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储银行滁州市分行小额信贷风险管理研究
本文关键词:邮储银行滁州市分行小额信贷风险管理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文首先从上世纪70年代小额信贷起源地孟加拉国的历史讲起;当时小额贷款产生的目的是满足贫困地区农业生产和农民脱贫服务需要,后来不仅解决了农民脱贫致富的问题而且更重要的是使国民经济增长率整体提高,这一成功经验在发展中国家得到广泛推广;接着对我国小额贷款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以及从初期的三种经营模式经过市场的检验最终发展下来的具有盈利模式的商业性小额贷款机构,然后对商业性小额信贷的基本特征:无风险缓释措施、金额小,服务于农村和贫困地区,商业性小额信贷的主要用途是对依个人或家庭为核心的农村和经济欠发达地区提供的小额金融服务,以及国内外小额贷款的现状进行分析,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小额贷款业务发展的情况、农村和经济欠发达地区有的影响程度进行分析和研究,总结出目前小额贷款存在的共性问题和风险管控方面取得的先进经验。其次是对小额贷款风险的定义和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小额贷款风险种类以及没有抵押物、授信金额小、逆向选择等小额贷款风险形成机制各个方面对小额贷款风险进行详细的概述,针对风险管理的信息不对称理论、逆向选择理论等相关理论和风险管理流程等几个方面对风险管理进行理论概述。然后从贷前风险管理、贷中风险管理、贷后风险管理三个方面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对整个流程进行风险把控。第三、四部分首先是对邮储银行发展历程和邮储银行总体概况进行阐述,邮储银行滁州市分行自银行改制以来的发展状况和取得的成绩进行简要分析;结合目前我国小额信贷的现状和邮储银行滁州市分行在小额信贷业务方面的经营状况,以及邮储银行发展小额贷款具有网点多、资金优势、品牌优势和政策优势等优势是其他金融机构所不具备的先天性条件,接下来对邮储银行小额贷款业务产品进行概述,从小额贷款产品的分类:农户联保、农户保证、商户联保、农户保证四各方面,以及在这四类基础产品上衍生出来的衍生品进行分析,小额信贷在邮储银行滁州市分行资产业务形成利润中的地位不可替代性,由此小额信贷产生的风险也是形成邮储银行滁州市分行资产业务的主要风险,在收益和风险博弈的过程中,通过对业务发展和不良资产的统计分析,通过从小额贷款放款次数、还款方式、贷款客户年龄结构、贷款经营主体所处的行业等几个方面对小额贷款不良资产进行统计分析。针对邮储银行滁州市分行目前小额信贷风险管理现状,从贷前风险管理,贷中风险管理,贷后风险管理三个阶段分别从借款人申请贷款到业务调查与评估、贷中授信审查审批、贷后管理、逾期催收、贷款收回等整个流程进行风险状况分析,根据以上分析得出邮储银行滁州市分行风险管理在人力资源储备、系统风险识别建设、信用评级、“审贷合一”执行情况、风险管理文化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针对这些问题和不足本文有针对性的提出在小额授信业务培训体制的完善、绩效考核体系的建设,中层干部和专业过硬人员的储备、用工机制的完善、员工道德风险的防范、风险管理文化建设、小额信贷产品的创新和优化等多个方面改进的意见和建议。本文在分析这些问题和不足的基础上,给完善邮储银行滁州市分行小额信贷风险管控方面提出一些建议和意见,以促进邮储银行滁州市分行小额贷款更好更快的发展。
【关键词】:邮政储蓄银行 小额信贷 风险管理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618.3;F832.4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绪论9-15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9-10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10-12
- 三、论文思路与结构12-13
- 四、研究创新点13-15
- 第二章 小额信贷风险管理概述15-25
- 一、小额信贷业务概述15-16
- 二、小额信贷风险种类及风险形成机理16-19
- 三、小额信贷风险管理相关理论及流程分析19-25
- 第三章 邮储银行滁州市分行小额信贷业务风险管理现状分析25-40
- 一、邮储银行滁州市分行概况25-28
- 二、邮储银行滁州市分行小额信贷业务发展及不良状况分析28-32
- 三、邮储银行滁州市分行小额信贷业务风险管理问题与成因分析32-40
- 第四章 完善邮储银行小额信贷业务风险管理体系建设40-46
- 一、加强信贷人力资源管理建设40-42
- 二、培育先进的信贷风险管理文化42-44
- 三、加快小额信贷产品的创新与优化44-46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46-48
- 一、结论46-47
- 二、展望47-48
- 参考文献48-51
- 致谢5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莫经良;运用小额信贷拓宽就业渠道——对柳州市小额信贷扶持下岗女工再就业试点工作的思考[J];桂海论丛;2003年S1期
2 乔瑜华,韩更章;我国小额信贷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J];理论导刊;2005年11期
3 胡战,勇谢,华模,丁朝志;浅谈小额贷款运作与信用社区建设的[J];武汉金融;2005年11期
4 俞小平;聂影;;福建省中低收入林农小额长期贷款问题探讨[J];林业经济;2007年11期
5 林丽琼;;小额信贷:近期文献述评[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6 杨威;;浅析我国小额信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广西金融研究;2007年09期
7 张浩;;以广元试点为例探索小额信贷的发展方向[J];消费导刊;2007年08期
8 李贤;;小额信贷的创新性特征对改进传统金融产品的启示[J];技术与市场;2007年10期
9 何晓玲;;小额信贷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J];商业时代;2007年35期
10 穆林;;小额信贷的国际经验在中国的实践及其启示[J];西部金融;200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秀芳;于树胜;;小额信贷与金融创新问题探讨[A];中国青年农业科学学术年报[C];2002年
2 王敏;;对陕西省小额贷款公司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典型调查[A];金融在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作用——陕西省金融学会第十九届金融征文获奖论文集[C];2011年
3 程恩江;Abdullahi D.Ahmed;;信贷需求:小额信贷覆盖率的决定因素之一——来自中国北方四县调查的证据[A];经济学(季刊)第7卷第4期[C];2008年
4 陈肯界;张少辉;;基于小额贷款效率视角下小额信贷促进农户增收的非线性分析[A];市场经济与增长质量——2013年岭南经济论坛暨广东经济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3年
5 中国人民银行潍坊市中心支行课题组;刘云昭;杨金柱;吴兴勇;庆建奎;陈建昌;;中国特色的农村小额信贷模式——潍坊市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案例[A];金融发展理论与实践(2010)[C];2011年
6 戴亮;漆明春;;贵州省农信社小额信贷的信用风险及其管理与防范研究[A];“中国视角的风险分析和危机反应”——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苏彤;卢颖;;浅议我国商业银行介入小额信贷业的模式选择[A];科学发展与社会责任(B卷)——第五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文集[C];2008年
8 朱建芳;;普惠金融体系下小额信贷绩效内涵及其评价的理论模型构建[A];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宏观管理与政策学科青年基金获得者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9 汪锋;;开发性金融支持小额贷款公司发展模式研究[A];金融在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作用——陕西省金融学会第十九届金融征文获奖论文集[C];2011年
10 杨文硕;;小额贷款公司“银行化”的法律思考[A];金融法学家(第三辑)[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武锐;小额贷款公司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2 聂振平;江苏省小额贷款公司管理制度创新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3年
3 姜美善;小额信贷:影响、持续性和推广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王宁兰;基于小额保险的小额信贷风险防控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5 梁巧慧;股东构成与小额贷款公司多重目标实现[D];山东大学;2015年
6 鲍岱钦;中国林业发展的小额贷款支持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7 冯希莹;下岗失业人员小额贷款政策执行过程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8 唐文萍;中国小额贷款公司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13年
9 李莉莉;正规金融机构小额信贷运行机制及其绩效评价[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冰;甘肃省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2 吴循;小额信贷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作用机制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3 刘苇;小额信贷法律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4 刘俊;小额信贷引入小额保险机制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3年
5 朱新玲;金融性财务公司小额贷款监管体系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3年
6 张治鑫;小额诉讼制度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4年
7 魏春华;深圳市小额信贷创新发展及规范管理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3年
8 黄芸芸;小额旅游纠纷解决机制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9 胡雨斌;关于改善小额贷款行业经营状况的研究[D];中共上海市委党校;2015年
10 范周隆;小额贷款公司非现场监管体系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邮储银行滁州市分行小额信贷风险管理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60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byz/2860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