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衍生工具的契约性质与金融风险管控
本文选题:金融衍生工具 + 契约 ; 参考:《开发研究》2014年02期
【摘要】:金融衍生工具创新的步伐越来越快,金融衍生工具的种类与交易额规模大幅增加,金融衍生工具在优化资源配置的同时,也暗藏着巨大风险。金融衍生工具的契约性质决定了风险是金融衍生工具的固有属性。因此,金融风险的控制是金融衍生工具发展的首要任务。本文对金融衍生工具的契约性质及潜在的风险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研究金融风险的产生及其管控,提出通过合理的契约结构来管理金融衍生工具风险的建议。
[Abstract]:The pace of innovation of financial derivatives is getting faster and faster, the types of financial derivatives and the volume of transactions have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While optimizing the allocation of financial resources, financial derivatives are also hiding huge risks. The contractual nature of financial derivatives determines that risk is the inherent attribute of financial derivatives. Therefore, the control of financial risk is the primary task of the development of financial derivatives. 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contractual nature and potential risks of financial derivatives, studies the emergence and control of financial risks,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to manage the risks of financial derivatives through a reasonable contractual structure.
【作者单位】: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
【分类号】:F830.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刘丽娜;;制度与契约的关系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2 白钦先;常海中;;关于金融衍生品的虚拟性及其正负功能的思考[J];财贸经济;2007年08期
3 刘克崮;;美国次级房贷危机的原因及启示[J];管理世界;2007年12期
4 安毅;;历次金融危机成因及对中国金融改革的启示[J];现代经济探讨;2009年04期
5 卫兴华;孙咏梅;;当前金融危机的特点与根源及应对思考[J];经济学动态;2009年05期
6 张恒;;美国金融危机发生的金融衍生品异化的解释[J];财会研究;2009年12期
7 聂辉华;新制度经济学中不完全契约理论的分歧与融合——以威廉姆森和哈特为代表的两种进路[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韦伟,周耀东;资产专用性、机会主义和合约安排[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5期
2 张缨;中国转型期企业间经济活动“低信任”违约现象的社会学解释[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3 刘玲;孙凯;;“企业+农户”型产业组织效率改进的博弈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24期
4 李丽;王传斌;;浅析我国开放式基金的制度环境问题[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5 徐德信;;代理人为什么接受委托人的损害:“公有关系合约”的注解[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6 席彦群;刘绍平;;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几点思考[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7 帅晓姗;王杨X;;精益生产对铁路运输企业契约关系的重构[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8 王立志,韩福荣;从生命周期角度探究企业的性质[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9 关玫,钱大军;司法公信力的经济分析[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10 刘丽娜;;制度与契约的关系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黎秀蓉;;“李约瑟之谜”的博弈论解读[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2 吴锦宇;张志鹏;;试论契约治理机制的应用——以宗教信仰为例[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下)[C];2011年
3 曲振涛;肖芳;周方召;;公司法契约路径的经济学分析[A];2005年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5年
4 马凌;李光宇;;浅析政府干预的法律规制——以新制度经济学分析为视角[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5 吴锦宇;张志鹏;;试论契约治理机制的应用——以宗教信仰为例[A];2011年(第九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6 刘晓东;;基于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分析[A];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黎秀蓉;;制度是博弈的结果:国家理论[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二部分)[C];2005年
8 唐绍欣;王小丽;;非正式制度安排与民间的特殊婚姻习惯[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卢晨;周小亮;;契约理论视角下中国证券市场投资结构扭曲成因分析[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于立;刘凤芹;;专用性人力资本与准租金安排——飞行员劳务合约的效率1[A];2010年中国产业组织前沿论坛会议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敬;审计期望差距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2 姚远;技术标准下的专利联盟形成机理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3 王贺东;不确定性、能力与企业制度[D];南开大学;2010年
4 平力群;公司法变革与日本公司治理结构演化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吴练达;制度、行为与经济发展[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6 翟月雷;基于契约观的预算松弛治理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7 曾友中;马克思货币理论与当下金融危机[D];武汉大学;2010年
8 曾月明;政企关系质量对企业财务报告和政府会计监管的影响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9 宋兰旗;中国高校筹资制度创新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胡继立;企业控制权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兆余;产权视角下的国家形成理论探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戴宇;市场运营环境下电力供应链优化协调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3 尚海燕;莱芜市农业综合开发组织模式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杨巨;初次收入分配、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潜力[D];湘潭大学;2010年
5 赖丽华;我国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问题探析[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6 高玲;三花股份资产重组运作实践和绩效分析[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7 芮金生;风险投资中的契约关系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8 曾兰;上市公司高管薪酬影响因素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9 秦敬林;我国契约型基金公司治理结构与绩效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10 纪平维;试论煤矿安全规制的合约选择[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余永定;;美国次贷危机:背景、原因与发展[J];当代亚太;2008年05期
2 杨解君;契约文化的变迁及其启示(上)——契约理念在公法中的确立[J];法学评论;2004年06期
3 王海燕,赵培标;金融工程内蕴研究[J];国际金融研究;2002年02期
4 黄小军;陆晓明;吴晓晖;;对美国次贷危机的深层思考[J];国际金融研究;2008年05期
5 陆晓明;;从金融产品异化角度解析次贷危机的特征、发展和前景[J];国际金融研究;2008年11期
6 聂辉华;交易费用经济学:过去、现在和未来——兼评威廉姆森《资本主义经济制度》[J];管理世界;2004年12期
7 刘克崮;;美国次级房贷危机的原因及启示[J];管理世界;2007年12期
8 张五常;;金融灾难的核心问题——与贝加商榷[J];黑龙江金融;2008年10期
9 大卫·科茨;;美国此次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是新自由主义的资本主义[J];红旗文稿;2008年13期
10 葛强;;论金融衍生产品信用风险的来源[J];江海纵横;2008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仲雨虹;金融衍生工具风险的审慎性管理[J];中国外汇管理;1999年11期
2 娄成武;魏立明;;金融活动中的价值性认识[J];辽宁经济;2005年11期
3 王海霞;;我国金融衍生工具会计确认和计量的探讨[J];时代经贸(理论版);2006年02期
4 苏哲;;金融衍生工具的财务风险与内部控制[J];中国审计;2008年05期
5 杨墨;;商业银行金融衍生工具会计管理和风险防范的探讨[J];商业会计;2010年13期
6 宋佳娟;;浅析金融衍生工具的风险监管[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年36期
7 谭哲;;金融衍生工具风险的形态及其本质[J];现代商业;2009年36期
8 于书洋;;浅议金融衍生工具风险的防范[J];绿色财会;2011年05期
9 魏立明;;金融衍生工具风险的形态及其本质[J];辽宁经济;2005年12期
10 王晓炜;金融衍生工具风险的会计监控与披露[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学院学报;2000年1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东北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 魏立明;金融衍生工具风险的形态及其本质[N];科技日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袁媛;沈联涛:银行不能低估金融衍生工具风险[N];上海证券报;2007年
3 覃珊珊;产品创新将成为理财市场主基调[N];上海证券报;2006年
4 唐燕 本报记者 徐诺金 博士 《21世纪金融大趋势》丛书主编;未来金融是这样的[N];信息时报;2000年
5 FN见习记者 章永哲;理顺法律关系 规范理财市场[N];金融时报;2005年
6 本报记者 田文会;宁波银行内退员工力争认购股权[N];财经时报;2007年
7 上海财经大学 卢蓉;作全球银行 全能银行[N];国际商报;2000年
8 陈璐 董玉舸;金融衍生交易如何防范风险[N];中国经济时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红强;金融衍生工具系统风险的宏观效应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简婷;金融衍生工具及其风险管理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6年
2 吴树彪;金融衍生工具风险管理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3年
3 谭薇;金融衍生工具投资风险问题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07年
4 王雪梅;我国银行金融衍生工具风险管理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5 涂忠武;金融衍生工具的内部控制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6 黄海平;金融衍生工具风险防范初探[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7 汪小燕;金融创新工具风险的形成及其防范[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8 胡庆刚;金融衍生工具风险及管理[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2年
9 毛润青;论金融衍生产品之市场风险管理[D];浙江工业大学;2009年
10 张默然;商业银行存款契约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0186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byz/20186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