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市“以房养老”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本文关键词:我国城市“以房养老”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出处:《城市发展研究》2014年1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针对我国城市老龄化加剧和未富先老的现实问题,从养老金短缺、独居老人数量增大、机构养老供给不足几个方面,从老年人日常交往特点出发,对目前我国城市养老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同时,分析国外较为成熟的经验,提出了适合我国"以房养老"的改进措施。
[Abstract]:In view of our country city aging and not rich first old problems, from pension shortage, the increasing number of elderly people living alone, several aspects of pension supply, starting from the daily communic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lderly, to the present our country city pension problems are analyzed. At the same time, analysis of abroad experience, put forward suitable for China "to the improvement measures of the housing endowment".
【作者单位】: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建筑系;中材国际环境工程(北京)有限公司;
【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2009QL13)
【分类号】:F299.23;D669.6
【正文快照】: 1.背景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未富先老、机构养老供给严重不足等问题日益突出。据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统计发布的信息显示,截止至2009年,全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经达到1.67亿,占总人口的12.79%[1]。预测到2020年我国的老龄人口将达到2.48亿人,到2050年将达到4.34亿人[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孟晓苏;论建立“反向抵押贷款”的寿险服务[J];保险研究;2002年12期
2 顾朝林,陈田,丁金宏,虞蔚;中国大城市边缘区特性研究[J];地理学报;1993年04期
3 刘洪玉,郑思齐;住宅资产:居民家庭资产组合中的重要角色[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3年04期
4 王跃生;;城乡养老中的家庭代际关系研究——以2010年七省区调查数据为基础[J];开放时代;2012年02期
5 徐勤;我国城市老年人的社会交往[J];西北人口;1994年04期
6 金晓彤;崔宏静;;亚洲国家“以房养老”模式的经验与借鉴——以日本和新加坡反向住房抵押贷款为例[J];亚太经济;2014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邢厚道;杨山;;城市边缘区演化及其特征[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20期
2 冉江;柯长青;;连云港城市扩展及其驱动力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3期
3 曾丽群;何杰;单国彬;;城市化进程中城市边缘区的土地利用规划——以成都市正兴片区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7期
4 王莉霞;张杰;;浅析城市边缘区的特征与功能[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8期
5 王振宇,樊清训;城乡交错带耕地时空动态研究——以安阳市郊区为例[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6 周旗,李景宜;城乡过渡带研究综述[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3期
7 李秀珍,肖笃宁;城市的景观生态学探讨[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1995年02期
8 蔡栋;李满春;陈振杰;魏巍;胡伟;;基于信息熵的城市边缘区的界定方法研究——以南京市为例[J];测绘科学;2010年03期
9 李燕君;牛立华;;反式住房抵押贷款在创建公平和谐社会中的作用[J];财经科学;2012年05期
10 张侠,王嘉陵,彭补拙;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动态规划管理系统[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咏梅;连小平;;基于AHP的城市边缘区旅游地评价研究——以厦门市同安区为例[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2 范凌云;;苏锡常城市边缘区演化发展中生态问题研究[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胡畔;张建召;王兴平;;大都市边缘区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供给特征研究——以南京市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蔡栋;李满春;陈振杰;魏巍;胡伟;;基于信息熵的城市边缘区的界定方法研究——以南京市为例[A];中国测绘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会成立50周年纪念大会论文集[C];2009年
5 卢武强;石崧;卫东;;武汉市洪山区土地利用探讨[A];湖北省土地学会成立二十周年论文集[C];2000年
6 韩勇;梅昀;;武汉城市边缘区城市化进程分析——以武汉市江夏区为例[A];树立科学发展观提高土地资源的保障能力研究[C];2004年
7 藏留洋;刘健;;城市边缘区总体规划环评的几个关键问题[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0年
8 陈强;;南京市栖霞区土地集约利用研究[A];2008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轩明飞;;“城市边缘区”:中国城市化的软肋[A];山东省社会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陈银蓉;汪如民;梅昀;;近年来我国城乡结合部非农建设用地扩张研究综述[A];生态文明中的土地问题研究[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近;反向抵押贷款风险定价模型的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2 李成武;中国房地产财富效应的地域性差异及空间特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3 周娟;中国养老社区的服务、运营与培育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4 王巍巍;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增值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5 吴一洲;转型背景下城市土地资源利用的空间重构效应[D];浙江大学;2011年
6 张强;欠发达地区城乡过渡带主动城市化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7 陈双;中西部大城市城中村空间形态的和谐嬗变[D];重庆大学;2010年
8 田永英;功能·尺度·等级;功能·尺度·等级[D];天津大学;2010年
9 吕晖蓉;中国住房金融功能重构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10 张传时;城郊乡村旅游空间组织与优化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福禄;半城市化地区土地利用动态变化与集约利用规划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2 查祥德;甘肃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比较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3 李振军;广州市萝岗区森林空间布局规划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韩斌;城市扩展中的边缘区发展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5 杨静;住房反向抵押贷款运作问题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0年
6 刘扬;我国住房反抵押贷款养老模式的构建[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7 付倩;西安卫星城发展策略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1年
8 杨梦;反向抵押贷款综合定价模型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9 李财福;沈阳市退役运动员生活满意度和社会支持的调查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10 雷思宇;中国反向抵押贷款法律制度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武进,马清亮;城市边缘区空间结构演化的机制分析[J];城市规划;1990年02期
2 许学强,胡华颖,叶嘉安;广州市社会空间结构的因子生态分析[J];地理学报;1989年04期
3 崔功豪,武进;中国城市边缘区空间结构特征及其发展——以南京等城市为例[J];地理学报;1990年04期
4 顾朝林,熊江波;简论城市边缘区研究[J];地理研究;1989年03期
5 徐安琪;家庭结构与代际关系研究——以上海为例的实证分析[J];江苏社会科学;2001年02期
6 王跃生;;个体家庭、网络家庭和亲属圈家庭分析——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视角[J];开放时代;2010年04期
7 顾大男;曾毅;;1992~2002年中国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变化研究[J];人口与经济;2006年04期
8 王跃生;;中国家庭代际关系的理论分析[J];人口研究;2008年04期
9 杜鹏;杨慧;;中国和亚洲各国人口老龄化比较[J];人口与发展;2009年02期
10 明宏伟;;日本住房反向抵押贷款的发展[J];企业导报;2012年2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欧阳渊;;以房养老在我国“试水”艰难的原因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年15期
2 祁峰;;一种新型养老模式:以房养老[J];兰州学刊;2009年02期
3 张忷英;唐丹丹;王强;;浅论以房养老模式[J];企业导报;2009年10期
4 沈琰;;“以房养老”值得探索[J];浙江经济;2010年08期
5 王艳艳;;试论我国“以房养老”模式[J];商业文化(学术版);2010年06期
6 阎春宁;祝罗骁;张翔;张伟;;上海市居民以房养老意愿研究[J];价值工程;2011年01期
7 张曼;;对以房养老的思考[J];中国市场;2011年01期
8 祝罗骁;;关于以房养老各种风险及防范的初探[J];价值工程;2011年19期
9 罗莉;王亚萍;尹静;何雯;;以房养老模式在我国发展的思考——基于武汉市城市居民以房养老状况的分析[J];当代经济;2011年19期
10 ;“以房养老”再引热议[J];科技智囊;2011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戴律国;;上海实施“以房养老”的探索[A];中国老年学学会2006年老年学学术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6年
2 王杰;张鹏;;“以房养老”暂不可行[A];中国老年学学会2006年老年学学术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6年
3 王楠;;我国“以房养老”的普及模式研究[A];政府管理创新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王铎全;吴梦珍;刘晓荣;;“以房养老”模式的新探索[A];上海市退休职工管理研究会2013年优秀论文选集[C];2014年
5 徐皓;;关于以房养老模式推行的可行性论述[A];上海市退休职工管理研究会2013年优秀论文选集[C];2014年
6 杨轶;;以房养老模式推行的文化障碍[A];上海市退休职工管理研究会2006年年会论文选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邬凤英;“以房养老”是否可以“养老”[N];中国商报;2006年
2 本报记者 胡凤娟;以房养老不再遥远[N];宝鸡日报;2007年
3 本期执笔 宋时飞;“以房养老”初试水[N];中国经济导报;2007年
4 谢丽佳;“以房养老” 看上去很美[N];中国经济时报;2007年
5 钟华;以房养老 百姓为何不买单[N];经理日报;2007年
6 本报记者 张春红;“以房养老”能否破解养老难题?[N];辽宁日报;2007年
7 陈丽君;“以房养老”值得期待[N];市场报;2007年
8 钟泉 黄玉;“以房养老”离我们有多远?[N];湘潭日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黄晏君;以房养老在我市悄然兴起[N];哈尔滨日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赵曦;“以房养老”需跨三门槛[N];消费日报;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耀祺;“以房养老”需求的影响因素分析[D];复旦大学;2008年
2 王晓楠;济南市实行以房养老的可行性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3 董君莉;以房养老:一种新型养老模式[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4 肖彩波;以房养老模式在中国的可行性探讨[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5 邓依伊;中国发展“以房养老”:问题、经验借鉴与解决对策[D];湘潭大学;2012年
6 赵慧;我国以房养老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7 彭文祥;中国“以房养老”的问题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3年
8 王成程;以房养老的风险及规避机制研究[D];山东经济学院;2010年
9 浦舍予;以房养老对个人理财规划的完善与提升[D];浙江大学;2007年
10 李昕蔚;我国城市居民“以房养老”方式的研究[D];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11年
,本文编号:13648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byz/13648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