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资本论文 >

城镇化视角下的贵州商品房市场容量分析

发布时间:2018-01-02 13:16

  本文关键词:城镇化视角下的贵州商品房市场容量分析 出处:《建筑经济》2014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商品房 市场容量 城镇化


【摘要】:城镇化进程中的住房问题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通过回顾贵州城镇化进程,分析其城镇化的特点,探讨贵州城镇化进程对商品房市场容量的带动作用。研究表明:(1)贵州近十年的新进城镇人口使得商品房市场容量增长了约8千万平方米,约为整个市场容量的一半;(2)未来贵州商品房市场容量增长前景看好,从新进城镇人口刚性需求与原有居民改善性住房需求两个方面将增加2.2亿平方米的市场容量。
[Abstract]:The housing problem in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i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national economy and people's livelihood. By reviewing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in Guizhou, the characteristics of urbanization are analyzed. 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driving effect of Guizhou urbanization on the market capacity of commercial housing. The study shows that the new urban population of Guizhou has increased the market capacity of commercial housing by about 80 million square meters in recent ten years. About half of the market capacity; 2) in the future, the market capacity of commercial housing in Guizhou is promising, and the market capacity of 220 million square meters will be increased from two aspects: the rigid demand of the new urban population and the demand of the original residents for improved housing.
【作者单位】: 贵州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管理学院;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西安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贵州省房地产研究院;贵州众志天和不动产咨询服务公司;
【基金】:2013年度贵州省教育厅自然科学招标项目(黔教合KY字[2013]164) 贵州财经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资助项目(教育厅重点项目)(201310671019) 2013年度贵州省科技厅、贵州财经大学联合基金软科学项目(黔科合体R字[2013]LKC2016号)
【分类号】:F293.3
【正文快照】: 1引言我国城镇化率刚过50%,远低于发达国家。差距就是潜力,今后一二十年我国城镇化率将不断提高,每年将有相当数量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到城镇,将带来投资的大幅增长和消费快速增加,城镇化是我国未来经济增长的巨大引擎[1]。城镇化的核心内容就是农业经济活动向非农业经济活动转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泉;;城镇的性质:反思与检讨——来自新制度经济学与新经济地理学的理论解读[J];财经科学;2011年01期

2 邵韧,李载生;合理利用劳动力资源 促进城镇经济持续增长[J];人口与经济;1987年01期

3 石双柱;加强城市经济学研究的几个问题[J];前沿;1994年Z1期

4 段德俊;;西部县域农村经济与城镇经济的关系探讨[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5 陆岷峰;张惠;;以价值规律为基础合理控制房价水平——基于城镇居民房价容忍度的分析[J];福建财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6 陈炜;;商人组织与近代西南民族地区城镇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广西为释例[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7 ;城镇经济与管理专业(独立本科段)简介(专业代码:082216)[J];河北自学考试;2005年04期

8 张贡生;关于加快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四个问题[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9 叶汝坤;;广西合浦县城镇空间格局优化的新构想[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S1期

10 薛甫伦;构筑发展城镇经济动力机制[J];理论前沿;2002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晓鹰;杨建翠;;中国西部民族地区农村城镇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模式研究——以藏族地区九寨沟县为例[A];西藏及其他藏区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论文集[C];2006年

2 胡中禄;;论“抓城、强工、带农”的理论与实践创新[A];黑龙江垦区现代化大农业建设理论研讨会论文专辑下册[C];2009年

3 朱学文;;推进城镇化 全面建小康[A];中国新时期思想理论宝库——第三届中国杰出管理者年会成果汇编[C];2007年

4 张凌华;;城镇保障型住房用地规模预测方法探讨——以重庆市石柱县为例[A];2010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组;;2005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A];“改革开放30年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汪如民;陈银蓉;;城镇化形势下的小城镇规划[A];树立科学发展观提高土地资源的保障能力研究[C];2004年

7 袁洋;张静芬;;提升经营城市土地的思路与对策[A];2008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吴文倩;曹明明;;西安市城市化发展与土地利用程度变化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9 刘冬;;志丹县传统资源型城镇和谐发展动力机制研究[A];西部矿山建设工程理论与实践[C];2009年

10 王海平;;加快建设现代化大农业和现代化小城镇 全面构建社会和谐普惠区,开创加速跨越发展新局面[A];黑龙江垦区现代化大农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覃柳丹 本报通讯员 宁国用;大跨越变奏曲[N];广西日报;2011年

2 宁国用;城乡跨越大变奏[N];中国建设报;2011年

3 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 樊晟;城镇体系规划要和产业规划魂形一体[N];四川日报;2011年

4 本报评论员;一张蓝图管到底[N];铜仁日报;2007年

5 记者 顾日升邋通讯员 顾华锋 孙卿瑜;合陈:做大城镇经济[N];泰州日报;2008年

6 仇莉;陕西兴平市强力打造宜商宜居工业城[N];中华建筑报;2010年

7 通讯员 吴晓燕 陈丽华;南郑城镇经济增势强劲[N];汉中日报;2006年

8 记者 何晓晴;探寻城镇经济发展新思路[N];民营经济报;2006年

9 通讯员 王兴波;岚皋城镇经济引领百业鼎兴[N];安康日报;2006年

10 记者 何晓晴 孔华;共赴中欧城镇发展思想盛宴[N];民营经济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孟鹏;城镇化发展的适度性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4年

2 李澜;西部民族地区城镇化发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3 张应禄;中国城乡经济差距与一体化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4 郑兴明;城镇化进程中农民退出机制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2年

5 马峰燕;北宋中期东南地区城镇的数量、商税与空间分布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6 刘嘉汉;统筹城乡背景下的新型城市化发展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7 蒲松林;城镇体系构建与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8 邱红;中国劳动力市场供求变化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9 邵峰;转型时期山东沿海农村城市化模式及整合机制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10 杨庆媛;中国城镇土地市场发展问题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明锋;安徽省农村城镇化发展对策研究[D];安徽大学;2014年

2 李琳;生态网络城镇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杨志明;乌鲁木齐达坂城城镇化发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4 帕夏古·阿不来提;南疆城镇功能分类及分析[D];新疆大学;2012年

5 樊莉;我国农村城镇化进程中生态安全问题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4年

6 刘红;城镇主导产业与职能结构的协同机制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7 汪阳;我国城乡划分标准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8 唐姝;中小城市边缘区小城镇发展模式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9 彭多媛;城镇快递市场营业网点布局问题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3年

10 张继伟;民族地区城镇协同发展模式比较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3693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byz/13693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98e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