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沿边开放背景下红河州利用外资问题研究
本文关键词:云南省沿边开放背景下红河州利用外资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开放的步伐逐渐加快,外商直接投资越来越多地涌入中国,成为推动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动力,我国已连续20年成为实际利用外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我国不断扩大沿海、沿江、内陆沿边地区的开放步伐,使区域经济一体化不断向纵深领域蓬勃发展。云南作为外联东盟国家、内联西南腹地的桥梁,具有天然的地缘和资源优势,在中国对外开放的进程中,贡献卓绝。2011年国务院《支持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意见》的出台,使云南省的沿边开放上升至国家战略,同时借助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等国家重点战略,云南省沿边开放进程不断深化。云南作为西部欠发达省区,经济总量较小,经济发展受要素聚集制约明显,目前仍处于依靠投资推动的发展阶段,因此如何充分利用并整合外部资源,借助国家新一轮沿边开放契机,以提升其利用外资能力,即成为发挥云南省后发优势进而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关键。红河州具有得天独厚的沿边开放优势,但其利用外资程度却远远落后于云南省其他地区。因此进行云南省沿边开放背景下的红河州利用外资问题研究,发掘其利用外资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目标性更强、更易于实施的对策建议,以提升红河州利用外资水平,进而推动提高云南省的综合经济实力。本文在查阅收集大量数据文献的基础上,进行了具体的信息研究,将归纳演绎法相结合、定量定性法相补充。在综合分析沿边开放背景下我国利用外资整体情况的基础上,对云南省沿边开放进程中利用外资的总体情况进行总结,并以红河州为重点,结合其利用外资现状,分析出红河州利用外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同时运用政策指导矩阵模型对产业选择进行指导,最后提出转变红河州利用外资效能的有效措施建议。
【关键词】:沿边开放 外商直接投资 利用外资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127;F832.6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9
- 第一章 绪论9-13
- 第一节 选题的背景9
- 第二节 选题的意义9-10
-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10-12
- 一、国外研究综述10-11
- 二、国内研究综述11-12
-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主要内容12-13
- 第二章 我国沿边开放背景下利用外资情况分析13-20
- 第一节 全球利用外资概况13-14
- 一、全球利用外资现状13
- 二、全球外资分布区域13-14
- 第二节 中国沿边开放背景下利用外资概况14-20
- 一、我国沿边开放的进程14-15
- 二、我国利用外资的现状15-16
- 三、我国利用外资的区域分布16-20
- 第三章 云南省沿边开放背景下利用外资情况分析20-25
- 第一节 云南省沿边开放的进程20-21
- 第二节 云南省利用外资的发展21-23
- 第三节 云南省利用外资的不足23-25
- 一、利用外资规模较低23
- 二、利用外资区域不平衡23
- 三、外商投资行业分布不均衡23-25
- 第四章 红河州沿边开放背景下利用外资情况分析25-34
- 第一节 红河州沿边开放的进程25-26
- 第二节 红河州利用外资情况分析26-28
- 一、红河州利用外资的现状26
- 二、红河州利用外资的特点26-27
- 三、红河州外资平台的建设27-28
- 第三节 红河州利用外资的问题28-34
- 一、外资发展受国际环境制约28-29
- 二、外资企业进驻后生存艰难29-30
- 三、利用外资平台建设薄弱30-32
- 四、招商软环境有待改善32-34
- 第五章 基于政策指导矩阵模型的红河州利用外资产业选择34-42
- 第一节 利用外资规划与产业发展规划的对接34-35
- 第二节 政策指导矩阵模型35-42
- 一、指标分解36-40
- 二、产业定位40
- 三、基于政策指导矩阵模型的红河州利用外资总体思路40-42
- 第六章 红河州利用外资的对策建议42-53
- 第一节 创新利用外资方式42-44
- 一、发展培育利用外资新的增长点42
- 二、转变改进利用外资方式42-43
- 三、重点承接面向东盟市场的外资企业43-44
- 第二节 依托三大外资平台44-46
- 一、充分利用三大平台政策优势44
- 二、有效提升三大平台承载能力44-45
- 三、发挥三大平台核心带动作用45-46
- 四、积极推进中越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46
- 第三节 发挥政府积极作用46-49
- 一、加强外资投向引导46-47
- 二、优化外资来源结构47
- 三、鼓励发展市场中介47
- 四、改善政府服务体系47-48
- 五、完善投资政策环境48
- 六、探索建立“负面清单”管理模式48-49
- 第四节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49-51
- 一、加快红河州“四位一体”综合交通枢纽体系建设49-50
- 二、加快信息通信建设50
- 三、完善口岸基础设施建设50-51
- 四、加强城镇化建设51
- 第五节 强化人才与科技支撑51-53
- 一、强化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51-52
- 二、建立科技创新体系52-53
- 第七章 结论53-55
- 第一节 结论与展望53
- 第二节 创新与不足53-55
- 参考文献55-58
- 致谢5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长松;;关于当前利用外资工作中几个问题的思考[J];求知;2000年06期
2 蒙筱逸;方建军;;广西利用外资的现状与对策[J];社科与经济信息;2000年04期
3 张建勤;我国利用外资质量的现状与对策建议[J];当代亚太;2000年05期
4 刘勇,李传德;防范外债风险 推进利用外资[J];湖北财税;2000年23期
5 郑泽清;中国利用外资思想考要[J];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2000年01期
6 云青;西部开发中利用外资方式的比较与选择[J];国际金融研究;2000年08期
7 潘文峰;入世后广西区利用外资应采取的对策建议[J];宏观经济管理;2000年07期
8 秦茵,乔丽君;有效利用外资力度问题的研究[J];经济师;2000年03期
9 黄义志,Kevin Zp Liang,黄标;论我国中西部地区如何利用外资[J];经济师;2000年09期
10 许叶红,承磊;中西部地区扩大利用外资的对策研究[J];现代经济探讨;2000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江华;邓仕燕;;浅析如何提高我国利用外资质量[A];2008湖南商务改革开放30周年征文获奖论文专刊[C];2008年
2 李红启;程晓卿;刘凯;;入世条件下中国铁路利用外资面临的形势与对策[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3 贾轸;;江苏利用外资实践的回顾与思考[A];当代中国成功发展的历史经验——第五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龚晓莺;杨小勇;甘梅霞;;利用外资质量的演化规律[A];“财富的生产和分配:中外理论与政策”理论研讨会暨中国经济规律研究会第22届年会论文集[C];2012年
5 a姆
本文编号:3608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byz/3608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