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资本论文 >

房价增长对居民储蓄的影响——基于省际动态面板数据的分析

发布时间:2018-01-16 09:53

  本文关键词:房价增长对居民储蓄的影响——基于省际动态面板数据的分析 出处:《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4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房价增长 居民储蓄率 广义矩估计


【摘要】:文章使用2006—2011年省际面板数据,用系统GMM估计方法检验了我国东、中、西部地区房价增长率与居民整体储蓄率的关系。持续增长的房价可能对个人、家庭储蓄行为产生一定影响,但实证结果显示其对整个社会居民的总体储蓄率影响微弱且不显著。居民的本期储蓄决策会根据上期储蓄情况进行调整,如果上期储蓄率过高(低),本期会适当降低(提高)储蓄率。此外,居民储蓄率对利率及人均收入增长率的变化较为敏感。
[Abstract]:Using the provincial panel data from 2006 to 2011, this paper uses the systematic GMM estimation method to test the east and middle of China.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housing price growth rate and the overall savings rate of residents in the western region. The increasing housing prices may have a certain impact on the individual and household savings behavior. However, the empir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impact on the overall savings rate of the whole social residents is weak and not significant. The residents' current savings decision will be adjusted according to the savings situation of the previous period, if the savings rate of the previous period is too high (low). In addition, the household savings rate is more sensitive to changes in interest rates and per capita income growth rates.
【作者单位】: 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华东政法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分类号】:F293.3
【正文快照】: 一、引言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化的逐步推进,住房领域的改革也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不断深化,逐步由住房分配化向货币化转变,这一过程伴随着住房价格的不断攀升。2007年一线城市的住宅商品房均价已逼近万元,除2008年外①,全国房价年均增长率达12%。按30平方米的人均住宅面积计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付文林;;住房消费、收入分配与中国的消费需求不足[J];经济学家;2010年02期

2 陈彦斌;邱哲圣;;高房价如何影响居民储蓄率和财产不平等[J];经济研究;2011年10期

3 谢洁玉;吴斌珍;李宏彬;郑思齐;;中国城市房价与居民消费[J];金融研究;2012年06期

4 周绍杰;;中国城市居民的预防性储蓄行为研究[J];世界经济;2010年08期

5 谢勇;沈坤荣;;住宅产权获取方式、住宅价值与城镇居民储蓄率[J];世界经济文汇;2012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其林;;公租房是解决我国住房问题的最佳途径[J];消费导刊;2010年05期

2 李郇;;中国城市化的福利转向:迈向生产与福利的平衡[J];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2012年02期

3 罗楚亮;;城镇住房分配体制改革及其分配效应[J];财经研究;2013年02期

4 凌晨;张安全;;中国城乡居民预防性储蓄研究:理论与实证[J];管理世界;2012年11期

5 吕延方;;公共政策与我国城乡收入及其差距的关联性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13年09期

6 梁权熙;白晔;覃巍;;法律对投资者权利保护对FDI的区位流向影响研究——来自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经验证据:1997-2007[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7 舒燕;林龙新;;我国服务贸易就业效应的区域差异研究——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5期

8 谭术魁;王斯亮;;中国住宅市场羊群效应的比较测度——基于省际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的实证研究[J];中国房地产;2013年20期

9 邹利林;杨俊;胡学东;;中国城市住宅价格时空演变研究进展与展望[J];地理科学进展;2013年10期

10 周立群;王向;;城乡融合、服务业增长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基于新兴古典经济学的经验研究[J];财经研究;2013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华;展凯;邹琪慧;;寿险保单退保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动态GMM模型的研究[A];建立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与经济社会发展——北大赛瑟(CCISSR)论坛文集·2013[C];2013年

2 何青;方才;;市场化进程对企业现金持有行为真的有影响吗——基于动态面板模型的实证分析[A];首届中国金融发展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3年

3 粟勤;张海洋;王佳俊;;中国农村信用社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A];首届中国金融发展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3年

4 郭其林;;公租房是解决我国住房问题的最佳途径[A];激辩“新住房策论”[C];2011年

5 王维国;杜修立;;中国经济增长的经验分析:动态Panel Data模型方法[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4卷)[C];2003年

6 赵振全;于震;刘淼;;中国金融发展与全要素生产率的关联性——基于面板数据GMM估计的实证检验[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8卷)[C];2007年

7 田柳;赵军;;二元财政、城乡差距与地区经济增长——基于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的实证分析[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13卷)[C];2012年

8 龚新蜀;顾成军;;欠发达地区制造业出口与发展潜力的影响因素——基于新疆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13卷)[C];2012年

9 马晓芸;谢洪明;;跨国并购对R&D投入的影响——基于中国制造业行业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A];第十一届中国技术管理(2014`MOT)年会论文集[C];2014年

10 汪伟;;经济增长、人口结构变化与中国高储蓄[A];经济学(季刊)第9卷第1期[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勇;中国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2 张传勇;中国房价波动的收入分配效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3 邢戬;住房价格决定机制与住房供给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4 赵华平;城市房地产空间预期评估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3年

5 贾宪洲;知识互补性视角下科研对自主创新影响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6 胡雅梅;中国居民消费倾向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3年

7 王娟;财政分权、政府支出与碳排放[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8 程建润;城镇化进程中的村镇住宅发展战略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

9 李科;中国产业结构调整与节能减排的计量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10 王山慧;中国上市公司R&D投资的融资约束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怡;宏观调控视野下低收入群体住房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2 王冬;中国农村居民预防性储蓄动机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3 任行伟;中国居民储蓄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分析[D];西南大学;2012年

4 南红伟;我国居民收入对消费需求的影响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2年

5 黄小芮;基于状态空间模型的成都市房地产泡沫测度[D];四川农业大学;2012年

6 黄狄;江苏农村居民收入结构与消费结构的关系研究[D];扬州大学;2012年

7 赵亚茹;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农村居民家庭消费结构影响因素分析[D];浙江工商大学;2012年

8 何宾宾;收入差距对居民住房需求的影响研究[D];南京大学;2013年

9 易欢萍;我国银行房地产信贷与房地产价格的互动关系研究[D];南京大学;2013年

10 董文龙;我国资本市场发展对企业投融资行为的影响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实;罗楚亮;;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重新估计[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2 王子龙;许箫迪;;房地产市场广义虚拟财富效应测度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1年03期

3 李勇辉;温娇秀;;我国城镇居民预防性储蓄行为与支出的不确定性关系[J];管理世界;2005年05期

4 黄静;屠梅曾;;房地产财富与消费:来自于家庭微观调查数据的证据[J];管理世界;2009年07期

5 宋勃;;房地产市场财富效应的理论分析和中国经验的实证检验:1998-2006[J];经济科学;2007年05期

6 罗楚亮;李实;赵人伟;;我国居民的财产分布及其国际比较[J];经济学家;2009年09期

7 付文林;;住房消费、收入分配与中国的消费需求不足[J];经济学家;2010年02期

8 周绍杰;张俊森;李宏彬;;中国城市居民的家庭收入、消费和储蓄行为:一个基于组群的实证研究[J];经济学(季刊);2009年04期

9 尹志超;甘犁;;中国住房改革对家庭耐用品消费的影响[J];经济学(季刊);2010年01期

10 龙志和,周浩明;中国城镇居民预防性储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00年1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志红,邓忠志;从降息看中国宏观调控利率的作用[J];商业研究;1999年06期

2 沈梦滢;;中国低消费率现象解读[J];商场现代化;2009年11期

3 刘兴堂;刘军;;实际有效汇率、储蓄率和GDP的动态关系[J];统计与决策;2010年01期

4 袁妙_g;吴涛;;企业年金与储蓄关系的实证分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5 张凯;上官夏夏;;中国居民储蓄-收入的计量分析[J];东方企业文化;2010年12期

6 胡雅琴;;储蓄率、投资率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相关性研究——基于中国1978-2004年间的数据分析[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2006年05期

7 张颖熙;;区域金融发展与金融一体化问题研究——基于中国的实证与分析[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7年05期

8 杨飞虎;;我国经济运行中的高投资率问题探讨[J];金融与经济;2007年06期

9 王萌;;储蓄的变化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及储蓄转化为投资的障碍[J];现代经济信息;2009年15期

10 麦勇;李勇;;1982-2005年中国省域资本流动差异解析[J];中国软科学;2006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郭雪松;;全球化与现代化背景下的中国投资分析[A];第六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8年

2 唐珏岚;;1982—2005年中国资本管制有效性的实证检验[A];全球化与中国经济 创新·发展·安全——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6年

3 罗云毅;;我国固定资本形成率并不算过高——从储蓄与固定资本形成平衡角度的观察[A];投资增长速度研究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杨再贵;;新农保、农民收入与内生增长[A];十二五·新挑战:经济社会综合风险管理——北大赛瑟(CCISSR)论坛文集·2011[C];2011年

5 豆建民;;我国省际资本流动的区域经济效应研究[A];当代中国:发展·安全·价值——第二届(2004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文集 (中)[C];2004年

6 张焕波;;有效提高工资收入,促进经济内外平衡[A];中国与世界年中经济分析与展望(2010)[C];2010年

7 樊纲;;改革体制 发展现代市场经济[A];2010年宏观经济与改革走势座谈会内容汇编[C];2010年

8 李文溥;肖正根;;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的动态效率[A];教育部文科重点研究基地联谊会2008年年会暨青年经济学者论坛论文集[C];2008年

9 胡玉平;;2010年中国宏观经济与改革走势座谈会综述[A];2010年宏观经济与改革走势座谈会内容汇编[C];2010年

10 樊纲;;中国的长期发展与社会保障[A];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保险与社会保障的角色——北大CCISSR论坛文集·2004[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交银施罗德稳健配置混合型基金经理 郑拓;机遇大于挑战[N];中国证券报;2009年

2 记者 姜欣欣;关于宏观经济几个热点问题的再认识与新思考[N];金融时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冯洁;周小川:有信心走出危机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N];中国经济导报;2009年

4 新华社记者 刘洪;失业潮下,美国人在挣扎[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年

5 傅勇;中国式失衡并非“不治之症”[N];上海金融报;2010年

6 张杰;新浪创新峰会:学者、大腕把脉中国地产业[N];中国房地产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王虎 支玲琳 整理;既要应对危机,亦要思虑长远[N];解放日报;2009年

8 记者 杨林;亚洲退休保障准备不足[N];中国保险报;2009年

9 闫立良;周小川:将降低储蓄率拉动内需[N];商务时报;2009年

10 记者 张文绩;应对通胀,中国需行动迅速[N];上海金融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牟晓伟;日本储蓄率变动及其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2 贾颖;转型时期中国居民消费分析及宏观政策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2年

3 孙永勇;社会保障对储蓄的影响[D];武汉大学;2005年

4 郑纯雄;中国最优储蓄率的决定及宏观经济效应[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5 王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宏观经济的总体特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张琼;我国人口转型特征及其对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影响[D];清华大学;2011年

7 郭英彤;我国居民预防性储蓄的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D];吉林大学;2006年

8 黄伟力;中国经济的动态效率:理论与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9 张春田;中国金融发展、投资与经济增长[D];吉林大学;2008年

10 郭翠荣;资本形成的机制与效率比较[D];苏州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袁莎莎;预期寿命对储蓄率的影响[D];山东大学;2012年

2 代双;基于EBA模型的我国储蓄率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D];合肥工业大学;2013年

3 余鹏程;全球化背景下的美国私人储蓄率下降之谜[D];复旦大学;2011年

4 姜伟;我国最优储蓄率与社会养老保险关系实证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5 张圣醒;中国经济转型中的就业选择对城镇居民储蓄的影响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6 张德勇;人口老龄化影响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几种途径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7 唐玲玲;促使我国储蓄有效转化为投资的途径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8 杨波;利率市场化与我国经济增长的关系[D];暨南大学;2008年

9 刘昭;中国经济的收敛性:包含制度因素的经验分析[D];辽宁大学;2008年

10 尹建斌;我国流动性过剩成因及其对策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4325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byz/14325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a10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