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CC-GARCH模型的P2P网贷利率溢出效应研究
发布时间:2022-02-15 21:21
P2P网贷利率作为互联网金融市场价格体系核心,其溢出效应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互联网金融发展演进影响下的宏观经济运行状态。本文在系统回顾P2P网贷利率微观机制与宏观效应文献基础上,通过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并构建多元DCC-GARCH模型,实证分析了我国P2P网贷利率与正规金融市场利率的动态关联关系。研究发现:首先,P2P网贷利率波动具有聚集性特征,相对较高的利率水平并未明显改善非金融企业部门的融资困境;其次,Shibor基准利率对于P2P网贷利率与中债国债利率都具有引导作用,然而与中债国债利率存在双向溢出效应,且动态相关性更强,与P2P网贷利率仅存在单向溢出效应;第三,P2P网贷利率与中债国债利率动态关系不显著,表明我国正规金融市场与非正规金融市场之间仍然存在着结构失衡与人为分割;最后,本文从健全外部监管体制、完善内部运营机制两个层面提出针对性建议。
【文章来源】:金融发展研究. 2019,(01)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引言
二、文献回顾
三、变量选取与模型设定
(一) 变量数据选取
(二) 模型方法设定
四、实证检验分析
(一) 平稳性与ARCH效应检验
(二) 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三) DCC-GARCH模型检验
1. DCC-GARCH (1, 1) 模型估计。
2. 动态关系分析。
五、结论与建议
(一) 健全外部金融监管体制
(二) 完善平台内部运营机制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网络借贷利率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 崔婷,刘家麒. 统计与决策. 2018(02)
[2]P2P金融借贷利率与逾期行为研究——基于A网贷平台数据追踪的实证检验[J]. 于瑾,杨泽锋.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1)
[3]P2P网络借贷平台运营模式及风险控制思考——基于信息不对称视角[J]. 徐荣贞,殷元星,王帅. 财会月刊. 2017(05)
[4]中国P2P网贷收益率波动及其溢出效应研究[J]. 阮素梅,何浩然. 经济问题. 2016(12)
[5]P2P网络借贷市场对资本市场的风险溢出效应[J]. 刘镜秀,门明. 技术经济. 2016(11)
[6]基于互联网金融的网贷利率特征研究[J]. 何启志,彭明生. 金融研究. 2016(10)
[7]定价效率、不确定性与借款利率——来自P2P网络借贷的经验证据[J]. 陈霄,叶德珠.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2016(05)
[8]货币政策对P2P网贷市场利率的影响研究[J]. 周耿,范从来.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16(06)
[9]P2P网贷行业利率定价模式研究[J]. 陈虹,马永健. 当代财经. 2016(05)
[10]中国P2P网络借贷利率波动研究[J]. 陈霄,叶德珠. 国际金融研究. 2016(01)
本文编号:3627287
【文章来源】:金融发展研究. 2019,(01)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引言
二、文献回顾
三、变量选取与模型设定
(一) 变量数据选取
(二) 模型方法设定
四、实证检验分析
(一) 平稳性与ARCH效应检验
(二) 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三) DCC-GARCH模型检验
1. DCC-GARCH (1, 1) 模型估计。
2. 动态关系分析。
五、结论与建议
(一) 健全外部金融监管体制
(二) 完善平台内部运营机制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网络借贷利率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 崔婷,刘家麒. 统计与决策. 2018(02)
[2]P2P金融借贷利率与逾期行为研究——基于A网贷平台数据追踪的实证检验[J]. 于瑾,杨泽锋.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1)
[3]P2P网络借贷平台运营模式及风险控制思考——基于信息不对称视角[J]. 徐荣贞,殷元星,王帅. 财会月刊. 2017(05)
[4]中国P2P网贷收益率波动及其溢出效应研究[J]. 阮素梅,何浩然. 经济问题. 2016(12)
[5]P2P网络借贷市场对资本市场的风险溢出效应[J]. 刘镜秀,门明. 技术经济. 2016(11)
[6]基于互联网金融的网贷利率特征研究[J]. 何启志,彭明生. 金融研究. 2016(10)
[7]定价效率、不确定性与借款利率——来自P2P网络借贷的经验证据[J]. 陈霄,叶德珠.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2016(05)
[8]货币政策对P2P网贷市场利率的影响研究[J]. 周耿,范从来.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16(06)
[9]P2P网贷行业利率定价模式研究[J]. 陈虹,马永健. 当代财经. 2016(05)
[10]中国P2P网络借贷利率波动研究[J]. 陈霄,叶德珠. 国际金融研究. 2016(01)
本文编号:36272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byz/36272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