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市场IPO盈余管理实证检验——基于IPO制度改革和板块差异的研究
本文选题:IPO + 盈余管理 ; 参考:《财会月刊》2014年20期
【摘要】:本文以2006年至2012年A股IPO公司为研究样本,用可操控应计利润衡量盈余管理,研究发现:1总体而言,IPO企业在发行前后确实存在显著为正的可操控应计利润;2与2009年新股发行制度的改革前相比,2009年后IPO企业的盈余管理程度不但没有降低,反而有所提高,盈余质量变差;3主板IPO企业的盈余管理在上市前与中小板、创业板基本没有显著的差异,但上市后却出现了明显的不同,中小板、创业板企业仍存在较强的动机将企业的盈余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
[Abstract]:In this paper, from 2006 to 2012, A shares IPO company as the research sample, using the control accrued profit to measure earnings management, the study found that 1, in general, there is a significant and manipulable accrual accrued profit before and after the issuance of IPO enterprises; compared with the reform of the new issue system in 2009, the earnings management of the IPO enterprises in 2009 is not more than that in 2009. On the contrary, the earnings quality has been improved, and the earnings management of 3 board IPO enterprises h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ith the SME board before listing, but there are obvious differences after listing, small and medium board, and the firm still has a strong motivation to maintain the enterprise surplus at a higher level.
【作者单位】: 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分类号】:F832.51;F27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陈胜蓝;;财务会计信息与IPO抑价[J];金融研究;2010年05期
2 陈书燕;;监管制度变革对IPO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6年S2期
3 张宗益;黄新建;;我国上市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中的盈余管理实证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3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戴书龙;;新会计准则下盈余管理中的“会计魔法”揭秘[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2 陈祥有;;我国A股发行公司IPO前盈余管理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3 高慧;;ST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的实证研究[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4 陈媛;周庆;李金;;非经营性资金占用与经营业绩[J];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2期
5 郑金国;刘波;吴成华;;股权分置改革中的盈余管理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9年11期
6 赵煜程;;新股发行对股市波动的影响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11年02期
7 沈振宇,王金圣,薛爽;会计准则制定导向悖论[J];财经研究;2004年06期
8 郭荟;张辉军;;盈余管理对地方政府资源配置的影响研究[J];财会通讯;2006年08期
9 徐文学;刘畅;;基于盈余管理视角的IPO公司“变脸”分析[J];财会通讯;2010年09期
10 黄虹荃;崔文娟;;中介机构声誉与IPO公司盈余管理水平关系——来自A股市场的实证研究[J];财会通讯;2010年3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马忠;朱栗;;盈余管理计量方法综述与研究展望[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8年学术年会(第十五届年会)暨中央在鄂集团企业财务管理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2 王泽霞;牟辉;林黎亮;;制衡型股权结构抑制盈余管理有效吗?——来自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8年学术年会(第十五届年会)暨中央在鄂集团企业财务管理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3 裴红卫;柯大钢;成静;;市场识别了会计舞弊吗?——来自沪深股市的经验证据[A];公司财务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王亚平;吴联生;白云霞;;中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频率与幅度[A];中国会计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5年
5 贺宏;李培;;我国上市公司IPO前盈余管理及其长期市场表现的实证分析[A];第七届全国财务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刘晓霞;;盈余管理与企业投资决策——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9年学术会议(第十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黎文靖;黄琼宇;程敏英;魏明海;;家族企业的政治关联如何影响盈余质量?——来自中国家族企业的证据[A];中国会计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Underwriter Reputation,Issuer Ownership,and Pre-IPO Earnings Management:Evidence from China[A];中国会计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杨模荣;;上市公司IPO后业绩滑坡成因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姚明龙;张丹敏;邱雅雯;;中小板上市公司IPO盈余管理问题研究[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会计与财务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杜瑞;机构投资者持股特征与盈余管理的关系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2 高锐;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投资支出的关系研究——融资约束视角[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3 林大庞;股权激励的公司治理效应:基于盈余管理与公司业绩视角的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4 杨顺华;中小企业债权融资中的盈余管理研究[D];江苏大学;2011年
5 杨芳;新股发行定价机制变迁对会计盈余质量的影响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6 罗智渊;中国员工持股制度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7 王鸿;应计质量与资产定价[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8 雷强;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银行监督效应研究:理论与实证[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9 仇冬芳;农业上市公司终极控制对非经常性损益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10 苏方杰;股权分置改革对上市公司大股东代理问题影响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晶;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影响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黄好杰;管理者风险偏好变化与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郑欢;薪酬契约、董事会特征与盈余管理[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4 王谦;企业盈余管理行为的博弈分析[D];山东大学;2010年
5 陈琴;基于盈余管理动机视角的会计—税收差异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6 杨湘兰;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审计质量的相关性研究[D];大连交通大学;2010年
7 邢丽滢;基于企业管理层薪酬契约的盈余管理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0年
8 韩雅静;IPO公司盈余管理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9 刘金玉;工业企业IPO过程中盈余管理的存在性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10 张澜;我国上市公司IPO过程中的盈余管理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孔爱国,李哲;IPO定价的信号模型:信息披露机制有效性检验(1992-2002)[J];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5期
2 陈共荣;李琳;;IPO前盈余管理与抑价现象的实证研究[J];系统工程;2006年09期
3 刘煜辉,熊鹏;股权分置、政府管制和中国IPO抑价[J];经济研究;2005年05期
4 陈工孟,高宁;中国股票一级市场发行抑价的程度与原因[J];金融研究;2000年08期
5 魏明海;盈余管理基本理论及其研究述评[J];会计研究;2000年09期
6 肖曙光;蒋顺才;;我国A股市场高IPO抑价现象的制度因素分析[J];会计研究;2006年06期
7 徐宗宇;对盈利预测可靠性影响因素的分析研究[J];会计研究;1998年01期
8 韩德宗,陈静;中国IPO定价偏低的实证研究[J];统计研究;2001年04期
9 李志文;修世宇;;中国资本市场新股IPO折价程度及原因探究[J];中国会计评论;2006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铁;罗燕雯湖南大学会计学院;荆娴;;应计利润计量偏差及对识别盈余管理的影响——基于计量信息相关性分析和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经验验证[J];会计研究;2006年06期
2 黄梅;;总体应计利润模型计量偏差分析[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8年11期
3 张昕;;对应计利润分离法在中国适用性的反思[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8年06期
4 黄梅;;盈余管理的总体应计利润计量法综述[J];会计之友(上旬刊);2008年08期
5 张昕;;关于应计利润分离法适用性的质疑[J];财会月刊;2009年06期
6 高秀兰;韩士民;;不同计算方法下非操纵性应计利润分析[J];财会通讯;2009年12期
7 赵岩;胡征源;;应计利润对其持续性的影响[J];求索;2010年09期
8 刘大志;;应计利润分离模型的效力检验——基于中国资本市场的实证研究[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9 高秀兰;高淑东;韩士民;;操纵性应计利润对盈余管理度量影响的实证分析[J];会计之友;2011年08期
10 丁辰;;盈余管理总体应计利润计量模型的评述[J];中国商贸;2013年1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周铁;罗燕雯;荆娴;;应计利润计量偏差及对识别盈余管理的影响——基于计量信息相关性分析和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经验验证[A];中国会计学会财务成本分会2006年年会暨第19次理论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2 周铁;罗燕雯;荆娴;;应计利润计量偏差及对识别盈余管理的影响——基于计量信息相关性分析和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经验验证[A];中国会计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中册)[C];2006年
3 张帆;郭斌;;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计量对我国银行盈余管理影响的实证研究[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金融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4 肖星;宋衍蘅;;会计准则与会计信息质量——基于“新四项计提”的经验证据[A];中国会计学会第六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暨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4年
5 黄福广;李西文;;中小企业IPO、盈余管理与风险资本持股——来自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的实证证据[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创业与中小企业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李雪斌;厦新:玩转盈余变脸利润[N];中国财经报;2005年
2 陈致平 姜建华;退市机制缺陷引发盈余管理[N];中国财经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黄新建;中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中的盈余管理研究[D];重庆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琦;应计利润质量评价与影响因素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2 聂吉春;应计利润分离法在钢铁类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3 蒋月婷;应计利润现金流与资产收益[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4 李娜;企业生命周期和应计利润与盈余持续性关系的实证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5 陈潇阳;我国上市公司审计质量对可控应计利润影响的实证研究[D];重庆大学;2005年
6 张联刚;盈余管理中政治动因的实证研究[D];兰州商学院;2007年
7 高蕊;应计异象进一步细分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8 易璐;盈余管理与审计意见相关性的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9 杨娜;CFO更换与可操纵应计利润的相关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10 李映军;我国上市公司发行新股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8367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byz/18367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