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模式问题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27 06:30
从20世纪80年代“农民工”这一特殊群体产生、发展并逐渐形成现今的2.3亿的庞大规模开始,与农民工相关的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和热点话题,尤其是关系到农民工“老有所养”问题的研究。为了更好地解决现实生活中农民工这一社会弱势群体的养老保险权益缺失问题,有必要对全国各地区现行的农民工养老保险模式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探讨和比较研究,以便从中发现缺陷和不足,为设计出更完善的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目标模式提供借鉴和决策依据。 本文运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对农民工养老保险各主要实践模式进行了梳理、归纳和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要建立和完善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体系所必须遵循的设计原则。这些设计原则归根结底为:要从农民工群体具有高流动性就业和收入水平低且不稳定的特点出发来为农民工提供社会养老保险服务,制度供给要满足其特殊的制度需求。本文进一步以这些制度体系设计原则为指导,提出在对农民工群体进行了细致分类的基础上分层次解决农民工养老保险问题的政策主张和对策建议。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及农民工群体内部的日益分化和边界的日渐清晰,有相当多的农民工会转化为产业工人,因此,加入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体系成为其最终归属:同时,要建立过渡性的农民工养老保险体系以解决正在分化过程中的农民工的养老保险问题。
【学位单位】:青岛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2
【中图分类】:F842.6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1.1 选题的背景
1.1.2 选题的意义
1.2 两个关键概念的界定
1.2.1 农民工的由来及其定义
1.2.2 社会养老保险的定义
1.3 研究方法与论文结构
1.3.1 研究方法
1.3.2 论文结构
1.4 创新之处与不足之处
1.4.1 创新之处
1.4.2 不足之处
第2章 农民工养老保险研究的文献综述
2.1 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1.1 必要性
2.1.2 可行性
2.2 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和政策的定位问题
2.2.1 将农民工统一纳入到城镇社会养老保险体系
2.2.2 将农民工统一纳入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体系
2.2.3 为农民工建立专门的社会养老保险体系
2.3 现行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2.3.1 制度和政策本身设计方面的缺陷及政府责任承担不到位
2.3.2 企业方面的原因
2.3.3 农民工个体特征方面的原因
2.4 解决农民工养老保险问题的对策建议
第3章 农民工养老保险的主要模式分析
3.1 各地区农民工养老保险模式概述
3.1.1 “城保型”养老保险模式
3.1.2 “独立型”养老保险模式
3.1.3 “综合保险型”养老保险模式
3.2 三种模式的比较及优缺点分析
3.2.1 养老保险基金筹集来源的比较
3.2.2 养老金支付条件的比较
3.2.3 养老金待遇水平的比较
3.2.4 总结和概括
第4章 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体系设计原则
4.1 制度体系设计上: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统一性与灵活性
4.1.1 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相协调
4.1.2 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统一
4.2 基金筹集与待遇水平上:权利与义务、公平与效率
4.2.1 权利与义务相统一
4.2.2 公平与效率兼顾
4.3 基金管理运作上:安全性与收益性、提高统筹层次
4.3.1 安全性与收益性相结合
4.3.2 提高统筹层次的原则
4.4 制度衔接上:制度衔接与跨统筹区域流动、输出地与输入地
4.4.1 制度衔接与跨统筹区域流动相适应
4.4.2 输出地与输入地利益相协调
第5章 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体系设计及对策建议
5.1 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体系设计
5.1.1 农民工的分类及分层次养老保险制度选择
5.1.2 统一的过渡性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设计
5.2 配套措施和对策建议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本文编号:2827539
【学位单位】:青岛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2
【中图分类】:F842.6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1.1 选题的背景
1.1.2 选题的意义
1.2 两个关键概念的界定
1.2.1 农民工的由来及其定义
1.2.2 社会养老保险的定义
1.3 研究方法与论文结构
1.3.1 研究方法
1.3.2 论文结构
1.4 创新之处与不足之处
1.4.1 创新之处
1.4.2 不足之处
第2章 农民工养老保险研究的文献综述
2.1 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1.1 必要性
2.1.2 可行性
2.2 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和政策的定位问题
2.2.1 将农民工统一纳入到城镇社会养老保险体系
2.2.2 将农民工统一纳入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体系
2.2.3 为农民工建立专门的社会养老保险体系
2.3 现行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2.3.1 制度和政策本身设计方面的缺陷及政府责任承担不到位
2.3.2 企业方面的原因
2.3.3 农民工个体特征方面的原因
2.4 解决农民工养老保险问题的对策建议
第3章 农民工养老保险的主要模式分析
3.1 各地区农民工养老保险模式概述
3.1.1 “城保型”养老保险模式
3.1.2 “独立型”养老保险模式
3.1.3 “综合保险型”养老保险模式
3.2 三种模式的比较及优缺点分析
3.2.1 养老保险基金筹集来源的比较
3.2.2 养老金支付条件的比较
3.2.3 养老金待遇水平的比较
3.2.4 总结和概括
第4章 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体系设计原则
4.1 制度体系设计上: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统一性与灵活性
4.1.1 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相协调
4.1.2 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统一
4.2 基金筹集与待遇水平上:权利与义务、公平与效率
4.2.1 权利与义务相统一
4.2.2 公平与效率兼顾
4.3 基金管理运作上:安全性与收益性、提高统筹层次
4.3.1 安全性与收益性相结合
4.3.2 提高统筹层次的原则
4.4 制度衔接上:制度衔接与跨统筹区域流动、输出地与输入地
4.4.1 制度衔接与跨统筹区域流动相适应
4.4.2 输出地与输入地利益相协调
第5章 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体系设计及对策建议
5.1 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体系设计
5.1.1 农民工的分类及分层次养老保险制度选择
5.1.2 统一的过渡性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设计
5.2 配套措施和对策建议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肖云;吴国举;;农民工养老保险的模式选择[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9期
2 张朝辉;范琛;;我国当前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比较分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9期
3 王翠琴;;农民工养老保险问题分析——基于公共财政的视角[J];当代财经;2008年09期
4 汪华;;农民工养老保险研究:回顾与前瞻[J];湖北社会科学;2009年03期
5 展凯;申曙光;;独立型农民工养老保险政策评析[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8年05期
6 张晨寒;;农民工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机制探索[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7 杨立雄;“进城”,还是“回乡”?——农民工社会保障政策的路径选择[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年02期
8 顾永红;;农民工社会保险参保意愿的实证分析[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9 杨辉;刘斌;;建立全国统一的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的若干思考[J];江淮论坛;2008年01期
10 滕姗姗;杨植强;;转型期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评析和模式选择[J];经济与管理;2011年05期
本文编号:28275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byz/28275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