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理念融入房地产开发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探讨
本文选题:低碳理念 + 环境影响评价 ; 参考:《环境保护》2014年10期
【摘要】:我国房地产业蓬勃发展,建筑能耗增长迅速,环境影响评价作为我国重要的环境管理强制手段,可考虑在已有的评价体系中加入低碳指标应用于房地产开发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本文首先从理论上探讨低碳融入房地产开发项目环评的可行性及必要性的基础,进而参考借鉴国内外研究构建包含生态质量、建筑质量、过程质量和社会综合质量四部分的房地产开发项目低碳环评指标体系,并基于环评的三大主体对房地产低碳环评实施推广途径进行研究。
[Abstract]:China's real estate industry is booming, building energy consumption is growing rapidly,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is an important compulsory means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in China. The low carbon index can be applied to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of real estate development project. In this paper, the feasibility and necessity of low carbon integration into the real estate development project are discussed theoretically, and then the ecological quality and the building quality are built with reference to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research. Four parts of process quality and social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real estate development project low carbon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index system, and based on the three main body of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low carbon real estate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implementation of the research.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环境与能源学院城市人居环境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分类号】:X820.3;F293.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刘伟;鞠美庭;邵超峰;于敬磊;;中国能源消耗趋势与节能减排对策[J];环境保护;2008年17期
2 李丽平;;以环境政策调整促进低碳经济发展[J];环境保护;2009年23期
3 罗宏;杨占红;冯慧娟;;将“低碳”引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思考[J];环境污染与防治;2010年12期
4 王建廷;李迎迎;;我国住宅产业化绿色发展路径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年19期
5 陈强;刘文博;韩晶;;工业规划环评中融入低碳经济理念构建新的指标体系[J];生态经济;2012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新;叶芝祥;刘伟;严坤;;四川省工业能耗与大气污染物分析[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2 黄存权;柏明国;;安徽省推进节能减排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J];北方经贸;2012年06期
3 郭军良;;产品全生命周期下节能减排科学评价体系构建[J];轻工科技;2013年10期
4 杨常青;王亚男;陈颖;;气候友好型环境影响评价方法研究与探讨[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2年01期
5 郑新;叶芝祥;刘伟;;2007年四川省工业能源消耗与相关大气污染物分析[J];绿色科技;2012年03期
6 李青;;环境保护:经济刺激手段的选择与协调[J];江苏社会科学;2012年04期
7 周林;徐金富;徐雪波;高鹤森;;制造环节全周期能耗成本的节能减排科学评价体系[J];经营与管理;2012年12期
8 周毅飞;;湖北省公路交通运输体系构建研究[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9 武振;;住宅工业化建造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建筑经济;2013年08期
10 张莹莹;杜军驻;仇汝臣;;氨法捕集CO_2工艺研究进展[J];山东化工;201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谢军安;;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思路与对策[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林海伟;欧仕益;赵阳阳;马顺;周华;;乙基化蔗糖、甘露醇、甘油的合成与表征[A];“食品加工与安全”学术研讨会暨2010年广东省食品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李国敏;;中国城市住房及土地资源绿色利用的途径[A];2011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1年专刊(一)[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钱惠国;工业炉窑壁面散热及热污染控制的研究[D];东华大学;2010年
2 陆婕;青岛市节能减排内涵、评价和战略研究[D];青岛大学;2010年
3 周玉良;双重介质储层过平衡水侵损害的欠平衡返排恢复评价[D];西南石油大学;2012年
4 李激扬;技术进步视角下中国能源效率的测算与实证分析[D];湖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秉男;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法律与政策问题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2 唐义;湖北省客运集团节能减排评价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3 郭勇;河南省太阳能光伏发电发展前景的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4 冯媛媛;山东省工业节能减排效率评价模型构建及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5 潘洪洲;电站锅炉燃烧系统智能控制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1年
6 李怀霞;武汉城市圈经济低碳化发展的模式与对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方沛;促进青岛市节能减排的对策研究[D];青岛大学;2009年
8 潘志敏;管道增输器在天然气管道中的应用和实验[D];重庆大学;2009年
9 张在龙;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我国道路运输业节能减排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10 范锐;垫江分厂节能减排管理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辛章平;张银太;;低碳经济与低碳城市[J];城市发展研究;2008年04期
2 郑少露;吴仁海;阮文刚;;基于低碳循环经济的规划环评指标体系的探讨[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0年06期
3 鲍健强;苗阳;陈锋;;低碳经济:人类经济发展方式的新变革[J];中国工业经济;2008年04期
4 李干杰;丁中智;;对我国发展核电若干关键问题的分析与看法[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5 周生贤;;严格执行环评制度 全力推进历史性转变——在全国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环境保护;2006年11期
6 祝兴祥;;全面开创环评工作新局面[J];环境保护;2008年01期
7 姬振海;;低碳经济与清洁发展机制[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8 李正乐;;环评制度执行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09年03期
9 罗宏;杨占红;冯慧娟;;将“低碳”引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思考[J];环境污染与防治;2010年12期
10 刘颖春;;我国住宅产业化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本报记者 陆宇;[N];中国能源报;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董良峰;推进我国住宅产业化政策框架体系的构建及措施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贾立;肖波;;房地产开发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J];平顶山工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2 蒋林明;宋立群;修光利;;房地产开发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新问题探讨[J];污染防治技术;2007年05期
3 刘毅文;;清洁生产在房地产行业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J];北方环境;2011年05期
4 郭小宁;余福生;;银川市房地产开发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初探[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5 卢炎秋;常胜;宋鄂平;程胜高;;房地产开发的环境影响评价[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1期
6 方战强;;房地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的污染防治措施[J];广东化工;2010年06期
7 鱼红霞;杨坤;;房地产类项目环评中新问题探讨[J];云南环境科学;2006年S2期
8 姜文胜;吴少林;游汉兴;毛勇军;;关于房地产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思路和要点[J];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4期
9 林萍;;房地产开发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要点探讨[J];海峡科学;2009年06期
10 吴德芳;陈春飞;;开封市房地产开发项目环境问题分析[J];科技资讯;2010年2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曾红艳;;初探实施环境管理体系与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关系[A];广西环境科学学会2002—2003年度学术论文集[C];2003年
2 周玉梅;;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势在必行[A];山东环境科学学会2002年度学术论文集[C];2003年
3 李宇斌;;关于环境影响评价及其管理的思考[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卷)[C];2006年
4 许向宁;李胜伟;唐川;黄润秋;袁永旭;;金沙江干流梯级水电开发对生态地质环境影响评价[A];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2007年学术年会暨“生态环境脆弱区工程地质”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5 刘英彩;乔润卓;;城市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初探[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6年
6 罗春;彭民浩;彭辉;李萍;桂贤丰;;关于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的探讨[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8年
7 彭民浩;罗春;彭辉;李萍;桂贤丰;;关于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的探讨[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8年
8 徐春阳;丘文先;吴新胜;付云燕;吴杰;沈伟;;扩散模式在垃圾发电厂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A];中国气象学会2008年年会大气环境监测、预报与污染物控制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9 耿红;孔亚平;陈济丁;徐宪立;;公路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的研究[A];中国公路学会04’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李凯;鞠美庭;孟伟庆;刘立国;;不同类型能源规划环境影响评价重点的探讨[A];中国环境保护优秀论文精选[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周文颖;掌握实情 务求实效 纠建并举[N];中国环境报;2010年
2 记者 孟斯硕;环保部罕见叫停两高铁项目[N];第一财经日报;2011年
3 许跃芝;建设港口要先进行环境影响评价[N];经济日报;2003年
4 江国成;我国将加快建立重污染企业退出机制[N];西部时报;2009年
5 林烨;建院八年科研结硕果[N];中国环境报;2010年
6 记者 赵关良;上海将所有规划建设项目纳入环境影响评价范围[N];中国环境报;2004年
7 佐刚 邱河清;黎川拒批重污染项目12个[N];抚州日报;2010年
8 国际大坝委员会主席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贾金生;对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实际效果仍需要继续加强[N];中国水利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欧阳新华 通讯员 张清 何智娟;黄河治理与开发中的理性抉择[N];黄河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方芳;提高业务水平确保环评质量[N];中国环境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苟建林;天然气勘探开发项目综合环境影响评价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3年
2 周杰;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的利益衡量研究[D];武汉大学;2012年
3 陈昕;基于有效管理模型的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有效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4 宋欣;跨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5 华建伟;矿产资源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理论与实践[D];南京大学;2011年
6 王辉民;环境影响评价中引入生态补偿机制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7 陈光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成都生物研究所);2006年
8 林驰;桥梁生命周期环境影响评价理论及其应用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9 刘顺妮;水泥-混凝土体系环境影响评价及其应用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10 高瑛;废物最小化的过程集成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壮;土壤环境影响评价法律制度完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魏鹂;杭州地铁工程环境影响综合评价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0年
3 徐庭慎;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4 吴敬涛;论我国环境影响评价的公众参与[D];河南大学;2008年
5 张艳娇;论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构建[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6 赵丽霞;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
7 张国滨;世行贷款MY市路网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8 段勇;城市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要点和案例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9 江洪炜;基于环境承载力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及实例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10 龙素群;环境影响评价专家系统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19098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byz/19098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