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资本论文 >

知识型企业人力资本介入治理及其制度创新研究

发布时间:2016-08-23 20:19

  本文关键词:知识型企业人力资本介入治理及其制度创新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同济大学》 2008年

知识型企业人力资本介入治理及其制度创新研究

佟爱琴  

【摘要】: 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本在知识型企业中的地位日益重要,甚至已有取代物质资本进而成为企业生产力关键因素的趋势。然而,由于制度的滞后性,尚未确立人力资本所有者在企业中的主体地位,公司治理结构也存在着明显缺陷,人力资本并未得到与其贡献相匹配的回报,根植于传统工业经济的会计核算系统,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企业制度亟待创新,以保障人力资本所有者应有的权益,从根本上促进企业的高效率经营。本文试以现代经济学理论为基础,从剩余索取权出发,将经济学、财务学、会计学及法学等联系并融合起来,对知识型企业人力资本介入治理、人力资本计量及其相关制度创新问题进行系统的、跨学科的研究,建立适应知识型企业运营的制度体系。通过制度创新,使企业建立起高效的运营机制,以充分利用人力资本这一生产力发展的关键要素。基于人力资本计量的产权制度、分配制度、会计制度的创新顺应了工业经济时代向知识经济时代转移的必然要求。因此,研究和探讨人力资本介入治理、价值计量及其制度创新,既有深远的理论指导意义,又有重要的现实应用价值。 本文把知识型企业作为研究主体,以产权思想作为逻辑基础,从企业剩余索取权出发,提出知识型企业中的企业所有权“二元主体论”,由“物质至上观”演进到“共同治理观”,并以此为基础研究人力资本间接计量方法,构建基于人力资本产权的公司治理结构理论模式、收益分配模式与会计核算模式;人力资本价值的合理计量是企业进行制度创新的必要条件和技术前提,产权制度是基础,分配制度是目的,会计制度则提供技术支持。 论文主要内容和可能的创新之处如下: (1)通过分析企业的剩余权分布和人力资本剩余索取权的安排问题,得出由物质资本股东拥有企业全部剩余索取权只是分析框架下的一个特例,真正影响各利益相关者对剩余索取权分配比例的内在因素是他们在资本市场上的稀缺性,他们各自所承担的风险的差别以及公司治理对资本收益的安排。其结论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力资本所有者对剩余收益的分享比例不断上升。 (2)现有文献关于人力资本的界定缺乏系统性和合理性,导致人力资本理论的延伸产生泛化和模糊的倾向,使与人力资本相关的一些理论拓展产生了障碍。本文以资本的产权归属作为逻辑主线,分析得出人力资本应界定为大概念,即广义的人力资本包含智力资本与其他衍生资本,从而为人力资本理论的拓展研究铺平道路。 (3)把人力资本置于知识经济理论中,分析得出知识型企业人力资本参与企业所有权分配成为必然。知识型企业人力资本产权的强势地位,导致知识型企业委托代理关系出现新的转变,必然要求通过人力资本股权化来与物质资本共享企业所有权,主张实施人力资本联合物质资本的“二元主体”共同治理。 (4)提出一套具有一定创新性和操作性的人力资本定价模型。本文认为,人力资本定价应是企业制度创新的基础和前提。指出目前居于主流的人力资本产出计量法存在逻辑上的错误,但企业的产出(绩效)却可以协助判断人力资本“内在价值”在企业实际运行中的有效发挥程度。主张人力资本定价采用基于市场博弈的间接定价模式:人力资本的基本价值部分由劳动力市场博弈确定,股权性人力资本的增值部分由资本市场通过股票期权模型加以动态计量。提出看涨期权模型计量人力资本的“潜在价值”;而看跌期权模型计量人力资本的“整体内在价值”,主张看跌模型才应是企业计量人力资本适宜采用的股票期权模型,并应通过“模糊计量”对“整体内在价值”进行修正,从而得出人力资本在企业中发挥出来的“实际价值”;在以上整体计量人力资本的“实际价值”的基础上,主张运用“谈判论”确定个体人力资本价值,尝试性地解决目前很少有人从个体角度合理计量人力资本价值的难题。 (5)人力资本的产权界定是分配制度创新的前提和基础。现有文献未能同时考虑人力资本产权的权能和利益,本文基于两维角度系统分析人力资本产权的特征,并进而指出应拓展包含人力资本产权的产权制度安排;构建基于人力资本产权的公司治理新理论模式,其主要应该体现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在公司制度安排中的平等地位,企业应成为人力资本产权与物质资本产权的平等合约。企业的控制权归人力资本所有者与物质资本所有者共同所有,通过剩余索取权的合理分配来体现各自的利益,通过企业控制权分配实现相互制约。 (6)构建了共同治理观下的剩余收益的分配新模式。借鉴经济学中的利益相关者理论,突破传统财务理论中将企业剩余收益界定为税后收益的狭窄视野,按广义资本收益的思路,在考虑人力资本保全的基础上,界定了共同治理逻辑下的剩余收益。人力资本的增值性收益与物质资本股东的股利、债务资本的利息一起作为剩余收益分配,并且扣除顺序上都位于所得税之后,债务资本的收益即利息不再具有抵税功能,和其他资本所有者的收益在税收方面处于了平等的地位,以合理反映共同治理观下的剩余收益的分配。 (7)改进现有的会计等式、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以使其符合共同治理观。提出会计制度创新的方向应借助资本市场计量视野向不确定性会计范式发展,知识经济时代应以公允价值为计量基础;建立以新会计等式为基础的纳入人力资本的会计核算体系;“渐进式”思路是会计范式创新比较合适的现实选择;以人力资本的价值运动为基点,提出共同治理逻辑下的人力资本需要进行合理摊销,会计核算系统的设计与现行财务会计制度的改革应着重体现人力资本与物力资本的“共同治理观”;对人力资本的会计核算体系,结合案例运用,构建了一个较为完整的核算框架结构。 由于基于“二元主体”的共同治理逻辑计量人力资本以及将人力资本合理纳入企业制度体系在理论上和实践中都是一个颇具难度的课题,所以渐趋成熟可供参考的已有相关研究不多,但是现实的困惑和理论的薄弱使得它们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受限于本人的研究能力和学术水平,本文仅是一次尝试性的创新研究,难免还存在诸多不足及局限。权当是抛砖引玉,希望有更多对该领域感兴趣的学者和有识之士加入到该领域的深入研究中来,从而丰富和完善知识型企业人力资本介入治理及其制度创新的相关研究。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同济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F272
【目录】:

  • 摘要6-9
  • ABSTRACT9-17
  • 第1章 绪论17-33
  •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17-21
  • 1.1.1 研究背景17-19
  • 1.1.2 问题的提出19-21
  • 1.2 研究思路、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21-27
  • 1.2.1 研究思路21-22
  • 1.2.2 研究内容与框架22-24
  • 1.2.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24-27
  •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27-30
  • 1.4 本研究的主要创新之处30-32
  • 1.5 本章小结32-33
  • 第2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33-60
  • 2.1 企业理论33-44
  • 2.1.1 西方企业理论的文献回顾及评析33-40
  • 2.1.2 马克思的企业制度理论40-41
  • 2.1.3 企业理论总结及简评41-44
  • 2.2 人力资本理论相关研究回顾及评析44-52
  • 2.2.1 人力资本相关理论44-50
  • 2.2.2 人力资本理论相关研究简评50-52
  • 2.3 企业制度创新的相关理论52-57
  • 2.3.1 企业制度创新的内涵52-54
  • 2.3.2 企业制度创新的原因54-55
  • 2.3.3 人力资本发展需要企业制度创新55-56
  • 2.3.4 企业制度创新的构成及其关系56-57
  • 2.4 现有研究的局限性57-59
  • 2.4.1 主流企业理论研究的局限性57
  • 2.4.2 人力资本理论研究的局限性57-58
  • 2.4.3 企业制度创新理论研究的局限性58-59
  • 2.5 本章小结59-60
  • 第3章 企业所有权和人力资本剩余索取权的安排60-76
  • 3.1 企业所有权安排的相关理论60-65
  • 3.1.1 企业所有权的含义60-61
  • 3.1.2 企业所有权安排的理论──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的配置61-65
  • 3.2 人力资本的剩余索取权与资本收益的安排65-75
  • 3.2.1 资本收益的决定与企业中人力资本所有者的主体地位65-68
  • 3.2.2 资本收益安排的分析68-73
  • 3.2.3 人力资本剩余索取权的初步安排73-75
  • 3.3 人力资本介入治理75
  • 3.4 本章小结75-76
  • 第4章 知识型企业及其人力资本界定的重新思考76-105
  • 4.1 企业性质的重新认识──结合企业知识理论的思考76-78
  • 4.1.1 企业知识理论与主流企业理论的比较分析76-77
  • 4.1.2 对企业性质的重新认识77-78
  • 4.2 知识型企业的界定78-87
  • 4.2.1 知识型企业涵义79-81
  • 4.2.2 知识型企业的分类81-83
  • 4.2.3 知识型企业的特征83-87
  • 4.3 知识型企业资本概念的重构87-99
  • 4.3.1 传统资本的概念87-88
  • 4.3.2 企业资本的广义化88-91
  • 4.3.3 企业人力资本的内涵及其特征91-95
  • 4.3.4 企业人力资本与智力资本的概念分歧95-99
  • 4.4 对知识型企业人力资本界定的重新思考99-104
  • 4.4.1 智力资本及其与人力资本的关系分析99-100
  • 4.4.2 知识型企业人力资本的重新分类及其内涵的新界定100-104
  • 4.5 本章小结104-105
  • 第5章 企业制度的实际演变与知识型企业人力资本介入治理105-130
  • 5.1 企业制度的实际演变105-112
  • 5.1.1 古典企业制度105-107
  • 5.1.2 现代公司制度107-110
  • 5.1.3 知识型企业制度110-111
  • 5.1.4 结论111-112
  • 5.2 知识型企业人力资本的特征及其风险承担112-116
  • 5.2.1 知识型企业人力资本的特征112-115
  • 5.2.2 知识型企业人力资本的风险承担115-116
  • 5.3 知识型企业中的企业所有权分享主体研究116-120
  • 5.3.1 企业所有权分享“单一主体论”及评析116-118
  • 5.3.2 企业所有权分享“多元主体论”及评析118-119
  • 5.3.3 企业所有权分享主体“三元主体论”及评析119
  • 5.3.4 知识型企业所有权分享主体新论──“两元主体论”119-120
  • 5.4 知识型企业中的企业所有权安排120-122
  • 5.4.1 知识型企业中的企业所有权安排分析120-121
  • 5.4.2 知识型企业中的企业所有权安排的结论性总结121-122
  • 5.5 知识型企业人力资本介入治理的共同治理模式122-129
  • 5.5.1 对现代公司治理结构的质疑122-123
  • 5.5.2 人力资本对公司治理结构的冲击123-125
  • 5.5.3 知识型企业人力资本介入治理的共同治理模式125-129
  • 5.6 本章小结129-130
  • 第6章 知识型企业人力资本的价值计量和定价模式研究130-168
  • 6.1 人力资本价值基本理论130-134
  • 6.1.1 人力资本价值观及其特点130-132
  • 6.1.2 人力资本价值计量是企业制度创新的前提132-134
  • 6.2 人力资本价值计量的方法综述及评析134-143
  • 6.2.1 对从投入角度计量人力资本价值方法的述评134-135
  • 6.2.2 对从产出角度计量人力资本价值具体方法的述评135-141
  • 6.2.3 对从产出角度计量人力资本价值方法的总体评价与深入分析141-143
  • 6.3 人力资本价值计量与人力资本定价的关系分析143-144
  • 6.3.1 人力资本价值难以计量143
  • 6.3.2 人力资本定价不等同于人力资本价值计量143-144
  • 6.3.3 人力资本定价是人力资本交易的产物144
  • 6.4 人力资本的间接定价方法──基于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144-147
  • 6.4.1 人力资本的属性决定了需要对人力资本进行间接定价144-145
  • 6.4.2 基于博弈理论和信息经济学的人力资本间接定价145-147
  • 6.5 共同治理逻辑下人力资本间接定价模式──基于市场计量视野147-153
  • 6.5.1 知识型企业人力资本的基本价值应由劳动力市场定价148-149
  • 6.5.2 知识型企业人力资本的增值部分应由资本市场来计量149-153
  • 6.6 计量人力资本的BLACK-SCHOLES期权模型辨析及其应用153-160
  • 6.6.1 Black-Scholes期权定价模型153-154
  • 6.6.2 人力资本看跌期权模型及其应用154-157
  • 6.6.3 人力资本看涨期权模型及其应用157-159
  • 6.6.4 两种模型计量结果的关系159-160
  • 6.7 基于看跌期权的人力资本定量研究160-167
  • 6.7.1 人力资本内在价值的群体计量161-162
  • 6.7.2 计量人力资本“实际价值”的期权模型模糊计量法162-163
  • 6.7.3 人力资本价值的个体计量163-164
  • 6.7.4 实例计量分析164-165
  • 6.7.5 基于看跌期权的人力资本定价模式的修正165-167
  • 6.8 本章小结167-168
  • 第7章 知识型企业共同治理逻辑下的产权制度创新168-203
  • 7.1 产权与所有权168-172
  • 7.1.1 产权的定义168-170
  • 7.1.2 产权与所有权的关系170
  • 7.1.3 产权的基本性质170-172
  • 7.2 人力资本产权分析172-183
  • 7.2.1 人力资本产权的含义173-175
  • 7.2.2 人力资本产权的特征175-179
  • 7.2.3 人力资本产权的深入分析179-182
  • 7.2.4 知识型企业人力资本产权的进一步分析182-183
  • 7.3 知识型企业产权制度创新的必要性和可行性183-185
  • 7.3.1 知识型企业产权制度创新的必要性183-185
  • 7.3.2 知识型企业产权制度创新的可行性185
  • 7.4 知识型企业人力资本产权化的实证分析185-193
  • 7.4.1 有限合伙制基金:管理型人力资本产权契约化186-187
  • 7.4.2 高新技术风险企业:技术型人力资本产权股份化187-188
  • 7.4.3 管理型人力资本产权延迟股份化──股票期权制与期股制188-190
  • 7.4.4 雇员持股计划(ESOP):普通人力资本产权间接股份化190-193
  • 7.5 知识型企业产权制度创新193-202
  • 7.5.1 知识型企业基于体现人力资本产权的产权制度安排193-196
  • 7.5.2 知识型企业基于人力资本产权的公司治理结构理论模式196-201
  • 7.5.3 建立知识型企业人力资本产权保护制度201-202
  • 7.6 本章小结202-203
  • 第8章 知识型企业共同治理逻辑下收益分配制度创新203-224
  • 8.1 知识型企业收益分配制度创新的基础及其原则203-207
  • 8.1.1 企业的风险承担与报酬分配──理论基础203-204
  • 8.1.2 现存的分配制度尚未考虑人力资本的产权地位──现实基础204
  • 8.1.3 知识型企业收益分配制度创新的原则204-207
  • 8.2 人力资本有权取得参与企业剩余收益分配的权利207-211
  • 8.2.1 人力资本的权益特征207-208
  • 8.2.2 人力资本有权参与剩余收益的分配208-210
  • 8.2.3 人力资本逐步取得企业剩余收益的分配权210-211
  • 8.3 共同治理逻辑下的剩余收益观及剩余所取权的安排211-216
  • 8.3.1 对共同治理逻辑下剩余收益的新思考212-214
  • 8.3.2 剩余收益索取权安排的层次性214-216
  • 8.4 共同治理逻辑下企业收益分配新模式的基本框架216-221
  • 8.4.1 参与企业收益分配的主体216-217
  • 8.4.2 企业分配的客体──企业收益及其评析217-219
  • 8.4.3 企业收益分配的层次219-221
  • 8.5 知识型企业共同治理逻辑下收益分配制度创新的现实意义221-222
  • 8.6 本章小结222-224
  • 第9章 知识型企业共同治理逻辑下的会计制度创新224-269
  • 9.1 知识型企业的共同治理对传统会计的挑战和影响224-228
  • 9.1.1 传统会计核算系统面临的总体挑战224-227
  • 9.1.2 共同治理观对传统会计系统的具体影响227-228
  • 9.2 知识型企业共同治理逻辑下会计的创新方向228-237
  • 9.2.1 确立不确定性会计范式的发展方向229-231
  • 9.2.2 建立以公允价值为计量基础的会计模式231-233
  • 9.2.3 树立新型的会计信息产权观233-236
  • 9.2.4 建立以新会计等式为基础纳入人力资本的会计核算体系236-237
  • 9.3 共同治理逻辑下会计范式的创新思路与选择237-240
  • 9.3.1 会计范式与会计模式237-238
  • 9.3.2 “渐进式”创新思路238-239
  • 9.3.3 “激进式”创新思路239
  • 9.3.4 会计范式创新思路的选择239-240
  • 9.4 共同治理逻辑下纳入人力资本的会计核算体系240-257
  • 9.4.1 从会计学角度对“人力资本”的理解240-242
  • 9.4.2 人力资本会计核算基点:人力资本价值运动242-248
  • 9.4.3 共同治理逻辑下人力资本的会计处理248-252
  • 9.4.4 应关注的与人力资本有关的其他核算问题252-254
  • 9.4.5 会计报告:体现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的共同治理观254-257
  • 9.5 纳入人力资本的会计核算案例分析257-268
  • 9.5.1 案例背景257
  • 9.5.2 会计计量及账务处理257-265
  • 9.5.3 纳入人力资本的会计报表的应用265-268
  • 9.6 本章小结268-269
  • 第10章 结论、研究局限与展望269-273
  • 10.1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及创新点269-271
  • 10.2 研究局限271-272
  • 10.3 对进一步研究工作的展望272-273
  • 致谢273-274
  • 参考文献274-282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282-284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建华;;我国农村贫困人口人力资本投资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11年07期

    2 蒋小凤;;浅析企业人力资本投资风险及其防范[J];当代经济;2011年14期

    3 马锁生;刘萍;;甘肃省人力资本发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国人才;2011年14期

    4 黄文正;;基于经济增长视角的人力资本投资分析[J];时代金融;2011年14期

    5 柴文佳;赵静;;人力资源文献综述[J];现代交际;2011年06期

    6 孙聪;;加大人力资本投资 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J];哈尔滨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7 侯勇;;浅论农村人力资本增长与农村经济增长关系[J];才智;2011年18期

    8 王丽玲;;人的意识形态是人力资本吗?[J];经营管理者;2011年16期

    9 吕立新;张力华;;人力资本产权制度的建设[J];人力资源管理;2011年09期

    10 孙蕾蕾;孙颖;;社会资本对农村家庭人力资本投资行为影响的实证分析[J];商业时代;2011年1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萧鸣政;饶伟国;;基于人力资本的人力资源开发战略思考[A];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廖娟;;人力资本投资风险:理论模型的演变及其新进展[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3 王超;李芳;;论新农村建设中的人力资本投资[A];人文科技发展与管理创新——湖南省管理科学学会2009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陈来;李雅婷;;基于女性人力资本投资的人才规划战略[A];区域人才开发的理论与实践——港澳台大陆人才论坛暨2008年中华人力资源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刘吉成;;高等教育在人力资本开发中的战略地位[A];齐齐哈尔市首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4年

    6 王玉崑;廖明华;;人力资本理论与教师专业化发展[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7 周成;刘子兰;;养老金计划、人力资本及经济增长:理论和实证研究[A];民生保障与和谐社会:保险、社会保障与经济改革的视角——北大CCISSR论坛文集·2007[C];2007年

    8 李晓红;龙游宇;;论社会转型过程中社会资本对人力资本投资的影响[A];2005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9 李晓红;罗敏;;转型中社会资本对人力资本投资的影响[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徐庚;;人力资本对可持续发展的支撑能力[A];2006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经济发展与人文关怀专辑[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宏光;[N];中国社会报;2005年

    2 中国民〈私〉营经济研究会助理研究员 穆娟;[N];中华工商时报;2011年

    3 左秋红;[N];中国航天报;2011年

    4 赛迪数据数据管理技术中心;[N];中国计算机报;2003年

    5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 张志芳;[N];山西科技报;2009年

    6 毛欢喜;[N];经济参考报;2003年

    7 陈坚兴 徐学年 刘纪生 张苓;[N];西安日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李小彤;[N];中国劳动保障报;2010年

    9 亦名;[N];经济日报;2005年

    10 赵新先;[N];中国企业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佟爱琴;知识型企业人力资本介入治理及其制度创新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2 李小胜;创新、人力资本与内生经济增长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3 王来生;人力资本投资与农业经济增长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0年

    4 李晓纯;教育、人力资本、经济增长——理论阐释和实证检验[D];吉林大学;2009年

    5 赵海;人力资本与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6 唐代盛;人力资本风险投资的理论框架及决策条件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5年

    7 蔡承彬;教育型人力资本发展失衡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8 夏德孝;人力资本积累与城市经济增长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9 杜娟;我国经济增长过程中人力资本和教育作用机制的理论分析与经验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10 邱丰;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本投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跃华;人力资本投资对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研究[D];郑州大学;2005年

    2 冯倩倩;基于人力资本投资的大学组织创新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3 周雨;关于我国企业人力资本投资与管理问题的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4年

    4 刘胜;思想政治教育投资问题分析及建议[D];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5 陈鹏;我国中小企业人力资本投资不足的原因分析[D];西安理工大学;2008年

    6 刘京豫;人力资本投资与中国经济长期增长[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7 朱璐璐;制造业外来务工人员人力资本投资及收益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8 毛樟龙;高等教育阶段人力资本投资成本收益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9 余惠利;四川省人力资本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10 王晓婷;我国农村女性人力资本投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知识型企业人力资本介入治理及其制度创新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014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byz/1014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bff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