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酬激励、解职风险与基金锦标赛效应研究——新的证据与解释
本文选题:开放式基金 + 锦标赛 ; 参考:《上海金融》2014年08期
【摘要】:报酬激励与解职风险是基金行业竞赛中输赢家进行风险调整的激励来源,二者对风险调整的交互影响依赖于股市周期,因此锦标赛制度下输赢家风险调整与股市表现紧密相关。研究发现,我国开放式基金的业绩资金流激励滞后于股市周期,导致输赢家的风险调整预测在牛熊市转换的年份不稳定。在基金行业锦标赛效应下,输家在下半期实现了排名反转,而赢家则出现排名下滑,牛市阶段适度冒险是输家最有效的投资策略选择。
[Abstract]:Reward incentive and dismissal risk are the incentive sources of risk adjustment for winners and losers in fund industry competitions. Their mutual influence on risk adjustment depends on the stock market cycle, so the risk adjustment of winners and losers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performance of the stock market under the championship system. It is found that the fund flow incentive of open-end funds in China lags behind the stock market cycle, which leads to the instability of the risk adjustment forecast of winners and losers in the year of bull and bear market transition. Under the fund industry tournament effect, the loser achieved the rank reversal in the second half period, but the winner appeared the rank to drop, the bull market stage moderate risk is the loser's most effective investment strategy choice.
【作者单位】: 暨南大学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71002087) 广东省教育厅学科建设项目(2013WYXM0013)
【分类号】:F832.51;F272.9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姚正海,吴冬梅,李刚;基于上市公司业绩的经营者报酬激励机制研究[J];商业经济;2005年03期
2 刘善敏,谌新民;经营者报酬激励的规模与行业特性[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3 杨海芬;独立董事报酬激励的动因及主要方式辨析[J];生产力研究;2004年03期
4 汪志强;;浅论知识型员工的激励[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5 叶克林;论我国企业家报酬制度的变迁与创新[J];江苏社会科学;2000年05期
6 靳娟;对建立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机制的思考[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7 袁建昌;王秀文;;职业经理人的整合报酬激励[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6年20期
8 刘玉樵;刍议国企经理人员的几种报酬激励形式[J];江西财税与会计;2001年06期
9 蔡一珍;我国国企经营者报酬 激励与量化方法研究[J];商讯商业经济文荟;2002年06期
10 杨海英;;企业家激励制度研究[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甄丽明;唐清泉;;管理层风险偏爱、报酬激励与企业R&D投入——基于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研究[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张颖;;从非经常性损益分析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A];2005年对外经贸财会论文选[C];2005年
3 黄光耀;;关于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机制的探索与思考[A];全国煤炭企业改革与管理优秀论文和调研报告[C];2002年
4 王燕妮;胡振江;;高管激励对研发投入的影响研究——基于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实证检验[A];第六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唐清泉;;变动报酬与固定报酬对经理行为的影响[A];2001年中国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6 李中义;范立东;;国有企业经营者薪酬激励模式选择[A];2009中国国有经济发展论坛——危机与变局中的国有经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周方召;周正;尹龙;;国有上市公司高管激励与绩效关系研究——来自上海证交所国有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8 王燕妮;王瑛;;中国上市公司董事会治理与研发投入——基于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公司治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9 曹阳;;中国上市公司高管层股权激励实施现状的问卷调查与分析[A];首届内部控制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史虹;;中国上市公司治理风险防范与公司治理监督机制构建[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公司治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走向管理创新前沿[N];安徽日报;2003年
2 葛锋;员工激励与企业增效[N];内蒙古日报(汉);2006年
3 新达制药 董金陵;文化与激励[N];医药经济报;2002年
4 李越侠;管理创新也要讲策略[N];内蒙古日报;2004年
5 王世安;大雪集团在竞争中成熟[N];中国企业报;2004年
6 牛一鸣;企业人才决策的博弈分析(二)[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3年
7 张小明;直面“知本”经营风险[N];经理日报;2003年
8 通讯员 张滢 本报记者 郭新秋 李卫东;大雪纯生 成功实现“三级跳”[N];中国食品质量报;2003年
9 本报记者 左永刚;国有创投民营化助力科技创新创业[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1年
10 孔涛;企业人本管理的几点理性思考[N];中国黄金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侯清麟;国有企业经营者最优报酬激励机制之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2 刘宏;制造业企业研发人员激励机制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8年
3 邓玉林;知识型员工的激励机制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4 李良智;经营者货币报酬激励与控制权激励替代关系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3年
5 刘晓霞;国有控股公司管理者报酬激励与盈余管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苏姗姗;企业研发团队成员满意度评价与提升机制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0年
7 岳敏;国有企业高管人员激励机制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8 刘苹;人力资本权变激励策略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9 王健菊;职业经理人风险防范与激励约束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10 滕莉莉;报酬激励与持基激励对基金管理人不当行为治理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庞彪;非经济性报酬激励因素实证研究[D];浙江财经学院;2011年
2 刘士争;国有企业分公司经理人报酬激励模型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3年
3 张建辉;企业高级雇员报酬激励研究[D];厦门大学;2002年
4 王莉;国有企业经营者报酬问题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8年
5 程瑞娟;经理报酬激励强度评价的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6 姚志宏;管理层激励与盈余管理[D];苏州大学;2008年
7 吴强;扬州HL公司经营者报酬激励机制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2年
8 廖群;国有企业激励机制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9 姚爱科;基于会计信息的管理者报酬激励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10 顾建强;民营上市公司职业经理人报酬激励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9952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byz/19952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