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贷期限结构对宏观经济影响的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16 10:46
本文选题:信贷期限结构 切入点:经济增长 出处:《西南财经大学》2013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对中国的冲击并不小,为了保持经济稳定增长,政府启用早在1998年就逐渐淡出的信贷规模控制政策,2009年信贷投放高达9.63万亿,从效果来看,2009年全年GDP增长率保持在8.7%的高水平,资本形成对GDP的贡献率则高达92.3%,而信贷资金无疑是资本形成的主要来源。但是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在产能过剩、消费结构不平衡的情况下,以发放贷款的方式“保增长”是不可持续的,而且天量信贷的发放也引发了关于通货膨胀的担忧。要解决信贷在促增长与稳物价之间的平衡问题,需要先了解清楚信贷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机制如何,本文就是基于此进行的研究。 通过对文献的梳理不难发现,以信贷对经济增长和物价水平影响为研究对象的文献并不少,其趋势是将信贷进行分类深入剖析,研究其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此类做法有益于发掘信贷对宏观经济影响的深层次原因。本文以信贷期限结构对宏观经济的影响进行研究是基于以下几点:1.国内已存在将信贷按照发放企业的不同性质、发放的不同地域以及流向不同的部门进行分类的文献;2.国外文献中较多的是以信贷持有者不同进行分类,如居民贷款与公司贷款,但由于我国居民信贷不成熟,因此对其研究并不现实;3.国内有以信贷期限结构分类对宏观经济进行研究的相关文献,但不存在信贷期限结构对整个国内宏观经济影响进行研究的实证文献,以上为本文的选题背景和意义所在。 在进行实证分析之前对一些理论基础和关系进行梳理,首先对信贷传导的有效性进行分析,通过对货币中性论与非中性论进行梳理,得到短期是非中性的结论,这说明信贷作为货币供给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增长和物价水平的影响是是存在。其次在中国目前这种仍然以间接融资为主的背景下,相比货币政策的其他传导渠道,信贷传导渠道更具有效性,而且信贷量是事实上的政策中介目标,金融危机的发生更加重了对该渠道的依赖。然后在此基础上结合相关概念分别将短期贷款和中长期贷款对经济增长与物价水平可能存在的影响进行分析,得出一些较为理论的影响效应以便和实证部分结论对比,得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在以上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实证检验,实证过程采用先对研究变量进行描述统计分析,以便在对变量间关系有一个直观的了解之后再进行建模分析。本文采用的是因子增强型向量自回归(FAVAR)模型,该模型相比其他而言,最明显的优势是能够在样本量有限的约束条件下处理较多变量,使得模型更准确全面。 建模的步骤大致包括:运用主成分分析提取出选入本文的所有宏观经济变量的主成分;通过逐步回归剔除其与短期贷款、中长期贷款及经济增长和物价水平变量间的相关性;对以上四个主要变量和提取出来的主成分进行平稳性检验;得到其均为一阶单整后用两类贷款分别和经济增长、物价水平建立四组协整检验(每组均含主成分变量);然后对五个原始变量进行差分后以同样的方式建立四组VAR模型;之后对四组VAR模型进行稳定性检验;满足稳定性条件后进行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最后对模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后得到以下结论: 1)从不同时期效应来看,短期贷款和中长期贷款对GDP和CPI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均有正向影响,这其实就是国内目前的现实写照。 2)两类不同期限贷款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强于对物价的拉动作用,在目前国内需求尚且不足的情况下,无论哪类贷款在发放初期都是会增加总需求,因此短期内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是明显的,而仅当信贷投放过大,投放效率低才会导致通货膨胀。 3)短期贷款与宏观经济的相关性以及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效应都明显弱于中长期贷款,这与短期贷款没有充分发挥其作用以及近年来中长期贷款激增有很大关系。 4)短期贷款对经济增长和物价水平的解释力从长期来看几乎不存在,而中长期贷款对两者的影响持续期较长,并且在短期和长期其影响的效应有较大差别。这与中长期贷款主要用于投资有关,因为投资是把双刃剑,在短期以提高总需求的方式对经济产生影响,而长期则会通过提高全社会要素生产率从而增加总供给。 最后在此基础上分别给出针对短期贷款和中长期贷款的建议,使之能够进一步达到理想状态,减弱对经济增长和物价水平顾此失彼的不平衡影响效应。 本文较为突出的地方有:在结构安排方面,各章节衔接良好,并有紧紧围绕主题的逻辑;实证部分引入FAVAR模型有效解决VAR等模型处理变量数较少的缺陷,并且分别建立四组模型在厘清信贷期限结构对宏观经济变量不同影响效应的同时也降低受其自由度有限的约束。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F832.4;F124;F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曾令华,王朝军;经济增长与贷款增长相关性的实证分析[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4年03期
2 章晟;李其保;;信贷规模对经济增长与物价变动影响的实证分析[J];财贸经济;2009年12期
3 李明贤;李学文;;基于STR模型的金融机构信贷资金投放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J];系统工程;2009年01期
4 刘秉镰;武鹏;刘玉海;;交通基础设施与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基于省域数据的空间面板计量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10年03期
5 吴丽华;;我国信贷规模控制的有效性分析[J];经济学动态;2008年10期
6 盛松成;吴培新;;中国货币政策的二元传导机制——“两中介目标,两调控对象”模式研究[J];经济研究;2008年10期
7 范从来;盛天翔;王宇伟;;信贷量经济效应的期限结构研究[J];经济研究;2012年01期
8 周晓艳;韩朝华;;中国各地区生产效率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分解(1990-2006)[J];南开经济研究;2009年05期
9 韩爱华;;贷款增长与经济增长相关性的量化研究:以上海为例[J];浙江金融;2006年12期
,本文编号:16195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byz/16195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