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贷供给、资产配置及企业绩效——来自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证据
发布时间:2021-12-17 21:11
近些年,中国"金融与实体经济"的研究愈发成为热点。宏观层面,资金"脱实入虚""金融空转"的讨论亦此起彼伏。然而,针对微观层面的企业资金"脱实入虚"的研究则寥寥无几。本文选取2003—2016年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年度报告数据,利用2009年宏观调控措施营造的"准自然实验"环境,采用双重差分方法探究在资金资源充足的前提下,企业配置金融资产的倾向性,并进一步研究企业绩效的后续变化情况。实证结果表明,当制造业企业获得更多的信贷资金支持,同时缺乏有效的外部监管时,企业更倾向于配置金融资产,金融活动也会在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中扮演愈发重要的角色。在此基础上,企业的主营业务却未得到发展,反而盈利能力、成长能力均受到损害,且后者受到的影响更大,即进行过多金融投资对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的远期影响更为深重。基于上述结论,本文从实体经济从业者、资金提供方以及监管层三个角度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文章来源】: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9,40(03)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6 页
【部分图文】:
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年增速与各年工业增加值指数
?。数据来源:万得数据库(Wind)。图1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年增速与各年工业增加值指数其次,微观层面,以部分制造业企业为代表的实体企业愈发背离其主营业务,反而将部分资金投入金融市场中投机逐利,并未实现金融投资为主营实体业务服务的根本目的。图2刻画的是2009—2016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金融活动利润占利润总额的比例①。通过折线图的时间趋势可以看出,自2009年起该比例的75分位数虽然在20%的水平上下浮动,但是该比例的50分位数则持数据来源:国泰安数据库(CSMAR)。图2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金融活动利润占比续上升(2011年、2012年两期的金融活动利润占比相较2010年有所下降,但并不影响总体趋势)。由此可见,金融活动的影响在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中愈发普遍,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金融投资行为愈发常态化。基于上述现象,本文拟利用中国2003—2016年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样本数据,探究以下两个问题:(1)在资金资源充足的前提下,企业是否更倾向于配置金融资产;(2)在企业过多投资金融资产的情况下,企业的绩效是如何变化的。通过研究上述问题,本文试图从实证角度为资金“脱实入虚”提供依据,并揭示其对中国微观实体企业的影响,最后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二、文献综述与假设提出国内外对企业资产配置的研究由来已久。对于非金融企业而言,企业可以配置的资产主要可以分为实031①为排除极端值的影响,本文未选用制造业企业金融活动利润占比的平均值。
保?笠祷崆阆蛴谂渲媒鹑谧什?。截至目前,众多学术研究的重点在于企业进行过度金融资产投资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只有为数不多的学者重点研究了过度金融投资对企业特征的影响。王红建等(2017)以中国2009—2014年非金融上市企业为样本,实证检验了企业过度金融投资对于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其研究结果表明,二者之间的相关关系主要表现为显著负相关,且企业过度金融投资与企业创新能力的负相关关系会受到企业套利动机的影响:套利动机越强的企业,该负向相关关系越显著[12]。参考该研究,本文提出研究假设2:图3非金融企业中的资产配置H2:企业配置过多的金融资产会对企业绩效产生抑制作用。三、研究设计根据托宾(1965)[1]的理论观点,以及奥尔汉加济(2008)[4]、张成思和张步昙(2016)[9]的研究结论,并结合研究假设H1,本文绘制图3。假设企业将可用资金只用于配置实业资产(IFix)或金融资产(IFin)以获得既定收入,则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目标收入或可用资金发生变化时,企业会重新选择两项投资金额的最优组合,以实现既定可用资金条件下的最大收益或实现既定收益条件下的最小资金投入量。图3中有C1、C2、C3三条等收入线和F1、F2、F3三条等资金线,它们代表不同的收益规模和可用资金水平。假定企业可用资金较少时(F1线),相应地,最初的目标收益也较小(C1线)。此时,二者相切于E1点,这是企业选择两项投资金额的均衡点。如果企业拥有更多的可用资金量F2,其也会把目标收益扩大到C2,二者的切点E2点则为企业扩大可用资金量之后的新均衡点。与这一均衡点相对应的实业投资量和金融投资量也相应增加了。依此类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产业政策、融资约束与企业投资效率[J]. 张新民,张婷婷,陈德球. 会计研究. 2017(04)
[2]企业交易性金融资产配置:资金储备还是投机行为?[J]. 杨筝,刘放,王红建. 管理评论. 2017(02)
[3]实体企业金融化促进还是抑制了企业创新——基于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验研究[J]. 王红建,曹瑜强,杨庆,杨筝. 南开管理评论. 2017(01)
[4]金融资产配置动机:“蓄水池”或“替代”?——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J]. 胡奕明,王雪婷,张瑾. 经济研究. 2017(01)
[5]中国实业投资率下降之谜:经济金融化视角[J]. 张成思,张步昙. 经济研究. 2016(12)
[6]信贷扩张、房地产投资与制造业部门的资源配置效率[J]. 罗知,张川川. 金融研究. 2015(07)
[7]国内双重差分法的研究现状与潜在问题[J]. 陈林,伍海军.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5(07)
[8]非货币金融资产和经营收益率的U形关系——来自我国上市非金融公司的金融化证据[J]. 宋军,陆旸. 金融研究. 2015(06)
[9]银行贷款、管理者投资行为与公司投资效率[J]. 俞鸿琳. 南方经济. 2012(07)
[10]我国“4万亿”计划的作用机理及政策效应分析[J]. 王晓姝,王立国. 投资研究. 2010(07)
本文编号:3540950
【文章来源】: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9,40(03)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6 页
【部分图文】:
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年增速与各年工业增加值指数
?。数据来源:万得数据库(Wind)。图1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年增速与各年工业增加值指数其次,微观层面,以部分制造业企业为代表的实体企业愈发背离其主营业务,反而将部分资金投入金融市场中投机逐利,并未实现金融投资为主营实体业务服务的根本目的。图2刻画的是2009—2016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金融活动利润占利润总额的比例①。通过折线图的时间趋势可以看出,自2009年起该比例的75分位数虽然在20%的水平上下浮动,但是该比例的50分位数则持数据来源:国泰安数据库(CSMAR)。图2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金融活动利润占比续上升(2011年、2012年两期的金融活动利润占比相较2010年有所下降,但并不影响总体趋势)。由此可见,金融活动的影响在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中愈发普遍,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金融投资行为愈发常态化。基于上述现象,本文拟利用中国2003—2016年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样本数据,探究以下两个问题:(1)在资金资源充足的前提下,企业是否更倾向于配置金融资产;(2)在企业过多投资金融资产的情况下,企业的绩效是如何变化的。通过研究上述问题,本文试图从实证角度为资金“脱实入虚”提供依据,并揭示其对中国微观实体企业的影响,最后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二、文献综述与假设提出国内外对企业资产配置的研究由来已久。对于非金融企业而言,企业可以配置的资产主要可以分为实031①为排除极端值的影响,本文未选用制造业企业金融活动利润占比的平均值。
保?笠祷崆阆蛴谂渲媒鹑谧什?。截至目前,众多学术研究的重点在于企业进行过度金融资产投资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只有为数不多的学者重点研究了过度金融投资对企业特征的影响。王红建等(2017)以中国2009—2014年非金融上市企业为样本,实证检验了企业过度金融投资对于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其研究结果表明,二者之间的相关关系主要表现为显著负相关,且企业过度金融投资与企业创新能力的负相关关系会受到企业套利动机的影响:套利动机越强的企业,该负向相关关系越显著[12]。参考该研究,本文提出研究假设2:图3非金融企业中的资产配置H2:企业配置过多的金融资产会对企业绩效产生抑制作用。三、研究设计根据托宾(1965)[1]的理论观点,以及奥尔汉加济(2008)[4]、张成思和张步昙(2016)[9]的研究结论,并结合研究假设H1,本文绘制图3。假设企业将可用资金只用于配置实业资产(IFix)或金融资产(IFin)以获得既定收入,则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目标收入或可用资金发生变化时,企业会重新选择两项投资金额的最优组合,以实现既定可用资金条件下的最大收益或实现既定收益条件下的最小资金投入量。图3中有C1、C2、C3三条等收入线和F1、F2、F3三条等资金线,它们代表不同的收益规模和可用资金水平。假定企业可用资金较少时(F1线),相应地,最初的目标收益也较小(C1线)。此时,二者相切于E1点,这是企业选择两项投资金额的均衡点。如果企业拥有更多的可用资金量F2,其也会把目标收益扩大到C2,二者的切点E2点则为企业扩大可用资金量之后的新均衡点。与这一均衡点相对应的实业投资量和金融投资量也相应增加了。依此类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产业政策、融资约束与企业投资效率[J]. 张新民,张婷婷,陈德球. 会计研究. 2017(04)
[2]企业交易性金融资产配置:资金储备还是投机行为?[J]. 杨筝,刘放,王红建. 管理评论. 2017(02)
[3]实体企业金融化促进还是抑制了企业创新——基于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验研究[J]. 王红建,曹瑜强,杨庆,杨筝. 南开管理评论. 2017(01)
[4]金融资产配置动机:“蓄水池”或“替代”?——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J]. 胡奕明,王雪婷,张瑾. 经济研究. 2017(01)
[5]中国实业投资率下降之谜:经济金融化视角[J]. 张成思,张步昙. 经济研究. 2016(12)
[6]信贷扩张、房地产投资与制造业部门的资源配置效率[J]. 罗知,张川川. 金融研究. 2015(07)
[7]国内双重差分法的研究现状与潜在问题[J]. 陈林,伍海军.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5(07)
[8]非货币金融资产和经营收益率的U形关系——来自我国上市非金融公司的金融化证据[J]. 宋军,陆旸. 金融研究. 2015(06)
[9]银行贷款、管理者投资行为与公司投资效率[J]. 俞鸿琳. 南方经济. 2012(07)
[10]我国“4万亿”计划的作用机理及政策效应分析[J]. 王晓姝,王立国. 投资研究. 2010(07)
本文编号:35409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byz/35409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