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资本论文 >

基于产业经济学视角的西部地区城镇化发展动力分析

发布时间:2018-05-20 08:51

  本文选题:城镇化 + 产业发展 ; 参考:《湖北农业科学》2014年03期


【摘要】:基于产业经济学视角探讨了阻碍西部地区城镇化发展的四大因素,分别是三次产业发展水平不高,产业结构亟待完善;产业内部链条收缩,产业关联不够紧密;资源禀赋制约严重,产业布局亟待优化;市场机制尚不健全,产业政策有待调整。进而提出了调整产业结构、延伸产业链条、优化产业布局、变迁产业政策等相应的措施和对策。
[Abstract]: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industrial economic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four factors that hinder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in the western region, namely, the thre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levels are not high,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needs to be improved urgently, the internal chain of industry shrinks, and the industrial connection is not close enough. The resource endowment is restricted severely, the industrial layout needs to be optimized urgently, the market mechanism is not perfect, and the industrial policy needs to be adjusted. Then it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measures and countermeasures such as adjusting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extending the industrial chain, optimizing the industrial layout and changing the industrial policy.
【作者单位】: 西京学院思想政治教研室;西安邮电大学产业经济研究所;
【基金】: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2D166) 陕西省教育厅科学研究计划项目(2013JK0142) 陕西省社科界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项目(2013C048)
【分类号】:F299.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牛凤瑞;;中国城市化60年回顾[J];城市住宅;2009年10期

2 杨庆育;;对我国落后地区科学跨越发展的思考——以重庆案例为主分析[J];财经界;2012年09期

3 王娟;;西部地区加快城镇化体制和政策研究——以成都统筹城乡改革试验为例[J];宏观经济研究;2011年02期

4 张沛;段禄峰;;从主体功能区建设审视西部城镇化发展[J];商业时代;2009年04期

5 赵国锋;段禄峰;;西部地区生态城镇建设的理论、构想和路径[J];现代城市研究;2013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嫱;王绍斌;王嘉;琚慧媛;;农牧交错带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概况[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24期

2 李天星;;浅析实现云南山地民族社区可持续发展的民族精神[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5期

3 靳慧芳;;榆林地区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2期

4 冯海云;李洪远;孟伟庆;常华;马春;;天津市1997年-2006年相对资源承载力的动态测度与分析[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9年02期

5 亚森·排吐力;程胜高;;乌鲁木齐市相对资源承载力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1年01期

6 祁有祥;赵廷宁;;我国防沙治沙综述[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S1期

7 关文彬,谢春华,孙保平,丁国栋;荒漠化危害预警指标体系框架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8 关文彬,谢春华,李春平,冶民生,孙保平,丁国栋;荒漠化危害预警原理与评价方法[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9 陈钧,史燕;关于实现我国篮球职业化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10 吴殿廷,梁进社,田杰,武聪颖;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时空优化模型的初步研究 [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常近时;;加快制造业发展是毕节试验区产业结构调整的要务[A];毕节模式研究[C];2010年

2 李孝坤;;我国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现状与趋势[A];2004中国区域经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晏鄂川;谭立勤;唐辉明;;地质环境及其灾害防治与社会经济活动的思考[A];2002年中国西北部重大工程地质问题论坛论文集[C];2002年

4 马娅;匡耀求;黄宁生;;东江流域城市可持续发展及其水资源生态补偿研究[A];第四届粤港澳可持续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何永贵;乞建勋;韩月娥;郝文静;;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的权衡分析[A];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王艳;曾刚;王灏;;集成创新视角下的崇明生态岛可持续发展产业建设研究[A];2007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学术年会论文集(3)[C];2007年

7 吴丹;;广东省发展绿色经济的资源环境分析[A];2012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2年专刊(一)[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青;广东经济可持续发展调控体系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2 张伟;产业集群与循环经济的关系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3 孙起生;基于低碳经济的县域产业结构优化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4 廖荣华;南山牧场区域生态文化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5 戴兴安;长沙市湿地生态服务功能评估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6 覃朝晖;成渝老工业基地可持续发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7 王守宝;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性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8 王洪波;中国林地现代管理模式关键问题研究与实践探索[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9 董维春;现代化进程中区域经济非均衡与协调发展[D];南京农业大学;2000年

10 杨玉林;农业可持续发展与农业机械化[D];中国农业大学;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富;佳木斯市生态城市建设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盖晓媛;杭州市乡村景观旅游规划设计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3 于涛;农户采用可持续农业技术行为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4 唐瑞周;大理古城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5 张鹏宇;福建省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建设调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熊勇珍;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能力测度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范晓燕;生态旅游环境伦理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8 李望君;广州市森林公园时空动态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8年

9 赵晓英;传统乡村文化景观及保护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8年

10 浣成;广州市林业信息服务系统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苏志红;;有效营造城市特色景观研究[J];北方园艺;2008年09期

2 潘安敏;郭冬梅;;中国生态城市建设的现状、问题、对策[J];城市;2007年01期

3 阎星;高洁;;探索城乡统筹的中国城市化道路[J];宏观经济管理;2010年01期

4 刘勇;;我国城市群演进轨迹与前瞻[J];改革;2009年04期

5 段进军;;健康城镇化是推动统筹城乡发展的动力[J];改革;2009年05期

6 黄海;李炎谛;;西部地区城镇化模式选择[J];商场现代化;2005年30期

7 王如松,欧阳志云;天城合一:山水城建设的人类生态学原理[J];现代城市研究;1996年01期

8 彭红丽,苏智先;西部生态环境与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若干问题[J];灾害学;2005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焕波;王铮;;中国基尼系数预测及分析[J];管理评论;2007年06期

2 李晓莉;;我国的城镇化发展阶段与推进问题研究[J];中州学刊;2008年02期

3 梁爽;;城镇化要走有序健康发展之路[J];城乡建设;2008年08期

4 乔力;胡兵;;城镇化与产业的协调发展[J];魅力中国;2009年34期

5 李华;王敏;;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同步是城乡统筹的关键[J];中国合作经济;2011年02期

6 肖万春;;论我国城镇化成本风险的类型与预警体系建设[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7 朱宝树;;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的综合改革[J];市场与人口分析;2006年03期

8 王娟;王春艳;;城镇化过程中的征地问题探析——以淄博市张店区西部开发区为例[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9 段艳平;;小城镇发展与产业集群的互动性分析[J];当代经理人(中旬刊);2006年21期

10 侯静珠;魏广君;;中国城镇化快速发展期的思考[J];小城镇建设;2009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盛英斌;;推进城镇化过程中的“逆城镇化”现象探析[A];贵州实施城镇化带动战略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王真;刘洋;;以利益共同体为取向的城镇化路径的思考[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王建康;智敏;;推进陕西城镇化健康发展——以西安市雁塔区为例[A];陕西统筹城乡发展研究[C];2011年

4 贾小玫;向波;袁凤华;;陕西省城镇化与工业化关系的协整分析[A];陕西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10年年会“西部大开发10年”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田光进;全泉;;基于MAS模型的城镇化时空动态模拟[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徐静;;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几点新思考[A];“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贵州省社科界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贵州省委十届十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座谈会观点摘编[C];2010年

7 杨先明;袁帆;;为什么FDI没有西进——从产业层面分析[A];“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与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刘烈武;宋焕斌;;以“城市矿产”开发破解矿产资源匮乏难题的探析[A];2011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1年专刊(一)[C];2011年

9 章征涛;祁蕊;;主动还是被动——对我国城市化路径的思考和建议[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傅幸之;黄慧明;唐勇;潘珂;;南疆地区疏附县城镇化发展路径的思考[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院副院长 胡必亮;重视城镇化过程中的社会迁移问题[N];新华日报;2010年

2 ;管理 城镇化文明之道[N];黑龙江日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何卓;“北国粮都”的城镇化之路[N];中国经济导报;2010年

4 古丽;城镇化:须注重丰富内涵[N];西藏日报(汉);2011年

5 梁宇广 聂建江;“用工荒”的根源在于城镇化问题[N];榆林日报;2011年

6 记者 李鹤 崔鹏;物价住房城镇化民生话题成热点[N];人民日报;2011年

7 杨盛海 湖南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法学研究所;推进新型城镇化[N];中国人口报;2011年

8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 胡启良;城镇化过程中的伤筋动骨处[N];社会科学报;2010年

9 简新华 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积极稳妥推进健康城镇化[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10 记者 李沛;省政协推进新型城镇化调研组莅平[N];平顶山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静;三江平原垦区城镇化过程与空间组织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2012年

2 邱桂杰;区域开发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动力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3 赵建强;我国地方政府科技投入行为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4 王雅红;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城镇化模式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5 钟春艳;统筹城乡发展中北京郊区城镇化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年

6 屈婷;马克思的城乡分工理论与中国的城市化道路[D];南开大学;2012年

7 蒋国云;上市公司估值模型的创新与实证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8 罗应光;云南特色城镇化发展研究[D];云南大学;2012年

9 王蒙;农村城镇化进程中政府功能分析[D];南开大学;2012年

10 王本兵;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制度创新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贺佳;各省ICT产业发展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辽宁大学;2013年

2 岳兵;农村城镇化过程中“用工荒”现象分析[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3 孔凡蓉;农村城镇化过程中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4 左挺;我国农村城镇化过程中农民失地的影响与对策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

5 唐晋;城市化与产业发展偏差水平及其对策研究[D];广西大学;2008年

6 黄波;区域旅游竞合理论模型的构建与应用研究[D];广西大学;2008年

7 侯静;基于产业发展的四川城市化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8 张沐;统筹城乡的城镇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9 鲁井兰;江苏省城市化水平综合评价研究[D];江苏大学;2007年

10 夏丹;传媒在传统乡村转向城镇化过程中的影响[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9139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byz/19139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a43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