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双重异质信念的中国上市公司再融资工具和规模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双重异质信念的中国上市公司再融资工具和规模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自1970年以来,越来越多的实证研究发现,资本市场上很多“金融异象”不能由传统金融学的理论来解释,因此,国外的研究者开始渐渐放宽传统资产定价模型中“同质信念”这个基本假设,并尝试着从投资者非理性行为的角度去研究上市公司的融资行为,从而渐渐形成了成为了基于异质信念的行为金融理论。在中国证券市场上,异质信念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早在1977年,Miller就提出了因为投资者间对股票未来收益的价值估计不同,从而导致产生投资者异质信念。也是他最先把投资者异质信念的概念引进到资产定价模型中,建立了在卖空限制条件下,投资者异质信念对股票价格影响的研究框架。那么随着对投资者异质信念研究的深入,研究者们又发现由于外部投资者和内部管理层之间的最终目的不同以及信息不对称,导致产生了投资者-管理者异质信念,从而开始对这两种异质信念的研究。随着研究成果的不断增加,异质信念被广泛地使用到资产定价、股票收益、公司融资等研究领域,并对IPO之谜、动能效应、盈余漂移等诸多“金融异象”给出了很好的解释。许多文献中都有阐述,异质信念是上市公司融资决策的影响因素之一,而且目前对于投资者异质信念对公司融资决策的影响研究,国内外许多研究者已经做了很多,但很少有学者从双重异质信念的视角来研究上市公司的融资决策问题。鉴于此,本文中假设上市公司的融资决策只有融资工具选择和融资规模确定,同时假设融资工具只包括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两种方式,从投资者异质信念和投资者-管理者异质信念两个角度出发,在国内外现有理论和实证的研究成果基础上,根据中国上市公司的特点,选择合适的代理变量构建实证模型,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检验双重异质信念对我国上市公司融资工具和融资规模的影响。实证研究表明,投资者异质信念越大,上市公司进行股权融资的概率越大;投资者-管理者异质信念越大,上市公司选择股权融资的概率越大。在股权融资条件约束下,融资的规模与投资者异质信念呈负相关,与投资者-管理者异质信念无关;在债权融资条件约束下,融资的规模与投资者异质信念和投资者-管理者异质信念都无关。
【关键词】:投资者异质信念 投资者-管理者异质信念 再融资工具和规模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832.51;F832.4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第一章 绪论10-22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10-13
- 1.1.1 上市公司再融资概述10-11
- 1.1.2 异质信念视角下的上市公司再融资11-13
- 1.1.3 本文的研究意义13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3-19
- 1.2.1 国外文献综述13-16
- 1.2.2 国内文献综述16-18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小结18-19
-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19-21
- 1.4 本文的创新点及不足21-22
- 第二章 双重异质信念的理论分析22-29
- 2.1 异质信念的产生原因22-23
- 2.2 双重异质信念对融资工具的影响23-26
- 2.3 双重异质信念对融资规模的影响26-28
- 2.4 研究假设28
- 2.5 本章小结28-29
- 第三章 双重异质信念的衡量29-35
- 3.1 异质信念的衡量方法29-34
- 3.2 双重异质信念指标的选取和构建34-35
- 第四章 双重异质信念对融资工具选择影响的实证研究35-43
- 4.1 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35
- 4.2 变量的定义和实证模型35-36
- 4.3 描述性统计分析36-39
- 4.3.1 我国上市公司再融资总体情况37-38
- 4.3.2 异质信念对我国上市公司再融资工具选择的影响38-39
- 4.4 多变量回归及结果分析39-42
- 4.5 本章小结42-43
- 第五章 双重异质信念对融资规模大小影响的实证研究43-48
- 5.1 投资者异质信念对融资规模的影响43-46
- 5.1.1 描述性统计分析43-44
- 5.1.2 实证与结果分析44-46
- 5.2 投资者-管理者异质信念对融资规模的影响46-47
- 5.3 本章小结47-48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48-50
- 6.1 研究结论48
- 6.2 政策建议48-50
- 参考文献50-54
- 致谢54-55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5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孔小红;;上市公司恶性再融资及其成因[J];经济问题探索;2006年05期
2 王春梅;秦江萍;;规范上市公司再融资行为的对策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06年06期
3 李亮;李海英;曾胜;;我国上市公司再融资监管博弈分析[J];学术论坛;2008年12期
4 江伶俐;;我国上市公司再融资问题初探[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8年07期
5 姜毅;;上市公司再融资问题研究[J];金融经济;2009年18期
6 李锋瑞;;我国上市公司再融资方式的对比分析[J];煤;2010年S1期
7 王俪颖;;我国上市公司再融资存在的问题浅析[J];科技与企业;2011年06期
8 孙春甫;;浅析河南省上市公司再融资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财会研究;2012年02期
9 赵锡军;再融资,艰难市场化之路[J];多媒体世界;2001年11期
10 吴珊;;再融资分析[J];资本市场;2001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陈震;;基于代理人利益的再融资之谜解释[A];中国会计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2 张伟;;新形势下公路上市公司的再融资方式选择[A];中国高速公路管理学术论文集(2009卷)[C];2009年
3 李敏才;;再融资政府管制变迁、事务所规模与审计质量[A];市场经济与增长质量——2013年岭南经济论坛暨广东经济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国人民大学流通改革研究中心 马龙龙 李智 江丽君;再融资给中国带来了什么[N];证券日报;2003年
2 广义;上市公司再融资“苦尽甘来”[N];医药经济报;2003年
3 ;再融资政策建议[N];证券时报;2001年
4 本报记者 曹腾;再融资 允许有想法 但得有办法[N];中国证券报;2006年
5 黄俊彦;重启再融资的影响[N];文汇报;2006年
6 周婷邋林U,
本文编号:2754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byz/2754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