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房价空间与时间扩散效应的实证研究
本文选题:区域房价 + 时空扩散效应 ; 参考:《经济评论》2014年04期
【摘要】:为探讨区域房价的空间与时间扩散效应,本文综合运用空间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和局部线性投影法得到全国范围及东、中、西部地区房价的空间脉冲响应函数,这恰是传统计量模型与脉冲响应函数无法实现的。实证结果表明,在东部地区内,空间扩散效应(持续三个季度)与时间扩散效应(持续六个季度)同时存在,而在中、西部地区只存在时间扩散效应,分别持续五个季度与两个季度。与传统实证结果相比,在考虑了房价区域相关后,体现经济基本面的各变量对房价的影响在时间长度和大小程度上皆变弱。
[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diffusion effect of regional house price, the spatial impulse response function of housing price in the east, middle and west regions of China is obtained by using the spatial dynamic panel data model and the local linear projection method. This is precisely the traditional metrology model and impulse response function can not be realized. The empir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spatial diffusion effect (lasting three quarters) and the time diffusion effect (lasting six quarters) exist simultaneously in the eastern region, while in the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 there are only temporal diffusion effects. It lasts five quarters and two quarters respectively.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empirical results, after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regional correlation of house prices, the effects of the variables reflecting the economic fundamentals on the housing prices become weaker in both time length and magnitude.
【作者单位】: 湖南科技大学商学院;湖南科技大学两型社会改革与生态文明建设协同创新中心;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区域房价时空互动机理、效应与引导政策研究”(项目编号:13YJC79014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公共财政视角下中国经常项目调整模式的机制研究”(项目编号:11YJC790281)的资助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持续调控背景下房地产市场利益分配协调机制及政策研究”(项目编号:13BJY057);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我国经济外部失衡的内部根源研究”(项目编号:12CJL055)
【分类号】:F293.3;F22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沙飞;张仕俊;;区域经济扩散效应模型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6年22期
2 臧文君;;金融危机背景下省域装备制造业的空间计量经济分析[J];四川经济管理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3 徐承红;张超;;中国省域装备制造业的空间计量经济分析2005-2007[J];山东经济;2011年01期
4 张伟;马彦琳;;国外城市集群演化动力研究综述[J];学术界;2011年02期
5 张超;徐蓓蓓;;我国省域装备制造业的空间计量经济分析[J];陕西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6 程开明;;聚集抑或扩散——城市规模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理论机制及实证分析[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1年08期
7 郑丽琳;;人力资本流动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分析[J];特区经济;2007年05期
8 刘继兵;;公共产品供给、中心城镇扩散效应与县域经济发展[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9 冷传明;;中心城市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09年12期
10 苏良生,余剑;充分发挥西部中心城市的“扩散效应”[J];中国投资;200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景崇毅;石丽娜;孙宏;;中国大飞机项目决策过程的动态博弈分析——兼论创新型国家发展战略[A];第四届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Ⅱ)[C];2008年
2 牛叔文;张桂梅;;甘肃小城镇建设与城乡统筹发展[A];论城乡统筹发展与政策调整——城乡统筹发展与政策调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3 武力;;培育经济增长极与城市经营[A];2008学术前沿论坛·科学发展:社会秩序与价值建构——纪念改革开放30年论文集(下卷)[C];2008年
4 卢新海;范维正;;开发区房地产与宏观经济发展协调性研究——以某国家级开发区为例[A];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土地问题研究[C];2006年
5 段琰;王迎军;;基于增长极理论的区域物流中心建设探讨[A];首届中国物流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2年
6 郭建科;韩增林;;沈阳大都市圈模式的战略选择与实现途径[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暨“全球化与中国区域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何永贵;乞建勋;;城市化进程与区域经济发展相关性分析[A];2004年中国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8 王冠雄;田至美;付华;李小娟;;关于内蒙古旗县城镇化的建议[A];地理学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9 李春林;;山东省服务业与城市化的相关分析[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刘传岩;;河北城镇化问题和发展战略研究[A];河北省第四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海坤;“扩散效应”催生“泛长三角”[N];中国经济时报;2005年
2 李长安;城市发展应强化"扩散效应"[N];上海证券报;2006年
3 黄涛;“奥运效应”逐渐扩散 二线城市楼市爆发[N];经理日报;2008年
4 王开明;构建海西城市体系[N];福建日报;2006年
5 王开明;发挥中心城市在海西建设中的重要作用[N];福建日报;2007年
6 戴宏伟;区域经济协作与县域经济发展[N];河北经济日报;2006年
7 老刀;“高铁现象”:中国经济的微缩景观[N];经济参考报;2010年
8 王刚;对沈抚同城化的几点思考和建议[N];抚顺日报;2007年
9 刘海湘 青连斌;城市化的内涵和研究视角[N];学习时报;2006年
10 章昌裕;世界都市圈形成的共同之处与经验[N];中国经济时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施继元;都市圈效应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2 冯先宁;城市经济聚散论[D];四川大学;2004年
3 谢海军;辽宁省农村经济的空间分布及增长因素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08年
4 盛亚军;名牌群落效应在区域品牌培育中的作用机理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5 杨翼;中国统筹城乡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3年
6 申俊华;基于多层次增长极的我国区域金融结构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7 符宁;中国进口贸易、技术扩散与技术进步[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8 张海峰;基于区域空间结构的中心城市流量经济效应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9 李志远;科技资源整合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机理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10 张凤荣;区域创新物流系统模式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古鹏;区域人力资本外部性及其跨区域传播研究[D];青岛大学;2008年
2 邓仕杰;农村城镇化与县域经济发展研究[D];湘潭大学;2004年
3 周通;论物流集群与我国物流园区的发展模式[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4 庞博;山东省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扩散效应分析[D];山东大学;2009年
5 张森;长株潭城市群经济空间集聚效应和扩散效应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6 张萌;山东省进口贸易的技术扩散效应分析[D];山东大学;2009年
7 王瑜炜;基于空间计量的福利水平与住房价格关系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3年
8 王慧海;金融集聚及辐射效应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3年
9 刘芬;统筹城乡发展与中国西部农业发展路径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10 高东;成本不确定下的环境政策工具技术效应比较[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1109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byz/21109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