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资本论文 >

战略动因还是财务需要? ——我国上市公司交叉持股的动机

发布时间:2021-02-08 05:49
  交叉持股在我国的发展起源于上世纪90年代初期,1999年我国出现首例较大比例的交叉持股———上市公司辽宁成大与广发证券之间互为对方第二大股东。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不断完善,公司股权结构变得日益复杂,使得当前我国公司正进入一个高发的并购时期,资本运作的方式和手法层出不穷,从而也加大了证券市场对资本运作的监管难度。目前,我国对于交叉持股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同时,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公司间交叉持股的情况相比,我国上市公司间交叉持股形式多样,用已有的经验无法概括。本文对我国上市公司交叉持股动机的研究,对上市公司的发展和资本市场规范的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沪深两市2004年到2009年所有A股上市公司作为样本,通过归纳分析建立了我国上市公司交叉持股的数据库,并作为本文的研究基础。绘制了我国上市公司交叉持股网络图,基本的刻画了我国上市公司交叉持股的现状。构建了以交叉持股比例为因变量的模型,来检验我国上市公司交叉持股的战略动机。然后通过比较交叉持股的收益率与单向投资的收益率来检验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动机。通过实证结果和比较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在目前我国A股上市公司中,交叉持股的并不是稳定经营,降低经营风险... 

【文章来源】:安徽工业大学安徽省

【文章页数】:4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研究框架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国外主要的文献回顾
        2.1.1 关于交叉持股行为动机的研究
        2.1.2 交叉持股行为对上市公司的影响研究
    2.2. 国内主要的文献回顾
        2.2.1 关于交叉持股引入性介绍
        2.2.2 关于交叉持股相关法律规制的研究
        2.2.3 关于交叉持股动机的初步研究
第三章 交叉持股理论分析及假设的提出
    3.1 交叉持股相关概念的界定
        3.1.1 交叉持股的概念定义
        3.1.2 交叉持股的基本类型
    3.2 交叉持股的动机
    3.3 我国上市公司交叉持股的现状及其特征
        3.3.1 我国上市公司交叉持股的现状
        3.3.2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交叉持股的特征
    3.4 假设的提出
第四章 研究设计
    4.1 样本及数据的选取
    4.2 变量的定义及假设
第五章 模型的实证研究结果
    5.1 描述性统计
    5.2 回归结果
    5.3 进一步研究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政策建议
    6.3 本文的主要创新与不足
        6.3.1 本文的主要创新
        6.3.2 本文的主要不足
参考文献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企业交叉持股的“双刃剑效应”——基于公司治理框架的案例研究[J]. 冉明东.  会计研究. 2011(05)
[2]论交叉持股[J]. 陈东旭.  法制与社会. 2011(05)
[3]我国上市公司交叉持股动因分析[J]. 常丽萍.  中国经贸导刊. 2010(20)
[4]金融控股公司与附属金融机构交叉持股问题研究[J]. 陈文成.  上海金融. 2010(04)
[5]公司交叉持股的利弊分析及法律规制[J]. 高红梅.  现代商贸工业. 2010(02)
[6]公司交叉持股的战略动因研究[J]. 李青原,刘志成.  证券市场导报. 2010(01)
[7]交叉持股行为的复杂性研究[J]. 李进,马军海.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4)
[8]交叉持股现象的分析框架与规范思路[J]. 郭雳.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4)
[9]我国上市公司间交叉持股的现状与特征[J]. 秦俊,朱方明.  财经论丛. 2009(03)
[10]上市公司交叉持股对其主营业务盈利能力的影响——以我国A股通信行业为例[J]. 秦俊,唐鹏程.  统计与决策. 2009(08)

硕士论文
[1]公允价值条件下交叉持股规范问题研究[D]. 田媛.河北大学 2010
[2]我国上市公司交叉持股对企业价值影响研究[D]. 马兵.山东大学 2009
[3]公允价值计量对我国交叉持股上市公司业绩影响研究[D]. 张燕.天津大学 2008
[4]公司交叉持股制度研究[D]. 孙永.安徽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0234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byz/30234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5c4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