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市群形成过程中的区域负外部性及内部化对策研究
本文关键词: 城市群 区域外部性 城市功能疏解 跨界污染 出处:《中国软科学》2014年08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集聚——扩散效应推动着城市群的形成和发展,同时也衍生出区域的负外部性。区域负外部性制约了城市群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并导致了空间侵占、污染转移、发展剥夺、跨界污染等诸多问题。本研究在分析城市群形成过程中,核心城市非农就业人口过度集聚、核心城市污染密集型产业扩散、城市生产生活空间粗放无序扩张、外围城市污染反向转移和扩散、城市间经济社会发展关联程度变化等导致的区域负外部性的基础上,分析了区域负外部性的成因并提出了实现城市群区域负外部性内部化的政策建议。
[Abstract]:Agglomeration-diffusion effect promotes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urban agglomeration, but also gives rise to the negative externality of the region. The negative externality of the region restricts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and social integration of urban agglomeration and leads to space encroachment and pollution transfer. In the process of the formation of urban agglomeration, the core city non-agricultural employment population concentration, the core city pollution-intensive industries spread. On the basis of the regional negative externalities caused by the extensive and disorderly expansion of urban production and living space, the reverse transfer and diffusion of pollution in peripheral cities, and the change in the degree of correlation between cities in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etc.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auses of regional negative externalities and puts forward some policy suggestions for realizing the internalization of regional negative externalities in urban agglomeration.
【作者单位】: 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
【分类号】:F299.23
【正文快照】: 一、前言 局,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2013年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要优化布化宏观布局,把城市群作为主体形态,促进大中小 城市和小城镇合理分工、功能互补、协同发展。因 固沙、调洪蓄水、涵养水源、生物迁徙等;发展关此,在城市群层面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资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方创琳;蔺雪芹;;武汉城市群空间扩展的生态状况诊断[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0年10期
2 余光辉;耿军军;周佩纯;朱佳文;李振国;;基于碳平衡的区域生态补偿量化研究——以长株潭绿心昭山示范区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2年04期
3 吴群刚;杨开忠;;关于京津冀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思考[J];城市问题;2010年01期
4 陈群元;宋玉祥;;城市群生态环境的特征与协调管理模式[J];城市问题;2011年02期
5 周国华;彭佳捷;;空间冲突的演变特征及影响效应——以长株潭城市群为例[J];地理科学进展;2012年06期
6 丁四保;;中国主体功能区划面临的基础理论问题[J];地理科学;2009年04期
7 王昱;丁四保;王荣成;卢艳丽;;地理学区域研究中的外部性认识及其科学意义[J];地理研究;2011年04期
8 沈静;向澄;柳意云;;广东省污染密集型产业转移机制——基于2000~2009年面板数据模型的实证[J];地理研究;2012年02期
9 曹卫东;王梅;赵海霞;;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环境效应研究进展[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2年12期
10 覃盟琳;喻素芳;;城市生态版图理论视角下的城市发展生态负外部性问题探讨[J];规划师;2012年1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金川;肖磊;孙贵艳;;县域空间管治区划的理论与方法[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1期
2 杨维凤;;首都经济圈建设中的区域合作突破点和路径探讨[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3 曹伟;周生路;姚鑫;郑群英;;县域主体功能分区研究——以江苏宜兴市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1年05期
4 覃成林;周姣;;城市群协调发展:内涵、概念模型与实现路径[J];城市发展研究;2010年12期
5 王敏;刘嗣明;;基于区域外部性的武汉城市圈协调发展研究[J];城市;2008年06期
6 陈群元;喻定权;;中国城市群的不协调现象探析[J];城市;2010年06期
7 金家厚;;城市文明的衡量维度与发展取向——以上海市为例[J];城市问题;2010年10期
8 王敏;夏卫红;;城市圈发展中的区域外部性及内化研究[J];党政干部学刊;2008年06期
9 张晓瑞;宗跃光;;区域主体功能区规划研究进展与展望[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0年06期
10 解利剑;周素红;闫小培;;近年来中国城市化与全球环境变化研究述评[J];地理科学进展;2010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葛岩;陶英胜;;区域一体化规划实践探索——以长吉一体化区域总体发展规划为例[A];2011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1年
2 贾刘强;彭代明;;基于主体功能区视角的四川省城镇空间结构[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陈群元;尹长林;;我国城市群不协调发展现象的探析[A];2010年湖南省优秀城乡规划论文集[C];2010年
4 陈敏;马雷鸣;施红;马井会;顾松强;张国琏;;天气形势对上海世博会期间空气质量的影响分析[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8大气成分与天气气候变化的联系[C];2011年
5 朱佩娟;刘湘云;;长株潭绿心地区空间冲突与空间协调研究[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0-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鹏;中国大都市主体功能区规划的理论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满强;基于主体功能区划的区域协调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刘志虹;都市连绵区县域产业发展的复杂性及因应模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毕乐强;区域经济外部效应及对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5 高丽娜;产业空间集聚对中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6 郝玉龙;区域经济元竞合关系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7 陈群元;城市群协调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8 王昱;区域生态补偿的基础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9 黄祥钊;区域对接的系统组织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10 金波;区域生态补偿机制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姣;城市群协调发展的动力与路径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2 吕典玮;京津冀区域一体化中市场一体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程笑晗;承接产业转移背景下和县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4 蔡娇娇;北疆城镇区域动力机制与协调发展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5 王蕊;湖南“3+5”城市群协调发展机制及政策研究[D];湘潭大学;2009年
6 覃剑;广东欠发达地区承接产业转移与承担生态屏障的矛盾及其对策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7 刘欢欢;基于FDI的污染产业转移与环境效应分析[D];兰州大学;2010年
8 朱春明;政府环境规制失灵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9 李丽;京津电子信息业的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分析[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10 马春;宁夏沿黄城市群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宛志沪;潘虹;杨书运;;森林增雨效应的实例分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2 卢爱刚;何元庆;张忠林;庞洪喜;顾娟;;中国大陆对全球变暖响应的区域敏感性分析[J];冰川冻土;2005年06期
3 张爱东;王晓燕;修光利;;上海市中心城区低空大气臭氧污染特征和变化状况[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6年06期
4 张颖;吴丽莉;苏帆;杨志耕;;我国森林碳汇核算的计量模型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5 陈愈,吴建伟;对我国招商引资中污染产业转移问题应予关注[J];商业研究;2003年19期
6 叶岱夫;空间稀缺理论与城市管理[J];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7 张一心,吴婧,朱坦;中国公众参与环境管理的研究[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5年04期
8 陈林生;聚集效应、中心地理论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J];财经科学;2004年01期
9 姚圣;;政治缓冲与环境规制效应[J];财经论丛;2012年01期
10 吴晓青,洪尚群,段昌群,曾广权,夏丰,陈国谦,叶文虎;区际生态补偿机制是区域间协调发展的关键[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孙立平;;走向社会重建之路[A];第七届中国改革论坛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毕乐强;区域经济外部效应及对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2 滕丽;GIS环境下的区域溢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肖宏;环境规制约束下污染密集型企业越界迁移及其治理[D];复旦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彭佳捷;基于生态安全的长株潭城市群空间冲突测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2 郭新想;居住区绿化植物固碳能力评价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3 华f;基于GIS的长沙市景观格局定量分析与优化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4 陈晓芳;城市化进程中土地冲突管理的理论分析与机制设计[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建刚;;中部地区城市群发展问题及对策探析[J];求实;2006年12期
2 张会新;;城市群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3 欧阳\,
本文编号:14687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byz/14687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