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市场资金供给问题的博弈分析
本文选题:农村金融 + 合作供给 ; 参考:《浙江农业学报》2014年02期
【摘要】:农村金融市场资金供给不足已成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运用博弈理论分析发现正规金融的传统业务和政府补贴扶持相结合的供给模式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农村金融的可持续供给,而参与人为大型商业银行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即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和贷款公司的非对称性鹰鸽博弈模型结果显示,二者在资金、农户信息两方面综合非对称强度越大,二者选择合作供给的可能性越大,且合作系统内存在进化稳定的混合策略纳什均衡。因此,为确保我国农村金融市场资金可持续供给,应积极合理地引导国内外大型商业银行与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合作,促进我国农村金融多元化发展。
[Abstract]:The shortage of fund supply in rural financial market has become the main restricting factor of rural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our country. By using the game theory analysis, it is found that the traditional business of formal finance combined with the support of government subsidies can not fundamentally solve the sustainable supply of rural finance, and the participants are large commercial banks and new rural financial institutions. That is, the asymmetric hawk pigeon game model of village banks, rural capital mutual aid societies and loan companies shows that the more asymmetric the comprehensive strength of capital and peasant household information, the greater the possibility of cooperative supply. And there is an evolutionary stable mixed strategy Nash equilibrium in the cooperative system. Therefore,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ustainable supply of funds in our country's rural financial market, we should actively and reasonably guide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large commercial banks to cooperate with the new rural financial institutions of our country and promote the diversified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s rural finance.
【作者单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理学院;
【基金】:教育部2011年度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基金资助项目(IRT1176)
【分类号】:F832.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王瑞武;贺军州;王亚强;石磊;李耀堂;;非对称性有利于合作行为的演化[J];中国科学:生命科学;2010年08期
2 何广文;;农村资金互助合作机制及其绩效阐释[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7年04期
3 肖彬;;大型商业银行服务“三农”新模式探讨[J];金融研究;2009年04期
4 中国农业银行三农政策与规划部课题组;湛东升;刘健;;大型商业银行与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合作模式研究[J];农村金融研究;2010年03期
5 何广文;李莉莉;;大型商业银行的小额信贷之路——兼论与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间的合作机制[J];农村金融研究;2011年05期
6 乔海曙;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金融约束及解除[J];农业经济问题;2001年03期
7 曲小刚;罗剑朝;;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的现状、制约因素和对策[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海洋,许源,张晓丽;我国东部农户生产性信贷金融抑制的差异性及对策——以沪郊两区一县农户调查为例[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2 李香允;;京郊农民专业合作社互助资金来源研究——以通州区于家务乡果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为例[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3 王文烂;论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供给约束与化解[J];商业研究;2002年07期
4 杜晓颖;;基于农户收入结构变化的农村金融服务需求[J];商业研究;2011年03期
5 胡国晖;雷颖慧;;基于商业银行作用及运作模式的普惠金融体系构建[J];商业研究;2012年01期
6 黎东升;郑小兵;向金珠;;我国农村金融服务的困境与规范创新的政策探讨[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农学卷;2007年04期
7 孟皓东;;欠发达地区农民贷款难问题实证研究——以河南省舞阳县为例[J];财经界(学术版);2011年09期
8 白钦先;秦援晋;;“退而更化”:中国合作金融的改良之路[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7年06期
9 江曙霞;江日初;谢杰斌;;贫困农户金融服务:研究综述与展望[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7年06期
10 王修华;;我国金融发展对居民收入分配影响的实证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7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陶珍生;我国金融发展的收入分配效应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宋彦峰;农村新型合作金融组织的制度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3 陶珍生;我国金融发展的收入分配效应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陈鹏;中国农户金融的微观行为结构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5 莫媛;县域农村金融市场分割与金融发展[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6 易小兰;农户贷款利率改革的福利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7 康未来;老挝农村金融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8 周小斌;中国农业信贷市场的运行机制与绩效[D];中国农业大学;2003年
9 姚耀军;转型中的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10 王文莉;中国农村合作金融产权改革与制度创新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晓晨;涉农贷款分类管理及政策支持机制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2 郑洋;商业银行的农村金融市场进入模式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辛德利;中国欠发达农村资金互助社起步期发展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4 田李静;农户参与村级资金互助组织行为及影响因素分析[D];浙江大学;2011年
5 应起翔;中国印度农村小额信贷发展比较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6 蒋碧湖;县域农行服务三农的金融创新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7 曹冀彬;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问题研究[D];山东经济学院;2011年
8 王超;山东省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闫栋杰;西部地区农村金融抑制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10 郝立勋;我国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社组织绩效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文皓;薛超;刘海龙;张洋子;李斯曼;;农村资金互助社缘何被“山寨化”——基于吉林、浙江、江苏、安徽等地的案例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0年10期
2 黄光伟;;改善农村金融供给的策略[J];银行家;2007年05期
3 李萌;;村镇银行四年回顾及展望[J];银行家;2011年02期
4 高晓燕;孙晓靓;;我国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11年06期
5 柴瑞娟;;村镇银行股权结构研究[J];法学杂志;2010年02期
6 谢勇模;;从“被边缘化”到“被山寨化”——农村资金互助社蹉跎三年[J];银行家;2011年12期
7 曲小刚;佟连洪;;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经营绩效与扶持政策[J];银行家;2012年10期
8 石磊;王瑞武;;合作行为的非对称性演化[J];中国科学:生命科学;2010年01期
9 徐良平 ,黄俊青 ,覃展辉;金融与经济关系研究的功能范式:一个初步分析框架[J];经济评论;2004年01期
10 张杰;民营经济的金融困境与融资次序[J];经济研究;2000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军;祝金甫;;小额信贷是条出路吗?——兼论小额信贷的政治经济学[J];国际经济合作;2007年09期
2 金永日;孙剑刚;;培育规范有序的农村金融市场迫在眉睫[J];黑龙江金融;2009年01期
3 李树生;施慧洪;;论金融本质与农村金融创新[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9年01期
4 邓凯君;;浅谈农村金融主体——村镇银行与资金互助社的比较[J];消费导刊;2009年11期
5 张立杰;;欠发达地区发展现代农业对农村金融的影响及对策——以鸡西市为例[J];鸡西大学学报;2009年06期
6 蔡春晖;;云南农村金融供求现状分析及对策[J];吉林农业;2011年03期
7 秦建忠;王向明;;新农村金融市场:个人金融业务发展的“蓝海” 以苏州地区为例[J];中国城市金融;2011年03期
8 张玉夫;;善抓机遇 积极探索 培育和规范农村金融市场[J];乡镇企业科技;1994年03期
9 张改清;中国农村金融市场供求失衡及均衡路径[J];农村经济;2005年11期
10 刘靖波;唐宏飞;;对农村金融体系建设的思考[J];广西金融研究;2006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宗成;袁怀宇;;卖空限制与股票市场收益的非对称性——基于上海和香港的实证比较研究[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郭琪;;构建山东省和谐农村金融市场的文化导向研究[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1)[C];2008年
3 宋磊;王家传;;基于金融功能论视角的农村金融市场资金供求状况分析[A];征信:加强信用体系建设 优化金融生态环境——首届齐鲁金融论坛论文集[C];2006年
4 卢盛荣;李文溥;林光平;;中国地区间货币政策效应双重非对称性研究[A];教育部文科重点研究基地联谊会2008年年会暨青年经济学者论坛论文集[C];2008年
5 易棉阳;;改革以来农村金融市场悖论新解——一个DGLLS分析视角[A];中国市场营销创新与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曹永琴;李泽祥;;中国货币政策非对称效应形成机理研究——基于价格传导机制的视角[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8)[C];2009年
7 周立;;两部门合作:农村金融体系形成的一般逻辑与中国经验[A];首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5年
8 石磊;曹永琴;;中国货币政策产业非对称效应实证研究[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年度主题卷)[C];2008年
9 石磊;曹永琴;;中国货币政策产业非对称效应实证研究[A];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纪念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2008)[C];2008年
10 唐东波;;人民币汇率与通货膨胀率的动态关系研究[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8)[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许国新 海平 记者 李播;我省农村金融市场日趋活跃[N];黑龙江日报;2010年
2 王纯朴;“曲线”下乡 占领农村金融市场[N];甘肃日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张牧涵;农村金融市场前景广阔[N];市场报;2008年
4 李荣 九三学社赣州市委会;改善农村金融环境 发展农村金融市场[N];光华时报;2009年
5 张承惠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副所长;农村金融市场发展的障碍与思路[N];中国城乡金融报;2010年
6 张正平 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建机制降门槛打开竞争性农村金融市场通路[N];中国城乡金融报;2010年
7 都本伟;关于农村金融市场利率问题的分析[N];中国县域经济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李晓美;农村金融市场应走开放之路[N];金融时报;2004年
9 李莉莉 河南财经学院博士;财政加大支农对农村金融市场的影响[N];中国城乡金融报;2009年
10 记者 杨永芹;我市农村金融市场人才奇缺[N];重庆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村璞;我国货币政策产业效应的非对称性:一个非线性观点[D];西北大学;2011年
2 莫媛;县域农村金融市场分割与金融发展[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3 邢伟;中国邮政农村金融市场的信贷代理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3年
4 何丽娜;我国货币政策区域效应非对称性问题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2年
5 陈维云;中国股市波动的非对称性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6 丁忠民;中国农村金融市场成长机制与模式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7 马德功;中央银行外汇市场干预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8 梁邦海;我国农村金融市场及其效率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年
9 宋金奇;我国货币政策效果非对称性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10 刘毅;我国股票市场波动非对称特性的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祝海堂;我国货币政策非对称性实证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2 谢明华;我国股票市场的财富效应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3 宋潇;我国资本市场弱式有效性检验和市场波动的非对称性分析[D];吉林大学;2004年
4 张洪波;中国股票市场波动非对称性的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5年
5 袁兴兴;我国股票市场波动非对称性的实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6 马丽娟;我国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效应的非对称性[D];吉林大学;2009年
7 张小宇;我国货币政策非对称性的计量检验[D];吉林大学;2007年
8 曾伟娇;年报盈利公布期我国价值股和魅力股累计超额收益率的非对称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9 唐志祥;中国货币政策数量效果研究[D];安徽大学;2005年
10 朱宁宁;我国货币政策非对称性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0982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byz/20982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