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谱聚类-独立成分分析-Granger因果检验模型的金融风险协同溢出分析
本文关键词:基于谱聚类-独立成分分析-Granger因果检验模型的金融风险协同溢出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谱聚类 独立成分分析 金融计量模型 金融风险 协同波动溢出
【摘要】:提出了一种多路归一化割谱聚类方法、独立成分分析法、GARCH模型和Granger模型相结合的金融风险协同溢出模型。利用GARCH模型提取波动;利用谱聚类方法对波动数据集进行聚类分析;再利用独立成分分析法提取每个类的独立成分;最后,利用Granger因果检验分析每个类提取出的主成分对其余类中股指的风险溢出,从而完成金融风险的协同溢出计量。采用本文提出的模型对近几次金融危机期间全球主要股指进行了金融风险协同溢出分析。实证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能较好地刻画金融风险的协同溢出效应。
【作者单位】: 内蒙古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大连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
【关键词】: 谱聚类 独立成分分析 金融计量模型 金融风险 协同波动溢出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1171030,61463039) 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项目(IRT1258) 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4BS0706) 内蒙古大学高层次人才引进项目(30105-125116)
【分类号】:F224;F830.91
【正文快照】: 随着国际贸易深化、资本流动加速、信息技术革新,金融市场的国际化、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增强,金融风险从一个市场、地区与国家迅速传播到另一个市场、地区与国家,将其称为“金融风险溢出”。开展金融风险溢出效应的研究,对于避免金融风险从一个国家、地区或市场迅速地传播到其他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龙斌;王春峰;房振明;;考虑条件高阶矩风险的动态对冲模型研究[J];管理工程学报;2009年04期
2 樊智,张世英;多元GARCH建模及其在中国股市分析中的应用[J];管理科学学报;2003年02期
3 王明进;陈奇志;;基于独立成分分解的多元波动率模型[J];管理科学学报;2006年05期
4 张瑞锋;;金融市场协同波动溢出分析及实证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6年10期
5 王明进;;高维波动率的预测[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8年11期
6 张瑞锋;张世英;;基于ICA-SV模型的金融市场协同波动溢出分析及实证研究[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08年23期
7 张瑞锋;;多个金融市场对单个金融市场的共同波动溢出[J];统计与决策;2007年02期
8 许启发;张世英;;多元条件高阶矩波动性建模[J];系统工程学报;2007年01期
9 柴尚蕾;郭崇慧;张震;;国际股指波动性的非对称效应异方差模型及聚类分析[J];系统管理学报;2011年02期
10 李小平;冯芸;吴冲锋;;金融危机期间人民币远期汇率期限关系的实证研究[J];系统管理学报;2012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岳朝龙;丁元子;;沪市不同行业间信息的溢出效应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2 崔海蓉;何建敏;张京波;;我国有色金属期货波动溢出效应研究——以SHFE的铜和铝为例[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3 蒋翠侠;张世英;;基于条件Copula的高阶矩波动性建模及应用[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4 刘鑫;孟昭为;;带有交叉杠杆的多元随机波动率模型[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11年12期
5 程兴华,段瑞强;我国A股与B股市场分割性之实证研究[J];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6 宋逢明,江婕;波动率度量模型研究的回顾及展望[J];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7 田苗;谷宇;高铁梅;;短期国际资本对股票市场间波动传递效应的实证分析——以中美股票市场为例[J];财经问题研究;2010年03期
8 孙笑竹;;证券市场间溢出效应的研究综述[J];科技和产业;2010年04期
9 张瑞锋;张世英;;基于VS-MSV模型的金融市场波动溢出分析及实证研究[J];系统工程;2007年08期
10 方立兵;曾勇;郭炳伸;;动量策略、反转策略及其收益率的高阶矩风险[J];系统工程;201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书平;王振伟;吴振信;;基于FIEGARCH模型的中国铜铝期货市场长期记忆性研究[A];第十二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吴恒煜;马俊伟;朱福敏;林漳希;;基于Levy过程修正GJR-GARCH模型的权证定价——对中国大陆和香港权证的实证研究[A];第八届(2013)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选编)[C];2013年
3 李松臣;张世英;;时间序列高阶矩持续和协同持续性研究[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8卷)[C];2007年
4 吴恒煜;马俊伟;朱福敏;林漳希;;基于Levy过程修正GJR-GARCH模型的权证定价——对中国大陆和香港权证的实证研究[A];第八届(2013)中国管理学年会——金融分会场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媛;中国股市波动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田苗;国际资本流动对中国经济影响的实证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3 宫晓Z^;干散货远期运费市场波动性及行为特征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4 汪文隽;欧盟排放权配额交易市场的价格行为及市场效率[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5 潘娜;波动指数:理论、方法和在我国的应用[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柴尚蕾;股指期货与现货市场的相关性及套期保值策略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7 苏木亚;谱聚类方法研究及其在金融时间序列数据挖掘中的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8 方立兵;引入高阶矩的资产定价、波动率建模与风险测量[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9 樊智;分形市场理论与金融波动持续性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10 刘建和;中国股市价格形成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太送;中国A股市场和H股市场之间的联动性分析[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2 高原;中国证券市场政策因素与股价波动相关性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3 于倩倩;行业股价指数波动溢出效应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4 李新民;引入高阶矩的GARCH模型理论研究及实证[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5 张朋飞;上海股票市场与世界主要股票市场及汇率的联动效应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6 倪振州;次贷危机前后中美股市收益率联动性的比较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7 王振伟;我国铜铝期货价格变动的长期记忆性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1年
8 张鹏;我国沪深300指数期货合约价格波动溢出效应的实证分析[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9 张瑶;基于半参数方法下的中国资本市场VaR与ES度量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陈哲;中国家族企业的股票风险特征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剑刚;李治国;张晓蓉;;人民币NDF与即期汇率的动态关联性研究[J];财经研究;2007年09期
2 陈雨露,侯杰;汇率决定理论的新近发展:文献综述[J];当代经济科学;2005年05期
3 黄超;龚惠群;;金融领域时间序列挖掘技术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4 余素红,张世英;SV与GARCH模型对金融时间序列刻画能力的比较研究[J];系统工程;2002年05期
5 黄超;吴清烈;武忠;朱扬勇;;基于方差波动多重分形特征的金融时间序列聚类[J];系统工程;2006年06期
6 代幼渝;杨莹;;人民币境外NDF汇率、境内远期汇率与即期汇率的关系的实证研究[J];国际金融研究;2007年10期
7 熊熊;王芳;张维;孙雅婧;;新华富时A50指数期货与A股市场之间的价格发现与波动溢出研究[J];管理学报;2009年11期
8 柯珂,张世英;ARCH模型的诊断分析[J];管理科学学报;2001年02期
9 余素红,张世英,宋军;基于GARCH模型和SV模型的VaR比较[J];管理科学学报;2004年05期
10 王明进;陈奇志;;基于独立成分分解的多元波动率模型[J];管理科学学报;2006年05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尚新;[N];证券日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李中秋;[N];中国证券报;2006年
3 证券时报记者 万鹏;[N];证券时报;2009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盛贤;田金方;谭昱;;基于独立成分的沪指波动影响因素研究[J];统计教育;2009年04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桂安;余先川;方李根;张婷;;独立成分分析研究综述[A];第七届全国数学地质与地学信息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2 李杰;高大启;;线性与非线性主成分分析和独立成分分析数据降维的比较[A];2006北京地区高校研究生学术交流会——通信与信息技术会议论文集(下)[C];2006年
3 王桂安;余先川;方李根;张婷;;快速独立成分分析及其在矿产预测中的应用[A];第七届全国数学地质与地学信息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4 吴新杰;王凤翔;;基于独立成分分析处理两相流信号的方法[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3年
5 李强伟;;独立成分分析及其在两相流信号处理中的应用[A];第二十七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8年
6 刘文思;耿艳峰;赵丹;于光金;张允宁;姜威;;ICA技术在两相流检测中的应用研究[A];第十五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中)[C];2011年
7 许海翔;丛丰裕;雷菊阳;史习智;;时频域非参数密度估计的独立成分分析[A];第十二届全国信号处理学术年会(CCSP-2005)论文集[C];2005年
8 吴新杰;陈跃宁;石玉珠;蒋秋莉;;空间滤波和独立成分分析在速度测量中的应用[A];第二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9 谢元芳;张正国;;两导心电信号的独立成分分析[A];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10 张玉洁;王法松;李宏伟;;基于ICA的AR序列叠加过程的分解与复原[A];第十二届全国信号处理学术年会(CCSP-2005)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张红娟;扩展独立成分分析的若干算法及其应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2 刘健;基于独立成分分析的大脑运动功能激活模式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4年
3 王志阳;约束独立成分分析及其在滚动轴承故障诊断中的应用[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4 史振威;独立成分分析的若干算法及其应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5年
5 武智瑛;多组分气体光声光谱的独立成分分析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起祥;独立成分分析与人脸识别[D];浙江大学;2010年
2 潘丽丽;独立成分分析及其在脑功能磁共振成像中的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05年
3 刘兆健;基于独立成分分析的脑默认模式网络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
4 胡月;基于主成分分析和独立成分分析的人脸识别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5 武振华;独立成分分析及其在脑高级功能研究中的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04年
6 马建;基于独立成分分析的说话人识别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7 张则飞;基于独立成分分析的植被信息提取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8 赵峰;独立成分分析改进算法与仿真研究[D];大连交通大学;2010年
9 李繁;脑功能网络的成组独立成分分析[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10 张皓;基于进化算法和时空独立成分分析的基因分类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5402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byz/540244.html