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居民居
本文关键词:北京居民居住—就业选择的协同性研究(英文)
更多相关文章: residential mobility job change bivariate discrete choice models Beijing
【摘要】:People's decisions of residential mobility in housing market and decisions of job change in labor market play an essential role in the formation and dynamics of urban spatial structure.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sidential relocation and job change and its heterogeneity using a large-scale survey of residential living satisfaction and preferences in Beijing. Several conclusions are drawn as follows: 1) People's decisions of residential mobility are significantly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ir decisions of job change, indicating that these two-dimensional decisions are in fact a correlated decision process rather than two independent decision processes. 2) There is heterogeneity in the correlated decisions of residential mobility and job change. More specifically, the inter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ecisions of residential mobility and job change among people without Beijing hukou, renters and single-worker households is more intensive than people with Beijing hukou, homeowners and multi-worker households. In addition, there is heterogeneity in the determinants of residential relocation and job change between groups with different types of housing tenure, household registration status and family employment structure. 3) For renters, commuting time can significantly increase the probability of residential relocation, which indicates that residents of different socioeconomic attributes have very different responses to commuting time costs.
【作者单位】: Institute
【基金】: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No.41201169;No.41230632 Key Program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No.KZZD-EW-06 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upport Program,No.2012BAJ-15B02
【分类号】:F249.27;F299.23
【正文快照】: 1 IntroductionLiving and working spaces are two important components of urban spatial structure.Resi-dential location choice and residential mobility has attracted attentions from a wide range of fields such as sociology,urban economics and geography.Re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志林;张艳;柴彦威;;中国大城市职住分离现象及其特征——以北京市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09年09期
2 刘保奎;冯长春;申兵;;北京外来农民工居住迁移特征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12年05期
3 周素红;闫小培;;广州城市居住-就业空间及对居民出行的影响[J];城市规划;2006年05期
4 周春山;中国城市人口迁居特征、迁居原因和影响因素分析[J];城市规划汇刊;1996年04期
5 郑思齐,符育明,刘洪玉;城市居民对居住区位的偏好:支付意愿梯度模型的估计[J];地理科学进展;2005年01期
6 曹广忠,柴彦威;大连市内部地域结构转型与郊区化[J];地理科学;1998年03期
7 宋金平;王恩儒;张文新;彭萍;;北京住宅郊区化与就业空间错位[J];地理学报;2007年04期
8 孟斌;;北京城市居民职住分离的空间组织特征[J];地理学报;2009年12期
9 周素红;刘玉兰;;转型期广州城市居民居住与就业地区位选择的空间关系及其变迁[J];地理学报;2010年02期
10 周一星,孟延春;沈阳的郊区化——兼论中西方郊区化的比较[J];地理学报;1997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杰;吕瑞钰;刘晓文;郭盼盼;;兰州市城市边缘区发展现状研究——以兰州市西固区新城镇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6期
2 叶泽田;中国城市发展的新动向及其特点[J];北京测绘;1998年01期
3 齐心;;从北京看住房产权对居住迁移的影响[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4 孟延春;西方绅士化与北京旧城改造[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5 孟斌;于慧丽;郑丽敏;么贵芬;;抽样方法比较研究——以北京市居民通勤时间调查为例[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1期
6 吴莉萍;黄茜;周尚意;;北京中心城区不同社会阶层混合居住利弊评价——对北太平庄和北新桥两个街道辖区的调查[J];北京社会科学;2011年03期
7 周旗,李景宜;城乡过渡带研究综述[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3期
8 沙默泉;田光进;;美国菲尼克斯大都市区多中心空间结构及其启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6期
9 丁志刚,张京祥;基于郊区化背景下的大都市郊区小城镇发展研究——以南京为例[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2期
10 张玉清;;市场转型与单位组织变迁分析[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衡苹;;城乡统筹背景下农村居民集中居住的迁居意愿分析[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柴彦威;肖作鹏;张艳;;中国城市空间组织高碳化的形成、特征及调控路径[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3 何小东;郑元同;;“双化”联动背景下西部中小城市建设低碳城市的思考[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20分会场-生态文明视域中的城市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周拥军;;对我国大中城市郊区城镇规划的探索与思考——着眼于我国城市郊区化的趋势与特征[A];2006湖南省城乡规划论文集[C];2006年
5 蔡准;;新型城市化推进背景下农村规划实施机制研究[A];规划引领下的新型城市化研究——2009年湖南省优秀城乡规划论文集[C];2009年
6 张春花;李雪铭;张馨;;八十年代以来大连居住空间的扩散及郊区化初步研究[A];地理学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第九次中国青年地理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7 陈莎;马林;杨少辉;;城市交通系统的节能降耗研究[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潘海啸;王晓博;;动迁居民的出行特征及其对社会分异和宜居水平的影响[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郑泽爽;甄峰;;宜居目标下的城市住区需求研究——以清远市为例[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姜煜华;甄峰;;城市居民交通出行质量评价——以广东清远为例[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丹;制度变迁背景下上海居住空间结构演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单玉红;基于土地生态位和多主体的城市居住空间演化情景模型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3 党杨;中国城市土地价格影响因素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吴庆华;城市空间类隔离[D];吉林大学;2011年
5 吴良亚;永川构建区域中心城市的评价与路径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6 赵新正;经济全球化与城市—区域空间结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倪外;基于低碳经济的区域发展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朱晓青;基于混合增长的“产住共同体”演进、机理与建构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9 陈双;中西部大城市城中村空间形态的和谐嬗变[D];重庆大学;2010年
10 王朝红;城市住区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评价[D];天津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付宽;城市化进程中大连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胡静;芜湖市居住与就业空间关系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3 吕雪梦;基于住宅选择视角的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4 郑芳;杭州市经济适用住房建设与利用绩效评价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5 蔡红辉;浙江省中心镇人口集聚问题与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6 陈卓;北京外来中低收入人群就业—居住关系研究[D];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10年
7 于晓影;济南市保障性住房的选址问题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1年
8 么贵芬;北京市居民职住分离的时空对比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9 马永;基于GIS与多智能的北京市人口分布预测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10 刘晓旭;基于OWA的购房选址空间多准则决策方法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丽凌;北京市城区危旧房改造的沿革及政策建议[J];北京房地产;2000年12期
2 侯慧丽;李春华;;北京市流动人口住房状况的非制度影响因素分析[J];北京社会科学;2010年05期
3 康雯琴,丁金宏;大城市开发区流动人口居住特征研究——以上海浦东新区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05年06期
4 孟晓晨;吴静;沈凡卜;;职住平衡的研究回顾及观点综述[J];城市发展研究;2009年06期
5 武进,马清亮;城市边缘区空间结构演化的机制分析[J];城市规划;1990年02期
6 杨涛,王琳,周征舸;马鞍山市居民出行选择决策心理研究[J];城市规划;1994年04期
7 吴启焰,崔功豪;南京市居住空间分异特征及其形成机制[J];城市规划;1999年12期
8 吴国兵,刘均宇;中外城市郊区化的比较[J];城市规划;2000年08期
9 冯健,周一星,程茂吉;南京市流动人口研究[J];城市规划;2001年01期
10 冯健,周一星;杭州市人口的空间变动与郊区化研究[J];城市规划;2002年01期
,本文编号:12388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byz/12388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