期
4 姚监复;要实事求是地有选择地逐步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0年02期
5 白人朴;关于衡量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指标探讨[J];中国农机化;2001年02期
6 刘坚;认清形势 迎接挑战 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J];中国农村经济;2001年03期
7 傅晨;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涵义与标准的理论探讨[J];中国农村经济;2001年12期
8 陈孟平;制度创新在农业现代化中的作用[J];北京市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9 杨万江;对我国农业转变的思考[J];调研世界;2001年03期
10 ;提高产业化水平 推进农业现代化[J];河北农业;2001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晓华;;夯实农业基础推动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A];2011全国农村改革与发展座谈会论文集[C];2011年
2 杨明;;农业现代化的概念和内涵解析[A];农业与现代化——第十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2年
3 任连娣;;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内涵与实施策略研究[A];廊坊市域经济与产业集群延伸研究——廊坊市应用经济学会第二届年会征文选编[C];2008年
4 江文胜;;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现状、方向和重点[A];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与西部大开发[C];2010年
5 王水泉;;可持续发展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A];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与西部大开发[C];2010年
6 张洪松;陈勇;;农技推广信息化建设的思考与实践[A];第三届中国农业推广研究征文优秀论文集[C];2001年
7 陈新田;;论湖北省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途径[A];湖北省人民政府第三届湖北科技论坛“三农问题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分论坛论文集[C];2005年
8 苑鹏飞;;浅谈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A];黑龙江垦区现代化大农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10年
9 杨重光;;农业现代化是城市化的引挈[A];农业与现代化——第十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2年
10 李保全;田建民;蔡世忠;苏磊;;河南农业现代化建设路径探讨[A];农业与现代化——第十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农业发展银行浙江台州市分行 赫鸣放;对农发行支持农业现代化的思考[N];今日信息报;2007年
2 回良玉;在中华农业英才奖表彰会上的讲话[N];农民日报;2008年
3 市委讲师团;为什么要把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基本方向?[N];德州日报;2008年
4 王忠海;产业化经营:农业理念的全面创新[N];农民日报;2001年
5 李文学;农业现代化的基本特征[N];农民日报;2001年
6 记者 宁启文;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N];农民日报;2003年
7 张粼粼;农业现代化正逢其时[N];中国经济导报;2010年
8 记者 欣闻;“鱼米之乡”率先推进农业现代化[N];徐州日报;2011年
9 林广瑞;农业经济网络化发展刍议[N];光明日报;2000年
10 记者 杨伟鸣 特约记者 宋宏伟 通讯员 李顺清;我省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试点工作[N];湖北日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宁新田;我国农业现代化路径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2 彭艺;新型工业化促进农业现代化的机理模式及对策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2年
3 白跃世;中国农业现代化路径选择分析[D];西北大学;2003年
4 陈枫;黑龙江垦区农业现代化问题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4年
5 杨敬宇;甘肃区域特色农业现代化政策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荣喜;农业现代化评价[D];西南交通大学;2002年
2 霍志和;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14年
3 雷婷;陕西省农业现代化对农民增收的关系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4 苏菲;中外农业现代化比较研究[D];山西大学;2010年
5 闫德文;日本农业现代化与环境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6 马军强;中国式农业现代化实现的路径及对策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2年
7 周圆;黑龙江省农业现代化评价与发展对策[D];东北农业大学;2013年
8 凌平;一三一团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及模式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3年
9 连馨;推进河南省农业现代化的金融支持创新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3年
10 张东旭;城镇化与工业化对农业现代化的影响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9851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xxjj/9851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