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小企业债券市场发展:创新、不足与对策
本文关键词:我国中小企业债券市场发展:创新、不足与对策 出处:《南方金融》2015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中小企业融资 债券市场 中小企业集合债券 区域集优债务融资 私募债
【摘要】:本文以中小企业集合债券、短期融资券、集合票据、区域集优债务融资工具、私募债以及小微企业增信集合债券等产品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我国中小企业债券市场的现状及主要创新,指出中小企业债券市场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发行主体较少、参与主体积极性缺乏、政策保障不到位、融资成本高等不足之处。为促进中小企业债券市场健康发展,最根本的是让中小企业债券市场回归直接金融。今后要加大对中小债券市场的政策支持,鼓励中小企业债券产品和发行模式创新,建立债券违约风险的止损机制,完善中小债券市场信息披露。
[Abstract]:In this paper,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aggregate bonds, short-term financing notes, aggregate notes, regional outstanding debt financing tools, private debt and small and micro enterprise credit collection bonds and other product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main innovation of the bond market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in China, and points out that there are few issuing bodies, lack of enthusiasm of the participants and inadequate policy guarantee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bond market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SME bond market, the most fundamental is to let the SME bond market return to direct finance. In the future, we should increase the policy support to the small and medium-sized bond market. We should encourage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to innovate their bond products and issuance models, establish a stop-loss mechanism for bond default risk, and improve the disclosure of information in small and medium-sized bond markets.
【作者单位】: 国家科技部战略研究院;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金融贸易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创新型国家背景下的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结合问题研究》(项目编号:11&ZD13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应急管理项目《我国科学基金财务管理体系建设研究》(项目编号:K1450001) 上海外国语大学青年项目《提高财政政策有效性的机制体制研究》(项目编号:k x181098)的资助
【分类号】:F832.51;F276.3
【正文快照】: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发展并规范债券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近年来,我国债券市场发展迅速降低社会融资成本、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2014年,我国各类债券发行额达到11.87万亿元,存量达35.64万亿元。在大多数发达国家,企业直接融资占比超过一半以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周颖;沙磊;;中小企业集合债券的关键特征对其融资效率影响的实证研究——对优化和推动中小企业集合债券产品的启示[J];管理工程学报;2013年01期
2 李训;李萍;刘涛;;美国高收益债券市场对中国中小企业私募债券的借鉴与启示[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3年02期
3 冯丽娜;;浅议中小企业融资问题[J];财会研究;2013年01期
4 于鑫;龚仰树;;我国企业债券融资决策的影响因素研究[J];投资研究;2011年08期
5 孙琳;王莹;;我国中小企业集合债融资和新型担保模式设计[J];学术交流;2011年06期
6 蔡万科;唐丁祥;;中小企业债券市场发展:国际经验与创新借鉴[J];证券市场导报;2011年12期
7 陈腾龙;薛文忠;;发展中小企业高收益债券市场的问题及建议[J];证券市场导报;2012年06期
8 周敏;;对中小企业私募债券发展模式的思考与建议[J];证券市场导报;2013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中华;卫红;;地区性中小企业债券融资市场研究——滨海新区中小企业债券融资市场实践[J];财会通讯;2012年27期
2 李训;李萍;刘涛;;美国高收益债券市场对中国中小企业私募债券的借鉴与启示[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3年02期
3 邵颂红;江衍妙;;中小企业私募债实践发展中的瓶颈及解决对策[J];北方经贸;2013年04期
4 马可;;地方政府担保机制下的中小企业直接债务融资发展研究[J];南方金融;2013年07期
5 郑萌萌;李鑫;;民营中小企业信贷融资制约因素的实证研究——基于创业板上市公司数据的分析[J];东岳论丛;2013年08期
6 李亚鸽;;集合票据:缓解福建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新举措[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年04期
7 姜智彬;赵婷如;;基于企业金融成长周期理论的中国广告产业资本化研究[J];广告大观(理论版);2013年06期
8 阳佳余;杨蓓蕾;;商业信贷与银行信贷:替代还是互补[J];当代经济科学;2013年05期
9 唐晓玲;;我国中小企业私募债券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福建江夏学院学报;2013年06期
10 刘江日;;民间金融发展路径和趋势的制度分析[J];金融论坛;2013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高明;刘玉珍;;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机制、效率与实证挑战[A];首届中国金融发展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3年
2 张军;解华楠;;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的资本结构研究——以制造业为例[A];中国会计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3 林毅夫;李志峗;;中国的国有企业与金融体制改革[A];经济学(季刊)第4卷第4期(总第17期)[C];2005年
4 李莉;林慧慧;常辰飞;;政府补贴对高科技企业债务融资的影响研究——基于信息不对称的中介效应分析[A];第九届(2014)中国管理学年会——会计与财务分会场论文集[C];2014年
5 赵立雨;任静;贺红;唐一方;;社会网络视角下的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创新网络构建研究[A];科技型小微企业创新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泳波;信贷歧视约束下创业企业群体互保机理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2 李玉;基于共生视角的村镇银行发展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3年
3 唐艳;后危机时代安徽中小企业金融支撑研究[D];安徽大学;2013年
4 邢道均;农村中小企业融资效率及区域比较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5 吴婷婷;信贷配给、市场势力与农村中小企业商业信用[D];南京农业大学;2012年
6 曲小刚;农村正规金融机构双重目标兼顾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年
7 孙宗宽;中国中小商业银行发展战略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年
8 刘桔林;社会资本对中小企业集群融资的影响及实现机制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9 阎亚军;我国新型农村信用体系构建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10 何婧;中美中小银行比较研究[D];湖南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芊;中小企业集合债券的融资机制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2年
2 朱红霞;中小企业以集合债券形式直接融资的法律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3 陈思超;中小企业集合债券融资问题研究[D];兰州商学院;2012年
4 扈锋;中小企业集合票据融资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5 俞艳波;中小企业集合票据融资效率研究[D];浙江财经学院;2013年
6 梁志元;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分析[D];吉林大学;2013年
7 刘晓宇;地方商业银行支持小微企业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3年
8 雷钧;深圳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控制策略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9 漆秋华;外向型小微企业创业机理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10 李森;日本中小企业金融支持体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谷小青;;美国高收益债券市场的发展及启示[J];银行家;2010年11期
2 周兆生;中小企业融资的制度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03年05期
3 齐友发;;美国中小企业融资经验及启示[J];财会通讯;2011年17期
4 杨辉;银行信贷过程中的客户融资渠道策略分析[J];金融论坛;2004年05期
5 刘肖原;车莉娜;;集合发债: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有效模式[J];财务与会计;2009年24期
6 陈李宏;;我国中小企业债券融资障碍及对策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08年08期
7 林洲钰;林汉川;;中小企业融资集群的自组织演进研究——以中小企业集合债组织为例[J];中国工业经济;2009年09期
8 方芳,曾辉;中小企业融资方式与融资效率比较[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5年04期
9 张炎锋;范文波;;中小企业融资及中小企业集合债券发展研究[J];经济界;2009年06期
10 何君光;陈佳;;发展中小企业高收益债券若干问题的探讨[J];经济学动态;2010年07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邵立强;[N];金融时报;2007年
2 深圳证券交易所综合研究所 李湛;[N];中国证券报;201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成鲜,王浣尘;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J];中国软科学;2001年06期
2 许劲;大力发展我国企业债券市场[J];上海综合经济;2001年04期
3 王长江;新制度经济学视角下的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发展[J];投资研究;2002年12期
4 何德旭,李武;关于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发展问题的思考[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2年08期
5 阙紫康,张伟;银行在企业债券市场发展中的角色定位[J];甘肃社会科学;2002年01期
6 侯杰,王长江,刘晓辉;新制度经济学视角下的我国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J];经济体制改革;2002年05期
7 何德旭,李武;对我国企业债券市场的思考[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2年08期
8 赵敏敏;企业债券市场发展的多元依据[J];财经科学;2003年05期
9 刘立峰;政府在企业债券市场上的作用[J];宏观经济管理;2003年02期
10 宋芳琴;对发展我国企业债券市场的认识和思考[J];现代管理科学;2003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许文彬;姚立涛;;经济转轨过程中的企业债券市场发展探析[A];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暨福建省社科界第五届学术年会——经济改革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2 高振勇;;吉林省企业债券市场的现状、成因与对策[A];第五届国有经济论坛“海峡两岸企业改革与重组”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陈鹏;郭斌;;宏观经济环境因素和中国企业债券市场关系的实证研究[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上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研发部 姚新民;多管齐下发展企业债券市场[N];中国证券报;2001年
2 陈建新;吴晓灵:稳步发展企业债券市场[N];金融时报;2005年
3 记者 喻京英;专家呼吁尽快建立企业债券市场[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1年
4 本报记者 包兴安邋见习记者 金然;发展企业债需解决四大问题[N];证券日报;2008年
5 记者 彭晓红;企业债券市场前景广阔[N];中华工商时报;2001年
6 记者 许林贵;亚行:上半年东亚企业债券市场规模增长迅速[N];经济参考报;2009年
7 记者 赵中文;马将发展中小企业债券市场[N];中华工商时报;2010年
8 中国人民银行原副司长 钟起瑞;制约企业债市场发展的因素[N];新华每日电讯;2001年
9 记者 上官卫国;让企业债尽快“动”起来[N];中国证券报;2001年
10 银河证券 刘素然;企业债券:下一个投资热点[N];中国证券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周孝坤;东亚新兴企业债券市场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2 苏宁华;中国企业债券市场发展研究[D];厦门大学;2002年
3 邢燕;企业债券市场发展轨迹探析——兼论中国企业债券市场构建[D];复旦大学;2004年
4 周娟;中美企业债券市场比较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5 刘俊宇;论企业债券市场的交易成本与效率[D];武汉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欧林宏;论当前我国企业债券市场的困境及其出路[D];湖南大学;2001年
2 孟祥阳;基于产品创新的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发展研究[D];安徽大学;2013年
3 王军;我国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探讨[D];复旦大学;2008年
4 段然;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5 李莺;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发展滞后的原因及对策研究[D];青岛大学;2009年
6 赵单;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0年
7 杨凌军;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08年
8 罗春艳;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发展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9 郭国耀;中国企业债券市场制度创新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10 杨阳;中国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研究[D];暨南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3869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byz/13869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