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优化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12 07:16
【摘要】:私募股权投资基金(Private Equity)兴起于美国,其投资活动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80年代在全球范围内得到迅速发展。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最早是以风险投资基金的形式出现的,历经十余年的发展已初具规模。2005年,国务院关于《创业投资企业管理暂行办法》发布实施,标志着我国私募股权投资行业进入规范化的发展阶段。2009年创业板的出炉,使得许多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通过这一退出渠道获得丰厚收益,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 本文首先从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内涵、特点、类型、运作流程入手,结合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相关理论,对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整体概况做初步描述。之后比较分析了美、英、日等成熟市场国家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发展经验,并对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总体现状和国内主要城市的发展情况进行梳理总结,提出了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在具体运行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并使用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发展情况数据,从宏观层面研究了私募股权投资规模受经济变量的影响程度,又从微观层面出发具体研究了私募股权投资对于中小企业的企业价值和公司业绩的影响程度,最后在总结中国发展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战略意义的基础上,提出了优化发展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行业的路劲。 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私募股权投资规模对股票市场特别是中小板市场的变化较为敏感,对GDP和利率的变动敏感度不足;私募股权投资对于中小企业的公司价值和经营业绩都有着积极的正面影响。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自创立之初至今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未来的发展中拥有巨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仍需要在市场建设、法律法规、监管及退出机制、专业投资管理人才、组织形式、培育创新文化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以促进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在中国进一步优化发展。
【图文】:
图 4.10 2009 年度北京股权投资市场 PE/VC 占全国市场比例情况资料来源:2008 年北京市 VC/PE 研究报告4.2.2 上海私募股权投资市场发展情况上海在确定建成“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之后,,借助此优势,推动该地区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产业发展步入正轨。统计数据显示,2001 年,上海地区共成立长夜风险投资机构 90 余家,估计注册资本为 100 亿元人民币左右。这 90 余家公司中,由创业投资公司、创投管理公司和专业性中介机构平分天下,各占 1/3。其中较具规模且运作规范的是上海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上海创业投资有限公司(简称上海创投)成立于 1999 年,是一家专业从事创业投资的公司,负责管理上海市政府 6 亿元的创投基金。该公司吸引海内外各种社会资金,共建立了 20 个基金,投资规模达到 30 亿元人民币,截止 2008 年已投资 200 余家企业。其管理模式见图 4.11。上海地区的创业投资机构增长较快,截止 2003 年 3 月,在上海注册的相关机构共 187 家,其中也包括部分以创业投资为主要经营业务的机构,其资本总额
【学位授予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F832.51;F224
本文编号:2659865
【图文】:
图 4.10 2009 年度北京股权投资市场 PE/VC 占全国市场比例情况资料来源:2008 年北京市 VC/PE 研究报告4.2.2 上海私募股权投资市场发展情况上海在确定建成“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之后,,借助此优势,推动该地区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产业发展步入正轨。统计数据显示,2001 年,上海地区共成立长夜风险投资机构 90 余家,估计注册资本为 100 亿元人民币左右。这 90 余家公司中,由创业投资公司、创投管理公司和专业性中介机构平分天下,各占 1/3。其中较具规模且运作规范的是上海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上海创业投资有限公司(简称上海创投)成立于 1999 年,是一家专业从事创业投资的公司,负责管理上海市政府 6 亿元的创投基金。该公司吸引海内外各种社会资金,共建立了 20 个基金,投资规模达到 30 亿元人民币,截止 2008 年已投资 200 余家企业。其管理模式见图 4.11。上海地区的创业投资机构增长较快,截止 2003 年 3 月,在上海注册的相关机构共 187 家,其中也包括部分以创业投资为主要经营业务的机构,其资本总额
【学位授予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F832.51;F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晓灵;;发展私募股权投资基金 提升企业价值[J];中国科技投资;2007年07期
2 付强;风险投资中的委托代理研究[J];当代财经;2003年10期
3 巴曙松;;中国私募基金生存报告[J];大众理财顾问;2007年05期
4 陈德棉,卓悦;英国风险投资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分析[J];国际技术经济研究;2000年03期
5 郭佳;;北京金融产业集聚模式选择[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8年01期
6 寇宇;臧维;;私募股权投资退出机制的新模式——APO[J];经济论坛;2008年15期
7 冯进路;;私募股权投资基金(PE)国内外研究评述[J];经济师;2008年05期
8 周丹;王恩裕;;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存在性的经济学分析[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7年06期
9 叶翔;美国的产业投资基金[J];金融研究;1998年10期
10 余文鑫;美、日、欧风险投资模式比较与借鉴[J];科学管理研究;2001年06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董运佳;美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2 李盈;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发展及监管对策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6598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byz/26598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