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国际酒店集团在中国发展方案的研究综述
本文关键词:中外旅游饭店资本运营的比较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饭店业全球化进程的发展,饭店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国际饭店集团的出现使国际旅游市场和饭店业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国际酒店集团在20世纪80年代进入中国以来,以其各种优势在中国攻城略地,占据了中国多数高档酒店管理市场。相应地,近几年关于国际酒店集团的研究也大大增多了。本文从四个方面即国际酒店集团概况、国际酒店集团在我国发展策略及其发展趋势、以及国际酒店集团发展策略对国内酒店集团发展的启示进行归纳和评述。
关键词:国际酒店集团发展策略启示
1982年香港半岛集团正式管理北京建国饭店,标志着国际饭店集团开始进入中国饭店市场。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增强和旅游事业的发展,国际著名酒店集团纷纷涉足中国市场,出现了群雄逐鹿的局面。国际酒店集团进入中国20多年来,发展迅速,成绩卓著,成为我国酒店市场,尤其是高端市场的主力军之一。本文从介绍国际酒店集团概况、研究其发展历程,以及他们在我国的发展策略这几个方面进行阐述,并对促进我国酒店集团扩张与更好发展提供经验与启示。
一、国际酒店集团概况
(一)酒店集团的概念
酒店集团一词具有丰富的意义,大多数学者认为酒店集团是指拥有、经营、管理或合作营销两家或两家以上旅游酒店的企业、公司或合作联盟。
例如,,徐首青(2005)认为“酒店集团,又称酒店联盟,是指酒店与其他酒店或企业为了共同的经济利益,在资源基础上进行长期合作和共同的交易安排。[1]
叶全良(2003)在其文章中将酒店集团定义为在本国或世界各地直接或间接地控制两个以上的饭店,以统一的店名和店标,使用统一的经营管理规范和服务质量标准,联合经营形成的经济联合体。例如,有的饭店集团在联号饭店内的建筑风格、室内陈设、客房布置以及主要服务项目都基本相同。[2]
(二)国际酒店集团的发展历程
1、阶段论
主要是以俞迎新(2006)为代表的论述,认为国际饭店集团的发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20世纪80年代的引进初期,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的全面铺开阶段和21世纪初的纵深发展阶段。[3]
2、方法论
以郭庆凤,聂小荣(2008)为代表的论述,他们认为国际酒店集团一方面通过多元化的资本经营战略如收购与兼并、战略联盟、时权经营;另一方面则采用低成本扩张战略如管理合同、特许经营权转让。配合使用多角化与一体化战略,多品牌战略,多样化市场营销战略以达到健康发展。[4]
笔者认为不管是阶段论还是方法论都说明了酒店集团化是一种趋势,且已发展到很高的水平,集中度也很高。而且以上罗列的两种方式中也具有相通的地方,比如在20世纪80年代的引进初期,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的全面铺开阶段都是采用管理合同的扩张战略,以及都提到很重要的品牌的效应。
二、国际酒店集团在我国的发展策略
(一)品牌策略
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DavidArnold(1982)认为:品牌是一种类似成见的偏见,成功的品牌是长期、持续的建立产品定位及个性的成果,消费者对它有较高的认同,市场领导地位及高利润自然随之而来。
俞迎新(2006)在其文章中提出“饭店服务品牌的持续引入”策略,认为国际饭店集团利用其强大的品牌优势,引入不同的饭店品牌形成产品差异,来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要,从而进一步占领中国市场。其中还借用万豪集团运用了其强大的品牌优势在中国市场扩张的例子进行具体阐述:万豪集团既有高档的丽嘉•卡尔顿、万豪、万丽,又有中高档的万怡、新世纪、拉美达。在同一档次品牌中,各品牌间的差异也体现了不同的风格——万豪体现欧美古典式风格,万丽则追求智能化的商务现代派风格。在不同的城市也采用不同的品牌战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四个国内拥有超级规模饭店市场的城市,采取全方位品牌拓展方针;省会城市和沿海经济发达城市,主要选择万豪、万丽、万怡和华美达品牌;新兴的经济增长型城市,如中山、顺德、威海、烟台等,选择性万怡、华美达品牌。[1]
同样的,黄贵霞(2005)也对这一策略进行了研究,她指出国际酒店集团在处理饭店集团整体品牌与多个子品牌的关系上很到位,可以对每一个品牌的目标市场进行准确定位,并始终做到在宣传饭店集团的某一个子品牌时,同时宣传该饭店的整体品牌,笔者认为这一点很重要。比如雅高集团同时拥有高档五星级的索菲特(SOFITEL),商务四星级的诺富特(NOVETEL),中档三星级的美居(MERCURE),经济型的宜必思(IBIS)四个不同档次的品牌,法国雅高集团始终将它的公司品牌雅高(ACCOR)印在它的各种子品牌的下面。既满足顾客个性化的独特需要,又便于顾客记忆和节省广告费。[5]
另外,王兴琼(2003)在其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了委托管理和特许经营是国际酒店集团在中国进行品牌输出的两种主要形式。他认为对饭店集团来说,特许经营是一种有效的、低成本的集团扩张和品牌输出方式。假日集团、万豪集团、喜来登集团、希尔顿集团等都是特许经营的盟主佼佼者。而一些资金雄厚、品牌知名度高的国际饭店集团则是主要凭借委托管理这种方式抢占了中国的高档饭店市场。[7]
(二)人才策略
曾缘(2004)在研究豪生国际酒店集团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战略举措,他认为所有成功的国际酒店集团在实施其战略发展规划时的一个共同及至关重要的特点是:人力资源发展战略和集团发展战略齐头并进,人力资源的战略目标就是紧紧围绕集团发展的宏观战略目标予以制定。[8]
黄贵霞(2005)认为成功的酒店集团一般都具有国际经验的职业经理。酒店的顾客来自于世界各地,这样对前台员工的外语与文化素养的要求就很高。所以国际酒店集团一般都是在全球范围内而不只是局限于一个地区甚至本单位挑选或培养具有国际化才能的经理,并舍得花费更高的人力资本在全世界挑选、培养具有国际化才能的高级经理人才。[5]
陈方英(2009)在剖析国际酒店集团在华人力资源管理的经验上总结了四点策略:
用人制度灵活、对员工待遇优厚、重视对员工的培训、重视企业文化建设。[9]
另外,严慧芳(2007)认为国际饭店集团实施的人才本土化战略也很重要,国际饭店集团在华建立培训中心,与中国名牌高等院校合作建立培训基地,选拔和培养当地的饭店管理人才。在集团统一的管理体制下,放手让中方管理人员运作,增进与当地文化的衔接与相融。[10]
(三)网络策略
杜轶(2006)认为现代新技术的采用,提高了国际酒店集团整个行业的经营水平。例如电子预定、网络预定、电子信息、电子结算等新技术利用方面,国际酒店集团都走在了前头。[11]
徐首清(2005)也认为全球化的销售网络策略很重要,他举例“假日集团有Holidex,喜来登有Reseraton,希尔顿有Hilhot,雅高有Prologic,拉马达有Roomfinoer,如果没有强大的预订网络,国际酒店集团在中国扩张的空间就非常有限。这些预订网络可以帮助集团控制客源流向,集团内相互预订,信息共享。”[1]
黄贵霞(2005)认为国际酒店集团往往注重运用“顾客印象占有率——顾客市场占有率——顾客心灵占有率”的顾客创造规律,编制其强大的营销网络侵入中国市场,积累大量的忠诚的客户群体。[5]
三、对国内酒店集团发展的启示
(一)网络营销方面
董海沙(2008)在针对网络营销策略提出观点,一是要有一个清晰的市场定位的饭店网站。根据市场定位在网站上作出清晰的描述,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制定个性化的产品,对供应商、旅行商、客户及顾客建立信息档案。二是完善饭店互联网内部包括无线宽带上网、预订航班、旅游信息查询等支持系统。三是建立饭店互联网全球分销系统。加强饭店间的联盟与合作,实现酒店之间的资源共享和良性竞争,加入以GDS(GlobalDistributionSystems)系统为核心的电子分销渠道。组建客源网络,查询竞争者的价位浮动,随时通过数据了解自己最好的顾客是什么人,使民族品牌酒店真正具备面向全球市场营销的竞争力。[12]
(二)品牌竞争方面
郭庆凤,聂小荣(2008)在对品牌竞争方面认为,我国饭店集团要实施品牌战略首先要树立饭店的企业形象。应引入企业形象工程CIS,中国饭店集团应该重视企业的经营理念的识别及其传播,将理念识别贯穿于经营始终,同时突出视觉识别系统,对饭店的商标、公司的象征符号、企业造型、企业标语等方面精益求精,力求产生瞬间强烈刺激,提高品牌的可识别性,并将形成的视觉识别系统应用于饭店的内部陈设、员工工作服、客房设施、餐饮设施、招牌、店头广告等各个方面,使饭店的品牌深入人心。此外我国饭店集团可以借助外国饭店集团的优势品牌,通过特许经营先扩大自己的名声,再逐步建立自己的强势品牌,实施品牌多元化战略,形成“主品牌+系列子品牌”的品牌体系,在此过程中要处理好主品牌与子品牌的关系,使子品牌服务于主品牌,共同提高集团品牌的知名度。[4]
赵诚,熊斯飞,陆学佳(2004)则认为我国饭店集团应该通过品牌忠诚度的建立,获得顾客终生价值,进而赢得市场优势。知名酒店集团都十分重视集团品牌建设,并把吸引回头客当作其经营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希尔顿Honors计划、假日的全球优先俱乐部、最佳西部的金冠国际俱乐部计划等,其目的都是赢得顾客忠诚,以此获取市场地位,同时降低营销成本。[13]
(三)人才培养方面
肖红艳(2004)认为我国酒店集团应加大饭店高级管理人才的培养力度,尽快形成职业经理人队伍。目前,我国饭店人员的文化水平和业务技能普遍偏低,尤其缺乏高级的饭店管理人才,所以整个行业应加大对高级管理人才的培养力度,尤其是本土人才,并采取相应措施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14]
(四)经营管理方面
杨云(2002)针对经营管理方面提出观点,认为国际酒店集团都有其独特的经营风格,例如喜来登酒店集团强调“物有所值”,享有“优质优价”的美誉,我国酒店集团要努力提炼东方美食文化、民族风情、建筑风格等方面优势,逐步形成自己特有的经营风格。[15]
另一方面,曾清,赵乃川(2004)认为国际著名饭店集团联号发展也已有很长一段时间,一开始就真正从市场经济和饭店本身出发编制了一套良好的制度去规划和指导饭店的发展。而我国饭店业是从招待所、接待处开始并转型办大饭店的,现代饭店制度建立尚不完善,许多政策法规和饭店制度的不合理、不完善,严重制约了我国饭店业资本运营的快速发展。[16]
(五)服务质量方面
祁玲、石应平(2006)在对酒店集团服务质量方面认为我国酒店集团在服务质量上需要有较大的提高,国际酒店集团的服务质量管理经历了有情绪化到标准化再到个性化的过程,有许多经验值得借鉴,目前最重要的是制定集团服务质量标准,搞好标准化服务,高档酒店在搞好标准化服务的基础上逐步提供个性化服务。[17]
Ross(1994)考察了酒店员工对管理服务质量的认知,发现礼仪、工作努力程度和效率是影响管理服务质量的要素。而且,有效并努力工作与高水平的成就感相关,而礼仪则相反,与自主权相关。[18]
四、结语
国际酒店集团在我国扩张迅速,21世纪国内饭店也必将面临激烈的竞争,本文研究了国际酒店集团在我国的发展策略,其中有品牌建设、管理模式、营销网络、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改革和发展。但是笔者认为在已有的研究中还缺乏对国内经营环境,对培养培训本土化人才,国际酒店集团发展的区位优势方面,以及针对跨文化管理即国际酒店集团在经营中是如何处理文化差异的策略的相关研究较为罕见。
参考文献:
[1]徐首清.论饭店集团化的发展及趋势[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2005(8).
[2]叶全良.现代饭店集团及管理模式研究[J].财贸经济,2003(2).
[3]俞迎新.国际饭店集团进入中国市场的策略分析[J].市场经纬,2006(13).
[4]郭庆凤,聂小荣.中外饭店集团化经营战略对比研究[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8,2(1).
[5]黄贵霞.国际饭店集团取得成功的启示[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3).
[6]AntonGrassl,GrahamHeath.Themagictriangle-Ashorthistoryoftheworldyouthhostelmovement[M].U.S.A:InternationalYouthHostelFederation,1982:p.186-187
[7]王兴琼.国际饭店管理集团品牌输出在中国[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3).
[8]曾缘.酒店集团人力资源的战略开发与实施[J].上海商业,2002(9).
[9]陈方英.国际饭店集团在华人力资源管理研究及启示[J].饭店现代化,2009(2).
[10]严慧芳.在华跨国酒店集团人力资源本土化研究[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2007(2).
[11]杜轶.国际饭店集团的作用与中国饭店业的发展[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8).
[12]董海沙.国际饭店集团资本扩张途径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商业经济,2008(11).
[13]赵诚,熊斯飞,陆学佳.外资酒店在华经营的现状与发展研究[J].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4(3).
[14]肖红艳.中外饭店集团发展态势对比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4(21).
[15]杨云.国际饭店集团扩张与我国饭店集团化发展策略[J].湖北大学学报,2001(1).
[16]曾清,赵乃川.中外旅游饭店资本运营的比较研究[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4(3).
[17]祁玲,石应平.如何提高我国酒店的内部服务质量管理——以洲际酒店集团ESPS为例[J].技术与市场,2006(11).
[18]ROSSG.Servicequalityandmanagement:theperceptionsofhospitalityemployees[J].JournalofTourismStudies,1993,4(2)
本文关键词:中外旅游饭店资本运营的比较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442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byz/2442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