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资本论文 >

经济周期与收入多元化对银行资本缓冲和风险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18-01-02 11:35

  本文关键词:经济周期与收入多元化对银行资本缓冲和风险的影响研究 出处:《商业时代》2014年1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资本缓冲 经济周期 风险 收入多元化


【摘要】:本文以我国16家上市银行2002至2012年的非平衡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利用单步系统GMM估计,对上市银行经济周期和收入多元化对资本缓冲和银行风险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得出了相关结论。。
[Abstract]:Based on the unbalanced panel data of 16 listed banks in China from 2002 to 2012, we use single step GMM estimation to empirically study the impact of listed banks' business cycle and income diversification on capital buffering and bank risk, and draw relevant conclusions.

【作者单位】: 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CEF-08-0609)
【分类号】:F832.3;F832.51;F224
【正文快照】: 自《巴塞尔协议Ⅱ》实施以来,资本监管的顺周期性受到越来越多的争议,人们普遍认为监管当局顺周期的监管政策加剧了经济波动。始于2007年的金融危机直接促使巴塞尔银行监督委员会重新修订监管框架,由此催生了《巴塞尔协议Ⅲ》的出台。《巴塞尔协议Ⅲ》明确提出了逆周期资本缓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张羽;李黎;;非利息收入有利于降低银行风险吗?——基于中国银行业的数据[J];南开经济研究;2010年04期

2 蒋海;罗贵君;朱滔;;中国上市银行资本缓冲的逆周期性研究:1998-2011[J];金融研究;2012年0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灵超;吴光伟;;中国信贷资产质量对经济波动的冲击效应研究——基于不良贷款增长率的分析[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29期

2 尚文程;刘勇;张蓓;;银行特许权价值、风险和竞争——来自于中国上市银行的证据[J];财经问题研究;2012年01期

3 郭立宏;季琳;董建卫;;银行业竞争与风险承担[J];金融论坛;2011年10期

4 万佳;朱彦秋;;商业银行表内外业务风险对比分析[J];当代经济;2011年10期

5 梁琪;郭娜;;我国房地产价格与银行绩效——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国际金融研究;2011年09期

6 徐向攀;;中外商业银行杠杆效应比较研究[J];甘肃金融;2012年05期

7 王琼;;中国银行业一级资本变动对贷款变动的非同质效应[J];国际金融研究;2013年07期

8 张庆君;何德旭;;银行市场竞争力、非利息收入与风险承担[J];金融论坛;2013年06期

9 李泉;延莉莉;;非利息收入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中国16家上市商业银行2005—2012年的数据分析[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10 俞晓龙;;资本充足率顺周期性的实证研究[J];金融论坛;2013年1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有红;我国商业银行安全的评估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2 许一涌;中国商业银行股东价值效率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3 杨延青;经济繁荣期商业银行风险预警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0年

4 涂锐;我国商业银行信贷活动与经济周期的关联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5 崔婕;新监管框架下的我国商业银行资本监管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3年

6 吴刘杰;资本约束下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转型研究[D];苏州大学;2013年

7 朱明星;中国上市商业银行创新能力形成机理及其对绩效的影响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8 梁艳;资本监管约束下商业银行风险承担行为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9 宋璐;银行监管国际协调与合作研究[D];辽宁大学;2013年

10 丁灿;系统性金融风险演进与风险抑制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秋慧;黑龙江省建行集团客户授信风险管理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赵大宁;C银行辽宁省分行不良资产处置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金永祥;浙江省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低的影响因素探究[D];浙江大学;2010年

4 段玉琴;非利息收入对我国商业银行收益和风险的影响[D];暨南大学;2011年

5 党莉;我国经济周期与商业银行信贷关系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1年

6 张健;中长期贷款占比影响我国商业银行稳定的实证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7 卓明应;我国商业银行不良款率影响因素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武文磊;商业银行集团客户授信风险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9 李爽;存贷款市场竞争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10 张健;金融危机背景下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魏鹏;;我国上市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发展现状——基于10家上市银行2006—2007年年报数据[J];财经科学;2008年09期

2 张宗新;徐冰玉;;监管政策能否抑制商业银行亲周期行为——基于中国上市银行面板数据的经验证据[J];财贸经济;2011年02期

3 张金城;李成;;银行信贷、资本监管双重顺周期性与逆周期金融监管[J];金融论坛;2011年02期

4 王菁;周好文;;非利息收入负向收益贡献度的实证解析——基于我国12家商业银行的模型检验[J];当代经济研究;2008年11期

5 王志军;欧盟银行业的非利息收入[J];国际金融研究;2004年07期

6 薛鸿健;;解析美国商业银行的非利息收入[J];国际金融研究;2006年08期

7 周好文;王菁;;从资产组合理论视角审视我国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的波动性[J];经济经纬;2008年04期

8 周好文;王菁;;我国商业银行收入波动性的方差分解[J];经济问题探索;2008年10期

9 刘斌;;资本充足率对我国贷款和经济影响的实证研究[J];金融研究;2005年11期

10 王勇;张艳;童菲;;我国商业银行非利息业务困境与对策[J];金融研究;2006年10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转变的环境与决策的转变[J];广东社会科学;1998年05期

2 顾海兵,周智高;2005年我国经济形势分析及预测[J];价格理论与实践;2004年10期

3 朱孟进,邵建宁;对宁波房地产经济周期和新政实施预期效果的研究[J];浙江统计;2005年09期

4 王东杰;;中国经济周期的社会福利成本[J];生产力研究;2007年22期

5 胡乃武;孙稳存;;中国经济波动的平缓化趋势分析[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6 杨荣海;宋毅;;基于经济周期角度的人民币与东盟货币合作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7 蔡静霞;;政策对冲经济周期 中国楼市前景可期[J];房地产导刊;2009年07期

8 于然;周明生;;房地产市场周期波动与金融安全问题分析[J];生产力研究;2009年18期

9 刘琳;;房价周期与经济周期的关系[J];中国投资;2009年12期

10 ;今年我国将进入新一轮经济周期上升阶段[J];共产党员;2010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乐一;;论当前我国经济周期的阶段[A];首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5年

2 卢盛荣;李文溥;林光平;;中国地区间货币政策效应双重非对称性研究[A];教育部文科重点研究基地联谊会2008年年会暨青年经济学者论坛论文集[C];2008年

3 韩世坤;韩爱琼;叶华;;跨国并购与经济周期相关性研究——美国跨国并购与经济周期相关的实证分析[A];美国新经济周期与中美经贸关系——全国美国经济学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3年

4 易志高;茅宁;耿修林;;中国股票市场投资者情绪指数开发研究[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郭文伟;宋光辉;;经济周期、经济冲击与“小盘股效应”[A];第四届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Ⅱ)[C];2008年

6 秦宇;;应用经验模态分解的上海股票市场价格趋势分解及周期性分析[A];第十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中国人民银行长沙中心支行课题组;张瑞怀;彭育贤;邹庆华;覃兆勇;;存货波动与经济波动内在关系的实证研究[A];《武汉金融》2010年第12期[C];2010年

8 郝永红;王学萌;;经济发展的灰色周期模型及其应用[A];2006年灰色系统理论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9 曹永琴;李泽祥;;金融摩擦视角下金融经济周期加速传导机制研究:中国的证据[A];中国经济60年 道路、模式与发展: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9年

10 马宾;;关于可持续发展理论[A];2005年全国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化论坛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魏曙光;国家能源办提醒警惕经济周期来临[N];中国改革报;2008年

2 刘福垣;政府经济愈热,市场经济可能会愈冷[N];北京日报;2007年

3 曹清华;新形势新规划[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4年

4 刘福垣;政府经济愈热市场经济可能愈冷[N];民营经济报;2007年

5 韩世同;新一轮经济周期调整房市[N];中国房地产报;2003年

6 夏丽华;今年是本轮经济周期的波峰[N];中国证券报;2007年

7 周婷;本轮经济周期尚未结束[N];中国证券报;2008年

8 记者 肖渔;经济周期底部将于2010年到来[N];证券时报;2008年

9 中国房地产及住宅研究会副会长 包宗华;有关经济周期和房地产周期界定的探讨[N];中国房地产报;2004年

10 交银施罗德固定收益部研究员 施明;资产配置内在的经济周期逻辑[N];中国证券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雄威;我国经济周期非线性特征分析与经济周期测定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2 李海燕;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周期同步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岑丽君;经济周期协动及国际经济政策协调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2年

4 刘立军;国际经济周期协同性的贸易传导[D];天津财经大学;2013年

5 张越;基于经济周期的社保基金资产配置模型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6 曲国俊;我国汽车产业周期与经济周期之间的关联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黄浩;我国房地产周期实证研究[D];厦门大学;2003年

8 崔晓燕;东亚最适度通货区的经济可行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9 王建军;Markov机制转换模型研究及其在经济周期分析中的应用[D];厦门大学;2007年

10 龙会学;中日韩宏观经济动态影响及外生冲击传导机制研究[D];华侨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池京均;金融危机后中日韩经济周期协动性和影响因素的确定性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2 金唯杰;中国和G7经济周期协动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3 刘丹;中国和世界主要经济体经济周期协动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邹娟;房地产周期波动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5 纪鸿超;基于东亚经济的I-RBC理论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6 谭德彬;基于景气预测技术的宏观经济监测预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西南财经大学;2004年

7 杜吉中;FDI对我国经济发展与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研究[D];湘潭大学;2004年

8 刘硕;基于协整  误差修正模型的我国经济周期与能源消费周期关系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0年

9 刘兴堂;中国经济周期和银行流动性风险的关系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10 姚佳;中国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周期的关系[D];天津财经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3690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byz/13690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d35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