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银保”农业贷款模式绩效及制度创新解析——基于佛山三水的经验
本文选题:“政银保”模式 + 制度绩效 ; 参考:《广东农业科学》2014年16期
【摘要】:佛山市三水区首推"政银保"农业贷款模式,促进了农村金融健康有序发展和金融支持"三农",并且具有很强的普适性。通过研究发现,"政银保"模式的关键在于农村金融多元参与主体在差异化利益目标下协商合作,并形成具有动态激励和约束功能的制度安排,打破了单个利益主体下政府强制性制度供给,是三大利益主体博弈的产物;财政杠杆撬动农业保险与信用担保的同步推进,诱导商业性保险机构和合作银行愿意并持续为"三农"服务;同步集结了合作银行、政府担保和农业保险分担农业贷款的风险,在各方利益目标的约束条件下形成了相互认同并可信承诺的风险承担安排。
[Abstract]:Foshan Sanshui District has promoted the healthy and orderly development of rural finance and the financial support of "agriculture, rural areas and farmers", and has a strong universality. Through the research, it is found that the key of the model of "political, banking and insurance" lies in the negotiation and cooperation of the multiple participants in rural finance under the goal of differentiated interests, and the formation of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s with the functions of dynamic incentive and restraint. It breaks the supply of the government compulsory system under the single interest subject, which is the result of the game between the three main interests, and the financial leverage moves the agricultural insurance and the credit guarantee to advance simultaneously. Inducing commercial insurance institutions and cooperative banks to be willing and continuing to serve agriculture, rural areas and farmers; pooling cooperative banks, government guarantees and agricultural insurance to share the risks of agricultural loans, A risk-bearing arrangement with mutual agreement and credible commitment is formed under the constraint of the interests of all parties.
【作者单位】: 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2BJY096)
【分类号】:F832.4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温涛,冉光和,熊德平;中国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增长[J];经济研究;2005年09期
2 人行平顶山市中支课题组;农业贷款的总量、效应与制约因素分析:平顶山个案[J];金融研究;2003年03期
3 田力,胡改导,王东方;中国农村金融融量问题研究[J];金融研究;2004年03期
4 杜彪;;关于我国农村金融制度变迁的思考——基于诺思的国家与制度变迁的理论视角[J];农业经济问题;2007年10期
5 黄黎平;;财政支农支出对我国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研究[J];农业经济;2013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静静;漆雁斌;;我国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英文)[J];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2009年Z1期
2 陈辉;刘钟钦;贾伟生;;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的相关性研究——以辽宁省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30期
3 李敦瑞;郝嘉妮;孔群喜;;中国农村金融供给抑制问题分析[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4 翟敏;;浙江省农村金融如何更好促进农村经济的增长[J];北方经济;2010年22期
5 苏振天;;论新农村建设中的资本要素缺失[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年12期
6 宁薛平;文启湘;;金融中介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基于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经验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7 郑晓燕,许晓东,谢元态;统筹城乡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支持[J];商业研究;2005年16期
8 张玮;曾国平;何勋鲲;;农村金融服务促进统筹城乡收入区域差异研究[J];商业研究;2010年01期
9 周波;于冷;史清华;;农业技术应用与农户收入增长:以江西农户为例[J];商业研究;2011年02期
10 吕品;彭勇;;金融发展水平对收入差距影响分析[J];商业研究;2011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谢欣;星炎;;“西三角”经济圈农民收入与金融财政支持的关系[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2 乔文兴;;农村金融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作用[A];政府管理创新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许晓东;谢元态;;统筹城乡经济发展中的资本支持[A];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国农业经济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张益丰;;农村经济发展与农民收入变动的宏观视角研究——一个基于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A];纪念农村改革30周年学术论文集[C];2008年
5 尹婵娟;;农村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量化分析[A];2007年山东大学“海右”博士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6 徐晓萍;李猛;;30年来农村金融改革的逻辑——基于新比较经济学的分析[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8)[C];2009年
7 刘洁;;金融发展、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基于1980—2007年的实证分析[A];纪念农村改革开放30周年学术研讨会暨建所50周年庆典论文集[C];2008年
8 林玉伦;葛新权;;区域农村金融发展和农民收入增长理论和实证分析[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8卷)[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磊;收入分配与金融结构:中国与OECD国家的比较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2 徐敏;新疆绿洲农业可持续发展融资机制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3 张晓芳;关于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再分配的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陶珍生;我国金融发展的收入分配效应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吴言林;金融发展中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的融资因素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6 陈文俊;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7 凌峰;中国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8 蒋水冰;我国金融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理论与实证[D];复旦大学;2010年
9 钱良信;金融发展、资本形成与经济增长[D];安徽大学;2011年
10 赵静敏;金融发展对我国对外贸易的作用机理与传导途径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晨;我国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增长关系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2 谢宗藩;中国农地金融制度探析[D];湘潭大学;2010年
3 罗亦鹏;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分析及因素检验[D];湘潭大学;2010年
4 赵新建;区域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5 姚佳成;大石桥市农民信贷问题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6 汪辉;金融发展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7 郭鹏;黑龙江省农村金融服务效率评价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8 赵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研究:国际经验和中国案例[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9 宋平;我国现代农村金融体系构建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10 陈茂良;金融发展不均衡对城乡收入的影响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玉珍;;我国财政支农资金绩效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0期
2 孟志兴;孟会生;;山西财政支农支出与农民收入关系实证研究[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03期
3 魏朗;;财政支农支出对西部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J];财经科学;2006年04期
4 温涛,王煜宇;农业贷款、财政支农投入对农民收入增长有效性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5年02期
5 蒋庆洋;;公共财政如何反哺“三农”——我国财政支农的框架分析[J];财政研究;2008年11期
6 胡莹;;论我国农村金融制度的创新[J];大连干部学刊;2009年11期
7 胡德仁,刘亮;我国财政支农政策绩效及政策选择[J];调研世界;2003年10期
8 蔡f ;;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的制度性障碍分析——解释流动与差距同时扩大的悖论[J];经济学动态;2005年01期
9 刘卫锋;;基于农户融资需求视角的农村金融制度创新研究[J];经济纵横;2009年02期
10 刘玉川;;财政支农与我国农民收入关系实证研究[J];财会研究;2010年2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束学龙;;霍山县 “五位一体”贷款模式破解农民融资难题[J];绿色中国;2010年Z1期
2 韩国康;;浙江省森林资源资产抵押贷款研究[J];林业经济;2010年04期
3 王新祝;;创新贷款模式[J];中国老区建设;2007年10期
4 朱芳香;胡黠;;国内外村镇银行贷款机制模式研究[J];中国商界(下半月);2009年11期
5 曹明;鲁加余;;销区农发行贷款模式的选择[J];现代金融;2002年05期
6 刘敏;丁德科;;创新我国中小企业贷款模式的对策研究[J];管理世界;2010年08期
7 马忠臣;;现行小额担保贷款模式缺陷与创新[J];黑龙江金融;2009年09期
8 胡雄勇;;对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信贷模式的探索与思考[J];金融经济;2009年18期
9 李文新;;商业化的微小企业贷款模式初探[J];中国管理信息化(综合版);2007年03期
10 刘连卿;赵丽敏;;大联保让农“贷”无忧[J];农村工作通讯;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沈华;;不同学生贷款模式的偿还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多群组结构方程模型视角[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涩市彻;;亚洲开发银行致辞[A];第二届中国营养产业高层论坛文集[C];2005年
3 刘秀芳;;借鉴国外先进经验 完善我国高校大学生资助体系[A];2007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4 刘涛;赵禹骅;;农村生态工程不同融资模式的风险分析[A];循环·整合·和谐——第二届全国复合生态与循环经济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5 李伊茗;渠帅;;民族地区小额信贷公司运行及监管的实证研究——以贵州省江口县小额信贷公司为例[A];民族法学评论(第6卷·2008年)[C];2008年
6 沈华;;校园地与生源地学生贷款运行效率比较[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薛景元;;大力发展小额信贷 加快和平区民营经济发展[A];民革组织为天津市“解难题、促转变、上水平”做贡献主题研讨会材料[C];2010年
8 胡耀宗;;高校贷款风险化解策略调查分析[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胡耀宗;;高校贷款风险化解策略调查分析[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赵一清;张韶恒;傅和玉;;中小企业治污项目融资难的研究[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罗进 田彬;扶助残疾人创业就业[N];金融时报;2010年
2 ;城市信用社微贷款模式获市社科优秀课题一等奖[N];本溪日报;2009年
3 通讯员 杨春艳 李亚辉;高阳县办事处摸索创新贷款模式[N];河北经济日报;2007年
4 记者 李力 通讯员 张清 陈曾明;银行—企业—农户[N];金融时报;2008年
5 记者 陈宝树 通讯员 黄锋;金融创新花开三湘[N];金融时报;2009年
6 温跃 通讯员 李庆锁;企业同业联保贷款模式的探索[N];金融时报;2007年
7 记者 吴国庆;国开行推出小额批发直贷业务[N];焦作日报;2009年
8 宋继红 郑良国;三方联动:中小企业融资方式创新呈亮点[N];中国信息报;2010年
9 金冠文 黄t,
本文编号:20593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byz/20593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