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股东表决权结构、身份类型与公司价值——基于“掏空”行为的视角
本文选题:表决权结构 切入点:股东身份 出处:《世界经济文汇》2014年05期
【摘要】:本文在一个统一的框架下研究了多个大股东的合谋与制衡关系,构建了合谋利益团体的最优决策模型,得到了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结论。以中国A股上市公司2006—2011年间的数据为研究样本,通过实证研究发现:第一大股东不具有绝对表决权优势时,表决权集权程度的增加会加剧"掏空"行为,这种影响在第一大股东为国企时更加明显。"掏空"程度和公司价值随实际控制人所有权的增加分别呈现出倒U型和U型变化。当实际控制人所有权落在30%—40%之间时,"掏空"现象最严重。实际控制人所有权和表决权分离度的增加也会加剧"掏空"。在非国有企业中,当第二、第三大股东为国有企业时,随着其表决权的增加,"掏空"程度不断加深。本研究的发现有助于我们理解大股东表决权结构和身份类型对公司价值的影响机制,对监管部门限制大股东"掏空",提高中小投资者保护水平,进而促进我国资本市场健康持续发展也有重要的政策意义。
[Abstract]:In this paper, we study the collusion and checks and balances of many large shareholders under a unified framework, and construct the optimal decision-making model of collusive interest groups. Taking the data of Chinese A-share listed companies from 2006 to 2011 as the research sample, it is found that the first largest shareholder does not have absolute voting advantage. Increased centralization of voting rights exacerbates "tunneling", This effect is more obvious when the largest shareholder is the state-owned enterprise. The degree of "tunneling" and the value of the company show inverted U shape and U type change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ownership of the actual controller, respectively. When the ownership of the actual controller falls between 30% and 40%, the degree of "tunneling" and the value of the company show the change of "inverted U" and U-type respectively. "tunneling" is the most serious phenomenon. The increase in the separation of ownership and voting rights of actual controllers will also exacerbate "tunneling." in non-state-owned enterprises, When the third largest shareholder is state-owned enterprise, the degree of "tunneling" deepens with the increase of voting rights. 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help us to understand the influence mechanism of voting structure and identity type of large shareholder on company value. It is also of great policy significance to limit the "hollowing out" of the major shareholders and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protection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investors, and thus promote the health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hina's capital market.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基金】: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项目批准号2009BJB026)的资助
【分类号】:F832.51;F271;F272.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白重恩,刘俏,陆洲,宋敏,张俊喜;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05年02期
2 徐莉萍;辛宇;陈工孟;;股权集中度和股权制衡及其对公司经营绩效的影响[J];经济研究;2006年01期
3 王鹏;周黎安;;控股股东的控制权、所有权与公司绩效: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J];金融研究;2006年02期
4 冯旭南;李心愉;陈工孟;;家族控制、治理环境和公司价值[J];金融研究;2011年03期
5 唐跃军;;审计质量VS.信号显示——终极控制权、大股东治理战略与审计师选择[J];金融研究;2011年05期
6 李增泉,孙铮,王志伟;“掏空”与所有权安排——来自我国上市公司大股东资金占用的经验证据[J];会计研究;2004年12期
7 渡边真理子;;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控制权、金字塔式结构和侵占行为——来自中国股权分置改革的证据[J];金融研究;2011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卢媛媛;王静刚;;股权制衡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的分析与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23期
2 杨宝臣;王立清;尹辉;;政治联系、负债与公司治理作用[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3 沈维成;;资本结构、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4 彭冰;;中央和地方关系中的上市公司治理[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5 彭浩;刘海建;陈默;;中国上市公司并购中的代理问题实证研究[J];比较管理;2010年02期
6 曾新;李新渠;;完善国有企业集团公司治理的思考[J];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7 王胜君;吴冲;;基于代理理论的公司资本结构约束与激励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8 肖淑芳;金田;刘洋;;股权激励、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9 刘建勇;朱学义;侯晓红;;不同机构持股比例下的上市公司特征[J];商业研究;2009年06期
10 胡娟;刘星;;最终控制人类型对投资影响的研究[J];商业研究;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高明华;蔡卫星;曾诚;;股权结构与信息披露质量:来自证券分析师盈余预测特征的证据[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李葳;郭鹏;;黑龙江上市公司治理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A];建设东北亚和谐国际经贸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陈言;;中小投资者保护、“隧道效应”与公司价值[A];2008年度(第六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C];2008年
4 余劲松;梁红英;;立法导向、投资者诉讼与公司治理水平改善[A];2008年度(第六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下)[C];2008年
5 周方召;周正;尹龙;;国有上市公司高管激励与绩效关系研究——来自上海证交所国有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6 周方召;周正;曲振涛;孙凯;;利益共谋还是监督激励——基于中国上市公司董事和高管薪酬上涨与公司绩效的实证研究[A];2010年度(第八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下册)[C];2010年
7 周方召;周正;曲振涛;;法律保护、控股股东不对称股权结构和公司绩效——基于中国A股民营上市公司的经验研究[A];2011年(第九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8 郑志刚;;经理人掠夺视角的薪酬合约设计:承诺价值和外部法律环境的影响[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一部分)[C];2005年
9 夏雅丽;;论入世之际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A];《WTO法与中国论坛》文集——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年会论文集(五)[C];2007年
10 董直庆;王林辉;;相容委托和最优委托权安排:论我国国企治理的另一种分析框架[A];第五届国有经济论坛“海峡两岸企业改革与重组”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晓艳;公司治理与大股东的掏空和支持[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李静;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李国栋;董事会职能影响企业多元化经营绩效的实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丁业震;国有上市公司重组中的利益冲突与重组绩效[D];南开大学;2010年
5 彭华伟;中国上市公司股权协议转让中的大股东私人收益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周杰;公司治理对归核化战略决策及其实施效率的影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窦森;基于股权合作的FSFDI技术溢出效应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张岭松;资本结构与公司治理机制研究[D];南京大学;2010年
9 龙建辉;银行监督与公司治理效率[D];浙江大学;2011年
10 王江石;股权分置改革时期收购公司并购绩效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艳华;中小投资者利益保护与股权结构的关系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2 张红梅;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3 方索琴;家族企业金字塔式持股结构与资本结构的选择[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4 艾辉;金字塔结构下家族上市企业资本结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5 叶敬楠;会计收益质量特性对高管薪酬的影响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6 邓新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财务目标选择的影响[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7 谢小勇;国有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与公司绩效[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8 衣巍伟;英国公司治理结构修改历程以及对我国的启示[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9 毕菡;定向增发资产注入中的利益输送问题探讨[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10 许荔晶;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对公司绩效影响的实证分析[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杜莹,刘立国;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效率: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J];管理世界;2002年11期
2 朱红军,汪辉;“股权制衡”可以改善公司治理吗?——宏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控制权之争的案例研究[J];管理世界;2004年10期
3 李明辉;;代理成本对审计师选择的影响——基于中国IPO公司的研究[J];经济科学;2006年03期
4 冯旭南;李心愉;;终极所有权和控制权的分离: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J];经济科学;2009年02期
5 张华;张俊喜;宋敏;;所有权和控制权分离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我国民营上市企业的实证研究[J];经济学(季刊);2004年S1期
6 张春霖;存在道德风险的委托代理关系:理论分析及其应用中的问题[J];经济研究;1995年08期
7 陈信元,张田余;资产重组的市场反应——1997 年沪市资产重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1999年09期
8 孙永祥,黄祖辉;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与绩效[J];经济研究;1999年12期
9 魏刚;高级管理层激励与上市公司经营绩效[J];经济研究;2000年03期
10 陈晓,江东;股权多元化、公司业绩与行业竞争性[J];经济研究;2000年08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陈俊;制度变迁、市场需求与独立审计质量的改善[D];厦门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丁婧;;浅议我国股东表决权代理制度[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8年05期
2 翁孙哲;;股份公司股东表决权若干规则激励分析[J];商业时代;2010年03期
3 林升;;论我国公司股东表决权制度[J];知识经济;2013年23期
4 赵志钢;;因特网与上市公司股东表决权的保护[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5 焦艳芳;田雨;;股东表决权代理制度探析[J];科学咨询(决策管理);2007年02期
6 欧阳晨;;股东平等与股东表决权行使方式的发展[J];中国市场;2007年Z1期
7 侯东德;;论股东表决权的保障规则[J];商业时代;2009年04期
8 王敏;;股东表决权制度创新的若干思考[J];经济导刊;2011年06期
9 王洪强;;我国股东表决权行使方式研究[J];商业文化(上半月);2011年11期
10 邢小琴;;股份有限公司股东表决权制度研究[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李天兰 吴小鹏;股东表决权排除制度之完善[N];人民法院报;2005年
2 武汉大学法学院博士生 隋淑静;试论股东表决权行使的一般原则[N];人民法院报;2008年
3 常州市戚墅堰区检察院 盛光华;股东表决权经济基础之我见[N];江苏法制报;2010年
4 湖南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肖海;瑕疵出资股东表决权限制的制度功能[N];中国工商报;2014年
5 赵万一 孟继超;股东表决权的限制与排除[N];法制日报;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洁;论股东表决权协议的正当性基础[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2 张晓红;论股份有限公司股东表决权的限制[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3 王欣;股东表决权的相关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6年
4 郭影;论股东表决权排除[D];华东政法大学;2007年
5 王潉峰;股东表决权排除制度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4年
6 张建行;控制股东表决权限制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13年
7 何欢;股东表决权排除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8 杨久栋;股东表决权制度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9 张东;中小股东表决权法律保障制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10 赵耀祖;股东表决权排除法律制度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6549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byz/16549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