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资本论文 >

银企关系的溢出效应分析——基于信贷成本及信贷可获得性的经验证据

发布时间:2018-06-12 17:31

  本文选题:银企关系 + 关系型贷款 ; 参考:《西南金融》2014年06期


【摘要】:本文以上市公司年报中披露的贷款数据为基础,根据国有四大银行和非国有四大银行向在中国上市公司提供贷款的数据,对信贷成本及信贷可获得性的决定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对国有四大银行和非国有四大银行在利率决定因素方面及发放信用贷款决定因素方面的差异比较来对我国商业银行存在的问题做具体分析。本文的结论主要有:一是企业与四大银行关系的加强不仅有助于降低企业继续与四大银行借款时的融资成本,而且有助于降低企业未来与非四大银行融资时的成本;二是企业与四大银行关系的加深可以提高企业获得非四大银行信用贷款的概率,而企业与四大银行的关系对获得四大银行的信用贷款并无显著性影响。以上的结论再次证明了传统关系型贷款理论中银企关系的价值——有效地克服信息不对称、降低信贷成本。
[Abstract]:Based on the loan data disclosed in the annual report of listed companies, according to the data of four state-owned banks and four non-state-owned banks providing loans to listed companies in China, The determinants of credit cost and credit availability are studied empirically. By comparing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four state-owned banks and the non-state-owned banks in the determinants of interest rate and issuing credit loans, this paper makes a concrete analysis of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ommercial banks of our country. The main conclusions of this paper are as follows: first, the strengthening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terprises and the four major banks will not only help to reduce the financing costs of enterprises when they continue to borrow from the four banks, but also help to reduce the costs of financing between enterprises and non-big four banks in the future; Second, the deepening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terprises and the four banks can improve the probability of obtaining credit loans from non-four banks, whil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terprises and the four banks has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obtaining credit loans from the four major banks. The above conclusion proves once again the value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anks and enterprises in the traditional relational loan theory, which effectively overcomes the information asymmetry and reduces the credit cost.
【作者单位】: 中信银行;
【分类号】:F832.4;F27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何韧;论银行关系借贷的价值与风险[J];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2 郭田勇;李贤文;;关系型借贷与中小企业融资的实证分析[J];金融论坛;2006年04期

3 黄金老;利率市场化与商业银行风险控制[J];经济研究;2001年01期

4 曹敏,何佳,潘启良;金融中介及关系银行——基于广东外资企业银行融资数据的研究[J];经济研究;2003年03期

5 周好文,李辉;中小企业的关系型融资:实证研究及理论释义[J];南开管理评论;2005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亚东;利率的市场化[J];鞍山钢铁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2 阎为民,方威;利率市场化的利与弊[J];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3 杜崇东;邮政储蓄面临的利率市场化风险研究[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4 卢凯;;央行加息对股市、房市和车市影响的经济学分析[J];商业研究;2006年02期

5 李俊江;张东奎;;日本利率政策变革与商业银行经营风险分析[J];商业研究;2012年04期

6 周新军;;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相关关系综述[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7 晋重文,毛晓琴,李玉峰;利率市场化的负面效应及中央银行的监管[J];财经科学;2002年03期

8 东波;利率市场化和商业银行的流动风险管理[J];财经科学;2004年S1期

9 何韧;;银企关系与银行贷款定价的实证研究[J];财经论丛;2010年01期

10 梁鸿飞;垄断型信贷市场融资担保问题分析——以民营中小企业融资为例[J];财经问题研究;200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李昊;;浅析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管制问题[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建设服务型政府”研讨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08·理论专刊)[C];2008年

2 ;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研究[A];中国金融学会第八届调研报告评选获奖论文集[C];2005年

3 邓建平;;银行关联、审计意见与债务契约——基于我国民营企业的实证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财务成本分会2011年年会暨第二十四次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刘明;;试析通货紧缩期间的利率政策[A];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20次会议论文集(第四册)[C];2006年

5 杜颖洁;曾泉;;银行关系是否导致贷款歧视?——基于中国民营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A];中国会计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蒋欣;金融自由化、资产市场波动与经济危机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庞菁菁;我国利率波动传导效应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张永;行为公司金融视角下的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结构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4 石圣东;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和国内外利率变动影响的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刘雅然;中国利率市场化及利率政策效应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曹彤;我国中型商业银行零售银行客户体系构建[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7 段红涛;我国商业银行风险防范问题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2年

8 李柏洲;我国投资银行风险管理的理论与方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2年

9 樊卫东;中国利率市场化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10 陈柳;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婷婷;A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策略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李小芬;小微企业关系型融资探讨[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江燕;利率变动对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4 关茹;国有商业银行利率风险度量与管理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5 杜乐;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6 郭扬;基于担保、定价及渠道角度对中小企业贷款问题的研究[D];浙江财经学院;2011年

7 高洁;我国中小企业关系型融资问题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0年

8 徐莉;中小企业融资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0年

9 袁婷;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0年

10 刘华强;DZ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蒋海;不对称信息、不完全契约与中国的信用制度建设[J];财经研究;2002年02期

2 萨奇;利率市场化与高利率关系的国际经验[J];国际金融研究;1996年01期

3 黄金老;利率市场化与商业银行风险控制[J];经济研究;2001年01期

4 易纲,赵先信;中国的银行竞争:机构扩张、工具创新与产权改革[J];经济研究;2001年08期

5 郑江淮;国有企业预算约束硬化了吗?——对1996-2000年信贷约束政策有效性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01年08期

6 李志峗;银行结构与中小企业融资[J];经济研究;2002年06期

7 周荣芳;关于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思考[J];中国金融;2001年05期

8 刘芳;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制度分析和国际经验借鉴[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2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兴浩;;企业家财富靠“四大银行”[J];人力资本;2006年05期

2 ;做大容易做强难[J];农村金融研究;2004年01期

3 赵丹洁;;进一步促进银企务实合作——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关于做好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合作工作的通知》[J];中国中小企业;2010年04期

4 ;声音[J];中国海关;2003年10期

5 张宁馨;;小客户 大利润[J];现代经济信息;2008年10期

6 ;管理文摘(Digest)[J];中国企业家;1999年05期

7 ;林毅夫认为我国金融体改当务之急是发展中小银行[J];中国经济快讯;2000年20期

8 林汉川;;债转股“大餐”一定可口吗?[J];中外管理;2000年05期

9 赵欣;;客户关系管理:企业维系客户的利器[J];大众商务;2002年03期

10 杨宇;;银行破产风险与企业存款管理——对加强企业银行存款管理的建议[J];钢铁技术;2005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杨栋昌;;债转股对公司股份结构的影响及治理的法律问题[A];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经济业务委员会2001年年会论文集[C];2001年

2 李自伟;张星;;基于TOPSIS的商业银行员工满意度评价研究[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四大银行合作支持中小企业融资[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9年

2 证券时报记者 于扬 周宇;四大银行携手工信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N];证券时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陈岩鹏;工信部力推解困中小企业四大银行重视度前所未有[N];华夏时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杨明;工信部与四大银行签署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合作备忘录[N];中国工业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王晓明;工信部联手四大银行: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N];21世纪经济报道;2009年

6 记者 季洪光;四大商行联袂力助中小企业发展[N];科技日报;2009年

7 宋延涛;国际银团巨资大投入 辉山乳业豪情向天歌[N];经理日报;2005年

8 本报记者 吴德群;企业梦中国梦紧紧相连[N];深圳特区报;2006年

9 赵 京;时风魅力招来银行投资大手笔[N];中国企业报;2002年

10 本报记者 宗满意;扶持小企业 破解融资难[N];厦门日报;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杨明文;金融体系调整和金融产品创新与中小企业融资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2 肖华;建设银行湖南省分行贷款营销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3 赵U,

本文编号:20104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byz/20104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5b2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