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资本论文 >

机构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影响的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26 15:57

  本文选题:盈余管理 切入点:机构投资者 出处:《东北财经大学》2013年硕士论文


【摘要】:随着“超常规发展机构投资者”战略的稳步实施,我国资本市场中机构投资者规模迅速壮大,地位逐步提升,作为重要的外部治理机构对上市公司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近年来,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问题逐渐突显,影响投资者决策,损害投资者利益,受到理论实务界的广泛关注。因此,本文针对机构投资者持股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影响的研究有利于盈余管理领域研究的进一步深化,有利于从新的视角出发以找到抑制盈余管理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方法,更有利于机构投资者自身的长远持续发展。 本文以2010-2012年我国资本市场A股数据为研究对象,运用SPSS软件对机构投资者整体持股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的关系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并进一步细化研究模型,分别考虑持股比例不同以及类型不同对盈余管理所产生的不同影响。 全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阐述本文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并提出研究方法、整体思路框架及本文创新点。第二章分别从机构投资者与公司治理、机构投资者与盈余管理、机构投资者异质性三方面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充分吸收前人研究成果之后对研究现状进行总结和评述。第三章对机构投资者、盈余管理的相关定义进行界定,阐述机构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影响的相关理论,并在逻辑分析基础上提出本文的三个研究假设。在第四章本文进行了实证研究,在对相关解释变量、被解释变量、控制变量进行界定后构建回归模型,分别对机构投资者整体持股、不同比例机构投资者及不同类型机构投资者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并分析结果。第五章得出实证分析结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合理化建议,并提出本文研究局限性及进一步发展方向。 本文取得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机构投资者整体持股比例越高,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越低,即机构投资者能够减少管理当局机会主义行为,压缩管理当局盈余管理空间。(2)当机构投资者持股水平有区别时,其作用机理出现明显差异。低持股比例机构投资者(小于6%)投机性较强,随着持股比例的增加会刺激管理当局的盈余管理行为。中持股比例机构投资者(大于6%且小于30%)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之间不存在显著关系,因为其自身的两面性导致不能有效发挥积极股东作用。高持股比例机构投资者(大于30%)与盈余管理程度显著负相关,因为其持股比例较高,更加注重企业长期发展,能够有效利用自身信息优势,参与公司治理,有效抑制管理层盈余管理。(3)不同类型机构投资者的治理作用不同,证券投资基金持股规模较大,QFII拥有较强独立性,这两类机构投资者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显著负相关,能够积极监督管理当局的盈余管理行为。其他类型机构投资者发展时间相对较短,受到投资规模、独立性等方面限制,未能发挥积极作用降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 本文在消化吸收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期望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创新和贡献。(1)考虑不同比例的机构投资者对盈余管理影响程度的差别。本文在考虑机构投资者整体对盈余管理作用后,进一步细化研究内容,将6%、30%作为分界点,分别考虑低中高三类机构投资者在持股水平有区别时对盈余管理影响的差异。(2)在实证分析中对机构投资者进行分类研究。国内已有的研究,大多以机构投资者整体为研究对象,忽视了机构投资者的异质性,因此,本文针对机构投资者规模、独立性、与上司公司业务关联等区别,对机构投资者的不同类别进行了单独的理论分析及实证研究,进而得到更准确的结论,提出更合理的建议。(3)在构建模型时考虑内生性问题。本文在模型中采用滞后变量,以更准确地发现机构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的影响。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F275;F832.5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刘志远;李海英;;机构持股与中小投资者保护[J];上海金融;2009年03期



本文编号:16685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byz/16685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c89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