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极控制人、盈余管理方式与IPO业绩变化——来自不同市场板块的证据
本文选题:剩余收益 + 随机前沿模型 ; 参考:《财会月刊》2014年20期
【摘要】:本文首先运用应计盈余管理模型和真实盈余管理模型检验我国证券市场IPO前后盈余操纵动机的强度,并细分至终极控制人性质和资本市场两个层次,以观察盈余管理方式选择上所存在的差异,然后进一步分析了两种盈余管理方式对IPO后长期经营业绩的影响程度。实证结果表明:上市公司上市前后三年内每年均进行应计盈余管理,而每间隔一年会进行真实盈余管理;盈余管理程度和选择实施真实盈余管理意愿的强度均遵循"主板中小板创业板"的规律,且国有上市公司更倾向于采用真实盈余管理方式;在公司治理因素中,董事会持股比例和管理层持股比例是盈余管理程度和方式选择的两大重要参考因素。此外,与应计盈余管理相比,真实盈余管理对IPO后长期经营业绩的负面影响更大。
[Abstract]:This paper first uses the accrual earnings management model and the real earnings management model to test the intensity of earnings manipulation motivation before and after IPOs in China's stock market, and divides it into two levels: the nature of ultimate controller and the capital market. By observing the differences in the choice of earnings management methods, this paper further analyzes the impact of two earnings management methods on the long-term operating performance after IPO. The empir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listed company carries on the accrual earnings management every three years before and after listing, and carries on the real earnings management every one annual interval; The degree of earnings management and the intensity of choosing to implement real earnings management follow the law of "main board small and medium-sized board gem", and state-owned listed companies tend to adopt real earnings management mode. The proportion of board holding and the proportion of management holding are two important reference factors for the choice of earnings management degree and mode. In addition, compared with accrual earnings management, real earnings management has more negative impact on long-term operating performance after IPO.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分类号】:F832.51;F27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李开伟;韩传模;李晓雄;;公司增发过程中经营活动真实盈余管理程度研究[J];财会月刊;2012年11期
2 潘端莲;杨有红;;盈余管理与创业板公司IPO前后的业绩变化[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3 张东旭;江新峰;;真实盈余管理影响因素研究述评[J];财会月刊;2013年16期
4 蔡春;朱荣;谢柳芳;;真实盈余管理研究述评[J];经济学动态;2011年12期
5 顾鸣润;田存志;;IPO后业绩变脸与真实盈余管理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2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潘端莲;杨有红;;盈余管理与创业板公司IPO前后的业绩变化[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2 杨超;刘倩;;审计质量与盈余管理方式选择——基于A股IPO公司的研究[J];国际商务财会;2013年06期
3 祁菲菲;吴立源;;真实盈余管理:国内外研究综述[J];财会通讯;2013年27期
4 何威风;熊回;;审计监督与盈余管理方式研究[J];财政监督;2013年23期
5 季敏;金贞姬;;民营上市公司董事会特征与真实盈余管理相关性研究[J];财会通讯;2013年30期
6 熊婷;程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与盈余管理相关性研究[J];财会通讯;2013年36期
7 Yong DU;Jun DU;Bo YAN;;Study on the Reasons and Countermeasures for Loss of Listed Companies in Manufacturing Industry[J];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2013年12期
8 侯晓红;唐祖薇;柳雅君;;我国微利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方式选择研究[J];商业研究;2013年11期
9 邓德军;王湘瑶;杨舒;;企业的社会责任行为:“好公民”还是“好演员”?——基于企业盈余管理视角[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6期
10 张多蕾;杨鸿艳;;企业盈余管理研究脉络述评与展望[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13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陈红;陈林;解净宇;;经营租赁表内化的必要性研究——基于真实活动盈余管理视角[A];中国会计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2 邓德军;王湘瑶;杨舒;;企业的社会责任行为:好公民还是好演员?——基于企业盈余管理视角[A];中国会计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3 杨忠海;孙营;;管理层动机、盈余管理方式与投资者情绪[A];中国会计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4 周娟;;控股股东性质与真实盈余管理——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A];中国会计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5 张金若;高洁;刘溢;;环境不确定性、产权性质与真实盈余管理[A];当代会计评论(第6卷第1期总第11期)[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薄澜;上市公司债务融资中的盈余管理实证研究[D];辽宁大学;2013年
2 李蓓蓓;中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识别与控制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3年
3 艾林;中国商业银行盈余管理行为研究[D];重庆大学;2013年
4 李红梅;基于融资视角的财务重述动因及后果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5 李辽宁;税收成本约束下的企业盈余管理行为研究[D];西北大学;2013年
6 宋文娟;会计剩余控制权、会计信息质量与资本配置效率[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7 孙静;高管过度自信在盈余报告水平控制中的传导机制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8 刘伶;相关者利益均衡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关系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9 陶宝山;真实盈余管理的制度诱因与经济后果[D];暨南大学;2013年
10 汪健;关联交易、治理特征与盈余质量[D];厦门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邹昊;投资者关系管理对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2 胡晓蕾;浙江民营企业上市融资绩效的实证分析[D];浙江大学;2012年
3 王怡鸿;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与真实活动盈余管理关系的实证研究[D];南昌大学;2012年
4 肖家翔;上市公司真实盈余管理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5 王广乾;制造业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D];兰州大学;2013年
6 杜健;JD集团物流公司业务流程重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
7 李玲璐;内部控制与盈余管理的相关性分析[D];江西财经大学;2013年
8 牛r,
本文编号:20068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byz/20068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